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書堂,博士,研究員,注冊咨詢工程師,注冊核安全工程師,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科技部項目評審組專家,核能行業協會科技獎評審專家。在華東理工大學(本科)、清華大學(碩士)、香港大學(博士)、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博士后)接受教育。1990—1995年、2001—2008年在清華大學從事技術研發和科研項目管理工作,取得的科技成果兩次獲得*科技獎勵,獲得專利授權三項,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2009年至今,先后在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從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與科技創新體系管理工作。期間,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接受創新管理培訓,具有系統的管理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熱愛傳統文化,具有廣闊的視野和東西方文化融匯經歷,對現代西方管理知識體系和我國傳統管理智慧具有獨到的認知和領悟。立足我國管理前沿*新實踐,致力于較為系統地把西方現代管理理論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進我國管理水平提升。已出版管理學專著一部《治之道:穿越時空的管理智慧》。
《從卜筮到大數據:預測與決策的智慧》:
古時帝王成仙夢帝王們不愿意臣民與天和神靈溝通,而他們中很多人卻總想著長生不老,成為神仙。越是能力強、本領大的帝王,這種愿望越是強烈。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齊人公孫卿告訴欲成仙的漢武帝,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就在一個叫做“鼎湖”的地方乘龍飛升,成了神仙。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殉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
周王朝第五代天子周穆王姬滿,是一位有能力且興趣廣泛的統治者,留下了很多傳說故事,后世稱其為“穆天子”。據《穆天子傳》所述,周穆王任用擅長造車和養馬的造父,駕著諸侯進獻的八駿神馬(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拉的“豪華旅游專列”周游天下。穆天子西行抵達昆侖之丘與天界神仙西王母相會,西王母請其觀賞黃帝之宮,迎其上瑤池,設宴款待,詩歌相和。
周穆王雖然陶醉于神仙生活,但更迷戀人間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力。在與西王母相會期問,淮河流域東夷族的徐國稱王作亂,穆王只好終止其與西王母在天界的那段旖旎風流故事,回中原平定叛亂。
唐朝詩人李商隱寫了一首《瑤池》詩描述這一傳說: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自周穆王以降,近海諸侯國君則把追求神仙夢的機會轉向了臨近的海上。傳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等三神山,去人不遠;也聽說曾經有人到過,看到了諸仙人及不死之藥。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尋找,卻沒有一個如愿以償!雖然如此,后來的帝王們仍然不死心。
秦始皇剪滅群雄一統天下后,覺得人間的事都做完了,便開始執著地尋覓成仙之道。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
秦始皇不僅未能成仙,死后短短三年時間,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七代國君歷經一百四十余年奮斗建立的郡縣制大一統帝國也灰飛煙滅。
唐代詩人顧況在《行路難》詩中對此進行諷刺:行路難,行路難,生死皆由天。秦皇漢武遭下脫,汝獨何人學神仙。
我國歷史上賢明帝王漢文帝劉恒,勤儉節約、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就是這樣一位帝王也對神仙之事頗感興趣,在未央宮召見學識淵博的賈誼時,不問如何治理好國家以造福天下蒼生,卻先問起鬼神之事,以至于李商隱專門寫了一首《賈生》詩諷刺這件事: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千載之后夢長生古代人設想實現“長生不老”的途徑是“修道煉丹”,修成不死之身,煉得不死仙藥,就能夠成為神仙。我國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奔月,就是因吃了王母娘娘賜予其丈夫后羿的不死仙藥,飛升到月亮中成仙,在廣寒宮里品味著孤獨寂寞的滋味。李商隱題《嫦娥》詩諷詠: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目前所知人類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創作于35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蘇美爾時期,講述了烏魯克統治者吉爾伽美什為了復活好友的生命,同獅子、公牛和各種怪獸搏斗,展開追尋永生的旅程。
“長生不老”不僅是古代人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同樣無法拒絕這種誘惑。今天,掌握科技知識的人們,不也想通過科技手段延長人的壽命,以實現“長生不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