張蘭菊編著的《學生版歷史經典插畫讀本:中國通史》精選了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重要的歷史人物,以一個個小故事的形式為大家講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同時《學生版歷史經典插畫讀本:中國通史》配有二百余幅名家手繪的古典插畫,精美生動,和文字相映成趣,幫助大家更輕松地學習歷史。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斷,而中華文明則一脈相承,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一路堅強地走來。
作為中國人,特別是對年輕的一代來說,了解中國過去所發生的大事,體認中國的文化傳統,感悟中國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本書的編寫,不同于傳統教科書面面俱到的寫法,而是選取了幾百個在中國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故事,既包含精彩的人物特寫,又囊括了豐富的歷史事件。它不是板起面孔教育讀者怎樣認識一個事件,怎樣評價一個人物,而是寓情于理,通過各個既相互獨立又連為一體的故事,啟迪讀者思考。青少年閱讀后可以縱覽中華文明史,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所思所想,從而培養起對歷史的興趣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當面對祖先創造的輝煌燦爛的文化,怎能不為中華文明而擊節贊嘆,不為生活在這片神奇的土地而自豪?
有人也許會問“歷史是什么”,讀過本書,你也許會發現歷史自有其獨特的美感,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千姿百態,令人嘆賞,更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
讀史使人明智。何謂“明智”,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僅要借鑒先人的成功經驗,而且對他們的失敗教訓也要重視,以免重蹈覆轍,這樣就會通過不斷反省自身而獲得前進。使讀者能有所啟發、有所收益。
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每個故事都配有精心編寫的注釋,解析了故事中的重要知識點,知識性很強,與故事相映成趣。注釋有人物、地名、典故、制度、武器等,包括傳統文化各個方面的內容。往事越千年,很多古代常識在今天看來已經比較陌生,比如古代輔佐君王的“三公”、“九卿”,如果缺少注釋,讀者難免產生閱讀障礙,影響閱讀效果。本書的注釋還極富有趣味性。讓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越發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中國歷史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本書的內容有限,當然不可能包括一切。讀者如果有深入閱讀的興趣,無數優秀的歷史專著和珍貴的歷史文獻都等待著你去發掘呢,本書就作為你人生前進道路上的一個指路牌吧。
下冊
朱全忠殺宦官
唐朝朝廷鎮壓了黃巢起義軍之后,全國變得十分混亂。地方上,新老軍閥各霸一方,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中;朝廷里,依然由宦官把持著大權。他們在北司辦公,常常推翻由宰相領導的南司衙門的意見。皇上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聽憑南北兩司去胡鬧。
公元889年,唐僖宗死了,按照慣例,宦官們把僖宗時的弟弟李曄捧上臺當了昭宗。唐昭宗在享樂腐化方面不比唐僖宗差,但他不甘心當宦官的傀儡,便跟大臣們偷偷商量,要擺脫宦官的控制。
在當時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自從玄宗把宦官增加到數千,讓高力士等人參政以后,宦官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強大;唐文宗時期發生了“甘露之變”,宦官更控制了朝廷大權;直到公元900年,唐昭宗才通過宰相崔胤跟黃巢的降將宣武節度使朱全忠聯系上,靠朱全忠的支持,把兩個驕橫跋扈的宦官頭目,擔任樞密使的宋道弼、景務修除掉,宦官的勢力才稍稍受到抑制。
這一來,打草驚了蛇。掌握軍權的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立刻暗地里跟掌握政權的王彥范、薛齊偓商量,這四個宦官頭目一致同意,廢了唐昭宗,另立新帝。
這年冬天,唐昭宗在打獵途中喝醉了酒,回宮后不分青紅皂白,殺了幾個伺候他的太監宮女。劉季述見有了借口,第二天一早就帶兵包圍了皇宮,把宰相崔胤叫來,對他說:“這種皇帝如何治理天下?不如廢了他另立新君。”逼著崔胤當場表態。崔胤受到衛士們脅迫,不敢表示反對。劉季述立刻用崔胤等大臣的名義上書皇帝,要求太子出來“監國”。他帶了上千士兵,沖進宮內,見人便殺,一直沖進昭宗的寢宮,嚇得昭宗從床上跌下地來,直向劉季述求饒。劉季述取出大臣們聯名的上書,一邊在地上畫線,一邊斥責昭宗:“某月某日,我讓你做何事你不聽,犯了罪;某月某日,你不聽我的,又犯了一條罪!”接連在地上畫了幾十道,才怒氣沖沖走出宮門,讓士兵反鎖大門,往鎖里灌了鐵汁,幽禁了唐昭宗。
出了官門,劉季述假傳昭宗詔令,讓太子監國。他殺了昭宗的弟弟李倚,平日侍奉昭宗的宮人們也每天殺一批,白天用車子運尸體出宮。用這個手段威脅眾人。因為怕朱全忠報復,他才沒敢下手殺崔胤,只撤了他的職務,讓他當個空頭宰相。
崔胤怎肯罷休?他一方面把京中情況詳細報知在大梁的朱全忠,一方面尋找機會鏟除這四個太監頭目。他看到禁軍將領孫德昭十分不滿劉季述的行徑,便派人跟他聯絡,要他設法殺了劉季述和王仲先,救昭宗出宮。
孫德昭跟禁軍里另外兩位將軍商定,在當年除夕晚上,偷偷派兵進宮埋伏好。第二天是正月初一,王仲先毫無準備,在進宮上朝的半路上被孫德昭的伏兵殺了。孫德昭到囚禁昭宗的宮門口稟報,昭宗還不敢相信,等看到王仲先的頭顱,才敢從宮中出來,走到長樂宮的宮門。這時候,崔胤早帶了百官在那里等候朝拜,另外三個太監頭目也被抓來,被軍士一頓亂棍打死了。被關了一個多月的唐昭宗終于重登帝位,把年號改為天復元年,表示慶賀。登位的唐昭宗當然要論功行賞。崔胤升作司徒,掌管朝政;孫德昭等三人都升作宰相,又封他們當了節度使,遠在大梁作呼應的朱全忠也被封為東平王。可是,他還不愿把禁軍交給外人,依然選拔了韓全誨、張彥弘兩個太監代替劉季述、王仲先,這就又種下了禍根。
韓全誨看到崔胤他們依靠朱全忠才會有這么大的勢力,也想找個強大的藩鎮作靠山,他們找上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李茂貞恰恰也想控制住皇帝,來“挾天子以令諸侯”,便跟韓全誨一拍即合。
這事兒給崔胤知道了,他知道鳳翔離長安太近,如果李茂貞發兵前來,遠在千里之外的朱全忠鞭長莫及,自己便會吃虧。于是,他便寫信給朱全忠,要他發兵來長安,把皇帝接到洛陽去。這年十月,朱全忠果然發兵7萬,直往長安進發。
韓全誨得到消息,知道大勢危急,立即先下手為強,要劫持唐昭宗到鳳翔去。唐昭宗起先不肯,韓全誨就派人在皇宮里放起火來,看到滿宮殿燃起了熊熊大火,唐昭宗才不得不帶了皇后嬪妃、王子皇孫100多人,隨著韓全誨進了鳳翔。
朱全忠領兵進了長安,又花了大半年時間攻打鳳翔附近的州縣,翦除李茂貞的勢力。到第二年的九月,他才發兵包圍了鳳翔,鳳翔變成了被圍的孤城。
李茂貞好不容易堅持了兩個月,手下的軍隊多次被朱全忠誘殲,嚇得不敢再出城迎戰,苦苦地在鳳翔固守。這時候,冬天到了,鳳翔下起了大雪。鳳翔本不是個富庶之地,糧食越來越匱乏。起初,住在鳳翔的昭宗還能變賣一些王妃、王子的衣物糊上口;后來,只能一天吃湯餅,一天喝粥;最后,連這樣可憐的飯食也無法維持下去了。李茂貞自己泥菩薩過江,也幫不上忙,只得建議殺了韓全誨,跟朱全忠講和。朱全忠見目的已經達到,立刻表示同意。他說:“我到鳳翔來,就為了迎接皇上車駕回宮的,又不是來跟你打仗的。”于是,昭宗命令鳳翔兵殺了韓全誨等20名宦官,把他們的首級送給了朱全忠。朱全忠進了鳳翔,把鳳翔所有的宦官統統殺了,就連退休的老宦官90人,也殺得一個不剩。接著帶了唐昭宗回長安,又派兵把留在皇宮里的幾百個宦官都殺了。那些宦官自認跟韓全誨無關,被殺之前大喊冤枉,朱全忠管不了許多,照樣把他們殺了個精光。朱全忠一不做二不休,還讓唐昭宗下了道命令,凡是出使在外的宦官,一律由地方官收捕,就地正法。殺到最后,皇宮里只剩下30多個年幼體弱的小宦官打掃,只得再從外地補充新的職役人員進宮服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