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創新與管理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發明問題傳統方法、創新思維與技法、技術創新方法、工業工程方法、精益生產、精益思想+、六西格瑪管理、六西格瑪改進 (步驟1-6) 等共13章, 并特別設計了關于“精益思想的價值流分析”的課程實踐和課程實驗總結。本書涉及的知識面廣, 淺顯易懂又理論聯系實際, 內容編排充分考慮了教學的特點與需要。
人類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演變的歷程表明,重大歷史跨越和重要科技成就都與創新方法,即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進步緊密相關。當前階段是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推進創新方法對有效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方法必須先行。
為了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從源頭推進我國的自主創新,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協會四部委聯合頒布了《關于加強創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推進TRIZ等國際先進技術創新方法與中國本土需求融合……特別是推動TRIZ中成熟方法的培訓……”。
今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我國已經深入人心。針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將大學畢業生培養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是擺在高等教育機構面前的重要任務。
實踐表明,運用創新思維和技術創新方法、管理創新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突破思維定勢,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進行理性的邏輯思維,揭示問題的本質,確定問題的進一步探索方向;能根據技術進化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最終抓住機會徹底解決創新問題,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
本書系統介紹了創新思維、創新技法以及工業工程方法、六西格瑪管理和改進步驟、精益生產與精益思想等重要內容,包括創新與管理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發明問題傳統方法、創新思維與技法、技術創新方法、工業工程方法、六西格瑪管理、六西格瑪改進(步驟1~6)、精益生產、精益思想+等內容,并特別設計了關于“精益思想的價值流分析”課程實踐和課程實驗總結。全書涉及知識面廣,淺顯易懂,理論聯系實際,內容編排充分考慮了高等院校教學的特點與需要。
各章均精心安排了課前閱讀“腦洞大開”和課后實踐“實驗與思考”等環節,實操性強,把創新思維、管理創新方法的概念、理論和技術知識融入實踐中,幫助讀者加深認識和理解。作為學習輔助,書后附錄提供了部分問題的參考答案。
本書是開展創新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秀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應用型主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企業管理人員參考或作為繼續教育的教材。
戴銀燕、褚赟、王文、吳林華、闞曉初等人參加了本書的編寫工作。本書的編寫出版得到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省科技人才教育中心、新疆科技人才開發中心、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支持。本書提供了配套電子資源,讀者可登錄清華大學出版社網站下載使用。
周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教授,國家科學技術部認證的創新工程師,創新培訓師。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計算機專業教育經驗豐富,著作等身,是浙江省創新方法推廣教師團隊的核心成員。目前主要從事計算機專業教育以及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教育、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教育。近期在多家出版社連續出版《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高校教材多部。正在積極探索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計算機教育的結合。主講課程:《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大數據導論》、《大數據可視化技術》以及計算機專業教育的多門課程。
第1章 創新與管理創新
【腦洞大開】國務院2016科技創新“活”力全開
1.1 發明與創新
1.1.1 發現和發明
1.1.2 創造與創新
1.1.3 典型問題和非典型問題
1.2 科技創新體系
1.2.1 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1.2.2 創新文化與環境
1.2.3 創新發展
1.3 知識創新的內涵
1.3.1 知識創新的特征
1.3.2 形式與能力
1.3.3 知識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源泉
1.4 關于智力資本
1.4.1 智力資本思想
1.4.2 智力資本模型
1.5 技術創新的定義
1.6 管理創新及其四個階段
1.6.1 管理創新的內容
1.6.2 管理創新的四個階段
1.6.3 管理創新的基本條件
【實驗與思考】熟悉創新與科技創新的基本概念
第2章 創新驅動發展
【腦洞大開】2016年十大科技突破大盤點
2.1 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
2.1.1 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戰略
2.1.2 黨的十五大提出的“三步走”戰略
2.2 創新驅動發展“三步走”戰略
2.2.1 創新驅動發展的國際經驗
2.2.2 創新驅動發展架構頂層設計
2.2.3 “三步走”戰略與現代化建設相呼應
2.2.4 具體落實八大任務
【實驗與思考】熟悉“三步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第3章 互聯網思維
【腦洞大開】2016年世界互聯網發展烏鎮報告
3.1 互聯網思維的由來
3.1.1 工業化思維
3.1.2 商業民主化的思維
3.1.3 用戶至上的思維
3.2 什么是“互聯網+”
3.2.1 怎么理解“+”
3.2.2 為什么“+”
3.2.3 全球創新指數
3.2.4 全球連接指數
3.3 “互聯網+”時代的特征
3.3.1 跨界融合
3.3.2 創新驅動
3.3.3 重塑結構
3.3.4 尊重人性
3.3.5 開放生態
3.3.6 連接一切
3.4 “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3.4.1 關于互聯網的再認識
3.4.2 新常態、新思維、新經濟
3.4.3 新觀察:跨界、聯盟與融合
【實驗與思考】熟悉“互聯網+”與互聯網思維
第4章 大數據思維
【腦洞大開】準確預測地震
4.1 什么是大數據
4.1.1 天文學——信息爆炸的起源
4.1.2 大數據的定義
4.1.3 用3V描述大數據特征
4.1.4 大數據的結構類型
4.2 思維變革之一:樣本=總體
4.2.1 小數據時代的隨機采樣
4.2.2 大數據與喬布斯的癌癥治療
4.2.3 全數據模式:樣本=總體
4.3 思維變革之二:接受數據的混雜性
4.3.1 允許不精確
4.3.2 大數據的簡單算法與小數據的復雜算法
4.3.3 紛繁的數據越多越好
4.3.4 5%的數字數據與95%的非結構化數據
4.4 思維變革之三:數據的相關關系
4.4.1 關聯物,預測的關鍵
4.4.2 “是什么”,而不是“為什么”
4.4.3 通過相關關系了解世界
【實驗與思考】深入理解大數據時代
第5章 發明問題傳統方法
【腦洞大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
5.1 思維定勢
5.1.1 從眾型思維定勢
5.1.2 書本型思維定勢
5.1.3 經驗型思維定勢
5.1.4 權威型思維定勢
5.2 試錯法
5.3 頭腦風暴法
5.3.1 頭腦風暴法的組織
5.3.2 頭腦風暴法基本規則
5.3.3 頭腦風暴小組成員
5.3.4 頭腦風暴法的實施
5.4 和田十二法
【實驗與思考】頭腦風暴法實踐
第6章 創新思維與技法
【腦洞大開】斯坦福最火的一門課
6.1 創造性思維方式
6.1.1 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
6.1.2 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
6.1.3 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
6.1.4 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
6.2 創造性思維技法
6.2.1 整體思考法
6.2.2 多屏幕法
6.2.3 金魚法
6.3 因果分析法
6.3.1 五個“為什么”
6.3.2 魚骨圖分析
6.4 資源分析法
6.4.1 資源的分類
6.4.2 資源分析方法
【實驗與思考】創造性思維技法的實踐
第7章 技術創新方法
【腦洞大開】一部iPhone如何從中國工廠到顧客手中
7.1 技術創新的定義
7.2 TRIZ的起源與發展
7.2.1 理論體系
7.2.2 發展歷程
7.3 發明的五個級別
7.3.1 發明級別的劃分
7.3.2 發明級別的意義
7.4 TRIZ的重要概念
7.4.1 技術系統
7.4.2 矛盾與沖突
7.4.3 理想度、理想系統與最終理想解
7.5 TRIZ的核心思想
【實驗與思考】用最終理想解啟迪創造性思維
第8章 工業工程方法
【腦洞大開】機器人會逐漸融入生活
8.1 工業工程基礎
8.1.1 定義
8.1.2 作用
8.1.3 工業工程意識
8.1.4 常用技術
8.2 工作研究
8.2.1 方法和技術
8.2.2 工作研究的步驟
8.3 現場管理
8.3.1 5S管理
8.3.2 目視管理
8.3.3 定置管理
8.4 人因工程
8.5 生產運作與管理
8.5.1 生產運作管理的內容
8.5.2 任務與目的
8.5.3 目標及技能
8.5.4 從管理角度的分類
【實驗與思考】工業工程方法實踐
第9章 六西格瑪方法
【腦洞大開】質量大師約瑟夫·朱蘭
9.1 什么是六西格瑪
9.1.1 六西格瑪的發展
9.1.2 六西格瑪的定義
9.1.3 六西格瑪的作用
9.1.4 六西格瑪的組織結構
9.1.5 六西格瑪的管理特征
9.2 六西格瑪管理的主要流程
9.3 六西格瑪質量
9.3.1 思考質量
9.3.2 顧客是誰
9.3.3 工作質量
9.3.4 劣質成本
9.3.5 質量成果
9.4 朱蘭三部曲
9.5 六西格瑪設計
【實驗與思考】了解六西格瑪管理體系,熟悉朱蘭三部曲
第10章 六西格瑪改進(步驟1~2)
【腦洞大開】創新領袖共有的5個特點
10.1 六西格瑪的突破性改進
10.2 步驟1:定義
10.2.1 識別項目
10.2.2 建立項目
10.3 步驟2:測量
10.3.1 分析癥狀
10.3.2 質量工具:流程圖
10.3.3 關注“關鍵的少數”
10.3.4 質量工具:排列圖(帕累托圖)
10.3.5 確認或修改使命
【實驗與思考】六西格瑪改進實踐
第11章 六西格瑪改進(步驟3~6)
【腦洞大開】未來最強大的計算設備——汽車
11.1 步驟3:分析
11.1.1 形成推測
11.1.2 檢驗推測
11.1.3 識別根本原因
11.2 步驟4:改進
11.2.1 評估供選擇的改進方案
11.2.2 設計改進
11.2.3 設計文化
11.2.4 證明有效性
11.2.5 貫徹執行
11.3 步驟5:控制
11.3.1 設計控制
11.3.2 反復驗證改進
11.3.3 對控制進行核查
11.4 步驟6:推廣成果并提出新項目
11.4.1 推廣成果
11.4.2 推廣過程
11.4.3 提出新項目
【實驗與思考】六西格瑪改進實踐(續)
第12章 精益生產
【腦洞大開】精益生產的成功
12.1 工業中的工業在轉型
12.2 手工與大批量生產方式
12.2.1 手工生產方式的興衰
12.2.2 大批量生產的興起
12.2.3 大批量生產的盛行
12.3 精益生產的興起
12.3.1 精益生產的誕生地
12.3.2 整個公司是一個社團
12.3.3 總裝廠
12.3.4 供應鏈
12.3.5 產品開發和設計
12.3.6 與客戶的互動
12.4 精益生產的要素
12.4.1 設計汽車
12.4.2 精益設計的技術
12.4.3 精益設計的創新成果
12.4.4 大批量生產的供應鏈協作
12.4.5 精益生產中的供應實踐
12.4.6 精益與大批量生產方式的經銷
12.5 精益生產的擴散
12.5.1 大批量生產方式在英國的艱辛歷程
12.5.2 新的產業取經:廣島和豐田市之旅
12.5.3 一條通向精益生產方式的道路
12.6 精益生產的定義
12.6.1 精益生產的實質
12.6.2 管理工具
12.6.3 管理原則
【實驗與思考】熟悉精益生產方式
第13章 精益思想
【腦洞大開】從精益生產到精益服務
13.1 精益原則
13.1.1 定義價值
13.1.2 識別價值流
13.1.3 流動
13.1.4 拉動
13.1.5 盡善盡美
13.2 精益物流
13.2.1 精益物流的目標
13.2.2 精益物流的方法
13.2.3 精益物流的理念
13.3 精益消費
13.3.1 消費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流程
13.3.2 精益消費六大原則
13.3.3 精益供應的挑戰
13.4 六西格瑪與精益生產的對比
【實驗與思考】深入理解精益思想,發展精益思想
第14章 課程實踐與實驗總結
14.1 課程實踐:精益思想的價值流分析
14.1.1 案例分析:可樂的價值流分析
14.1.2 實踐作業:自選產品價值流分析
14.1.3 課程實踐總結
14.1.4 實踐評價(教師)
14.2 課程實驗總結
14.2.1 實驗的基本內容
14.2.2 實驗的基本評價
14.2.3 課程學習能力測評
14.2.4 實驗總結
14.2.5 實驗總結評價(教師)
附錄A部分參考答案和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