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有些事只有停下來,才能想得更清楚》是寫給現代的職場人,也是現代商業社會的中堅力量人群。人們每天被大量的信息、情緒、變化包圍著,很容易陷入混亂、疲倦和慌張。很難進行理性思考而做出決策。
暫停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幫你從從這些淹沒你的東西里脫身,找回自己真正的能力。
本書的作者是商業顧問,因此本書的內容完全從職場人遭遇的實際狀況出發,并為之提供解決方案。
懂得利用暫停的力量,可以幫助你:
· 在較無壓力的狀態下達成目標。
· 面對各種不確定和變動因素時,展現出自信與氣勢。
· 作出更好的決定,彼此合作無間,而非互相牽制。
· 把吹毛求疵的顧客變成忠實粉絲。
· 避免誤會,解決紛爭。
《暫停:有些事只有停下來,才能想得更清楚》 暫停,就是把自己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冷靜思考。本書的方法適合于: 政商高層戰略決策時——決策要慢,行動要快 在步調飛快、變化莫測的工作中不知所措時——暫停一下,找回自己真正的能力 復雜紛亂的人際關系處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重新創造選擇的空間 重新思考人生方向,面對每一次重要的選擇——有些事只有停下來,才能想得更清楚。 情緒爆棚、抓狂發泄時——把自己抽離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冷靜思考 翻開此書,學習方法,然后親身體驗一下暫停之后的神奇! 本書特別贈送【暫停】貼紙,貼在你隨時可見的地方,情緒爆棚時,提醒你暫停一下!
南絲·格爾馬丁(NanceGuilmartin)是四度榮獲“艾美獎”的新聞記者,同時也是商業顧問、全美知名的專題演說主講人、領導統御教育工作者。她曾替各類機構團體和專家人士服務,教導他們如何發掘各種潛在的機會,如何在分秒必爭、變動迅速的世界中脫穎而出。
此外,她也是佛羅里達國際大學“領導力中心”的成員,并且獲該校委任為國際商業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她的處女作《療傷的對話》(HealingConversations)被翻譯成12種以上的語言。
格爾馬丁目前仍是西屋廣播公司(WestinghouseBroadcasting)資深主管,大力推行各種官方與非官方活動,例如“指定駕駛”方案,以及企業聯合主辦的“為孩子著想”運動。
引 言 歡迎體驗“暫停的力量”
第一部
發揮暫停的力量:
如何擺脫自動化反應的魔咒
第一章 找回選擇的能力
第二章 怎么樣叫作“暫停”
第三章 暫停的吊詭
暫停一下 “小秘訣”與“對呀,可是”
第二部
保有好奇心,不要怒氣攻心:
拿回控制權并找出新選擇
第四章 惡言相向的后果
第五章 確認對方的真正意思
第六章 什么是好奇心
第七章 你曾掉入迅速作決定的陷阱嗎
引 言 歡迎體驗“暫停的力量”
第一部
發揮暫停的力量:
如何擺脫自動化反應的魔咒
第一章 找回選擇的能力
第二章 怎么樣叫作“暫停”
第三章 暫停的吊詭
暫停一下 “小秘訣”與“對呀,可是”
第二部
保有好奇心,不要怒氣攻心:
拿回控制權并找出新選擇
第四章 惡言相向的后果
第五章 確認對方的真正意思
第六章 什么是好奇心
第七章 你曾掉入迅速作決定的陷阱嗎
第八章 當好奇心成為新的預設值
暫停一下 “小秘訣”與“對呀,可是”
第三部
有什么我根本不知道的事:
問題問得好,成功沒煩惱
第九章 混亂時代中的成功之道
第十章 虛心反省,邁向成功
第十一章 再談怨氣戶頭
暫停一下 “小秘訣”與“對呀,可是”
第四部
暫停的藝術:
著力關鍵處,結果自然成
第十二章 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第十三章 我能得到什么好處
第十四章 “感謝”讓你發揮暫停的力量
暫停一下 表達與接受感謝的小秘訣
第十五章 十二種展現自我、追求卓越的方法
就是現在 一切由你自己決定
注 釋
第一章 找回選擇的能力
鮑勃·托比亞斯(BobTobias)在擔任國營事業勞工委任律師期間,就已經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了,因為每遇勞資糾紛,他總能在聽取雙方意見后,替雙方找到共識。自全美第二大工會理事長退休后,他便在美利堅大學(AmericanUniversity)擔任國營事業在職教育學位課程的主任。托比亞斯是如何發現“暫停”這個動作所帶來的力量呢?且聽他娓娓道來:
開始參與“集體薪資協定”的協商時,我既年輕又缺乏實務經驗。不僅委托人的年紀足足大我一倍,我還得和對手的首席發言人交手,那可是個頭發斑白、經驗老到的狠角色。
只要對手的任何發言對我方有一絲貶低味道時,我都不得不打斷他,以捍衛我方立場。沒辦法,對手氣勢雖讓人害怕,可我也不甘示弱。
雖然我不抽雪茄,無奈團員個個是癮君子。為了不讓自己顯得與別人格格不入,我也跟著買了雪茄,只不過點了不抽,就這樣讓它燒到完。
有一天,就在我點燃雪茄后,那個首席發言人居然痛罵了起來。我還沒來得及回應,可沒想到他一罵完竟然自動讓步了。
我在想,痛罵完之后讓步,會不會是一種固定模式?于是,下回遇到對手痛罵時,我就點根雪茄,讓自己無所畏懼,也不再急著壓倒對手。果然,對方又讓步了。
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我可以選擇要不要回應。這也是我第一次沒有被情緒牽著走。
托比亞斯利用暫停,讓協商結果更加圓滿。善用暫停的力量,就可以得到這種“差距優勢”。
第二章 惡言相向的后果
如何擺脫情緒劫持
當我們有回應的壓力時,最困難的地方在于:除非能夠很快控制情緒反應,否則便有可能做出蠢事;不僅該解決的沒解決,還會錯失良機,令人扼腕。就像一位成功企業主管所言:“生氣是一種真真實實的感受,會讓你無法用心去思考:應該如何回應比較好。我現在才知道,有一個可以吐苦水的朋友真是何其有幸!”“保有好奇心,不要怒氣攻心”的思維可以讓你:
1.克制沖動,不要急著回應(暫停)。
2.把自己從眼前的情緒中抽離出來(暫緩回應)。
3.保持好奇,把所有的想法和事實過濾一遍(暫緩判斷)。
4.重新掌控情況并發揮自制力(切換到正確的擋)。
5.作出更周全的選擇(繼續前進)。
選擇保有好奇心,就能充分發揮溝通商數,然后針對你“認為”你知道的事實,進一步找出表象背后的真相。第一部分提到的那位管理顧問,在面對怒氣沖沖的客戶喬治時,是如何展現上述思維的呢?且看下面的故事發展。
第七章 你曾掉入迅速作決定的陷阱嗎
故事二:哦,不會吧!怎么又來了
——克制沖動,不要只顧著替自己辯解
經濟緊縮的時代,要如何留住新客戶,讓他們覺得你提出的特別優惠非常棒呢?
莎莉在紐約一家經營相當成功的“一起玩音樂”嬰幼兒音樂教育課程中心擔任副主任。有一天,電話鈴聲響起,她面臨的就是上述難題。
秋季班開課后一周,我在辦公室接到了一位媽媽打來的電話,說她不想讓孩子繼續上課了,希望能退費給她。我心里第一個反應是:“哦,不會吧,怎么又來了……她大概因為小孩在班上年紀最小,所以不太高興。不然就是發現朋友們都帶小孩去參加別的課程,所以也想加入他們的行列。”
一開始,我“幾乎”脫口而出:“開課后就不能再退費了。”
不過,我并沒有那么說。我暫停了一下,吸一口氣,讓自己保持好奇。我問那位媽媽是否對課程不滿意,如果不是,那又是為什么。結果她說:“哦,沒有不滿意啦,只是課程好像幫助不大。”
聊著聊著(她一開始不太愿意多講),我問她是否熟悉“一起玩音樂”這套課程的內容與運作方式,她才告訴我,她參加過我們在其他城市開設的課程,而且相當喜歡。這讓我“更”好奇了。
我問她和小孩一起上課好不好玩,她回答:“好玩呀!”我又問她何時搬來紐約的,她說他們今年夏天才搬來這里。聊開了之后,她提到她和先生都覺得有點意外,怎么這里的課程收費那么高。我跟她說,我剛從中西部搬過來時,也是一樣的感覺。
她越說越起勁,說他們夫婦倆還是學生,住在這里才一年。雖然他們成功申請入住曼哈頓上東城,表面上看起來住得不錯,但其實沒什么多余的錢。既然我知道問題不是出在課程品質,而是她的預算,就給了她一個負擔得起的特別優惠價。她很激動,覺得自己新來到了一座充滿溫暖的大城市。我也向她保證,不管他們在紐約待多久,這個價格都不會變。最后大家都很開心地掛上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