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洋行、股份等制度安排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本書試圖帶領讀者鉆入故紙堆,對上述商事制度的由來做一番爬梳,同時也結合瑞蚨祥、天廚味精、冠生園、稻香村、張小泉、泥人張、秋林等老字號的典型個案,對包括知識產權管理在內的制度實踐做若干探討。
公司、洋行、股份、郵票、印花稅、契稅等等制度安排是如何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本書試圖帶領讀者鉆入故紙堆,對上述商事制度的由來做一番爬梳,同時也結合天廚味精、瑞蚨祥、冠生園、稻香村、張小泉、泥人張秋林等老字號的典型個案,對包括知識產權管理在內的制度實踐做若干探討。
導言
馬克思說:在歷史進程中,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85頁。商業社會里,先輩們的傳統即表現為具體的制度。馬克思和亞當·斯密一樣,都把成功的經濟增長看作由有效的所有權的發展決定的。[美]道格拉斯·C諾斯、羅伯特·托馬斯:《西方世界的興起》,厲以平、蔡磊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193頁。如今,制度之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幾乎已經成不證自明的公理,為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和援用。道格拉斯·諾斯和羅伯特·托馬斯在《西方世界的興起》中即寫道:我們應當特別對這些制度注意,這些制度安排能夠使經濟單位實現規模經濟(股份公司、企業),鼓勵創新(獎金、專利法),提高要素市場的效率(圈地、匯票、廢除農奴),或者減少市場的不完善(保險公司)。這類制度安排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美]道格拉斯·C諾斯、羅伯特·托馬斯,10頁。申言之,若缺少了這些制度安排的保證和刺激,有效率的經濟組織便無法存在,西方的近代工業、與之相伴的社會經濟增長,乃至西方世界的興起也就無從談起。在《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中,諾斯進一步指出:制度是一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更規范地說,它們是為決定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制度構造了人們在政治、社會或經濟方面發生交換的激勵結構,制度變遷則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因此,它是理解歷史變遷的關鍵。[美]道格拉斯·C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劉守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3頁。與學者對西方商事制度的大力推崇不同,中國固有商事制度的積極意義似乎并不彰顯。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學者在推重西方相關制度時,受資料和眼界的局限,有意無意地將中國情形排除在外了(倒未必都是西方中心主義立場使然)。另一方面,近代以來的中國一直處于積貧積弱、被動挨打,以及急起直追的狀態。其固有法律制度容易被歸于招致社會落后的原因之列,及至在列強誘致下移植西方法律制度(也包括商事制度)時,遭到舍棄也是自然。再后來,立法者與學界郁于成見,因循前例,每每將中國固有的制度安排斥于考察的視界之外,而樂于邯鄲學步了。美國Donald CClarke(郭丹青)教授在討論公司治理問題時就注意到:在西方關于公司治理的研究中,流行著一種達爾文式的(Darwinian)見解:即我們所見到的結構和制度是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而留下來的,所以我們就可以推定它們是效率最高的。學者的任務就是分析和解釋其效率所在。當然,對于這種方法,有人曾提出批評,稱其過于樂觀只要它存在,它就是高效率的而中國政府卻從來不肯坐下來,慢慢觀察何種公司治理模式能夠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最終勝出。相反,他們馬不停蹄地制定措施,來鼓勵或者要求公司以及其他商業組織建立內控系統。[美]Donald CClarke(郭丹青):《獨立董事與中國公司治理兼評〈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羅培新譯,載方流芳主編:《法大評論》,第二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06頁。其實,即使很多的制度都是向別國借鑒移植(legal borrowing)過來的,歷史上既有的習慣性的商事制度也依然有機會得以存留,并影響著業界的行為選擇。不過,中國的問題還要復雜。如學者所說,我國商法制度是在相關市場體制完備之前,在缺乏相應市場交易實踐基礎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范健:《商事法律報告》,第一卷,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頁。其潛臺詞在于,持續四十余年的計劃經濟給當下中國的商業法制和實踐留下了許多印記,一些既有的商事制度明顯違背市場規律和原則即是范例。有效市場、公平交易環境的缺乏,以及本源意義上的商人群體的消失,使國家成為設定商事制度(盡管也許只是名義上的)的絕對的外部權威,從而導致中國的商事制度明顯呈現出人為建構(而非純粹自生自發)的特征。這種外部秩序特征恰和哈耶克所推崇的內部秩序(亦即人之行動而非人之設計的結果或自生自發秩序)形成鮮明對比。FAHayek,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I(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10然而,商事制度畢竟不只是(立法者或者學者)觀念的產物,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與法律之間存在著決定與被決定關系的既定說法,商業實踐者才是商業規則的真正主導者。商法和商事制度強烈的實踐屬性意味著,雖然國家在其成文化(國家法化)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卻并不總能繞開商業實踐,如其所愿地創制規則。姜朋:《商法的實踐屬性與中國商法學的現實使命》,載王保樹主編:《中國商法年刊(2013):法治國家建設中的商法思維與商法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90~95頁大量現行制度都是舶來品的現實,也不足以徹底滌除歷史上長期存在的固有制度,并將其沿革變遷的痕跡統統抹去。相反,經由國家之手借鑒、移植過來的商事制度并非總是好用。有時是因為對制度的設計機理認知有誤,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即為一例。姜朋:《獨立董事相對論》,載《中外法學》2015年第6期,1529~1543頁。有時是因為忽略了制度適用的先決條件或者缺失了配套制度,有時是因翻譯錯誤,總之,錯誤地移用人家制度帶來了很多問題和困擾。如今,浸淫在商業社會里的人,對于異域世界新奇的事物常有睜眼看天下的情懷和皆可拿來主義的心態,而對于源于自家的公司、洋行、股份等制度設計,雖然也是耳熟能詳,卻往往囿于熟知非真知的窠臼,不見得都有深入的了解和探究。而法國學者愛彌兒·涂爾干強調的恰恰是這種刨根問底的做法:要想深刻地理解一種規矩或一種制度,一種法律準則或一種道德規則,就必須盡可能地揭示出它的最初起源,因為在其現實和過去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法]愛彌兒·涂爾干:《亂倫禁忌及其起源》,汲喆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頁。方流芳教授也指出,切斷了歷史的來龍去脈,我們既看不到法律產生的社會環境,法律前人生活的影響以及法律承前啟后的走向,也找不到真正有助于解決現實問題的線索。江平:《新編公司法教程(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5頁。有鑒于此,身處一個商業創造勃然興起的時代,在大踏步向前走之前,暫且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審視一下既有制度的來龍去脈,檢討過往先賢仁人的經驗教益與內經心法,顯然仍然有其必要。貝奈戴托·克羅齊說過,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這一論斷正好為本書在進行制度史考據時,將查考的視線延及目下仍然存在并繼續發揮作用的制度的做法提供了理據。本書所要做的一個基本工作就是鉆入故紙尋余香,對若干商事制度的由來做一番力所能及的爬梳,并嘗試著回答諸如公司為什么叫公司、股份是否僅為股份公司專有、洋行確切指什么,以及市場上何以有多家冠生園、稻香村、瑞蚨祥并列角逐之類的問題。在體例上,全書分為兩編,上編擬通過語詞考據探究公司企業等商業組織形態的源流演進;下編則希圖通過多個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現并分析不同類型的商業組織在內部治理和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問題。
上編語詞查考:公司企業制度
導言
上編語詞查考:公司企業制度
第一章漢語公司一詞源流考(上):17至19世紀海上
貿易中的公司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康熙年間鄭氏集團的海上貨運公司
第三節乾隆年間廣東巴達維亞航線上的公司
第四節咸豐年間蘇浙長崎航線上的公司
第二章漢語公司一詞源流考(中):19世紀80年代以前
華人社會中的其他公司
第一節17世紀至18世紀臺灣熬制蔗糖的公司廍
第二節18世紀中后期至19世紀前期西婆羅洲的華人公司
一、
和順公司
二、
蘭芳公司
三、
天地會與義興公司
第三節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巴達維亞的華人公司
一、
住冢公司、義冢公司
二、
賭公司
三、
魚餉公司
四、
合伙開辦的裁縫店
五、
珍豬公司
六、
《公案簿》提及的其他公司
第四節19世紀其他海外華人公司
第三章漢語公司一詞源流考(下):19世紀中國內地的公司
第一節史料梳理
一、
嘉慶、道光年間史料中的公司
二、
同治、光緒年間史料中的公司
第二節小結
附錄:洋行小考
第四章中英語境切換下的Joint Stock Company
第一節Joint Stock Company與股份公司
第二節Stock的所指
第五章泡沫法與南海公司考
第一節泡沫法的正式名稱及制定時間
第二節南海公司的特殊背景和泡沫法的制定初衷
一、
南海公司的雙重身份和政府背景
二、
南海股價的飆升與泡沫法的初衷
第三節小結
第六章中國式分類法下的公司
第一節企業與法人
第二節公司與企業
第三節公司陣營內部
第七章所有制的流變:以中英文的轉換為背景
下編活的制度:企業實踐例析
第八章家族企業的傳承與治理:孟氏祥字號企業群落
第一節山東章丘孟氏
一、
強恕堂:瑞生祥·瑞增祥
二、
學恕堂:瑞林祥
第二節進修堂:隆祥·謙祥益·益和祥
第三節矜恕堂:瑞蚨祥
一、
矜恕堂世系與瑞蚨祥的早期發展
二、
孟雒川的管理印記
第四節家族傳承與家族企業治理
一、
外爭
二、
內斗
三、
用人
第九章傳統社會中的股份:以《大宅門》文學劇本為參照
第一節傳統家族共有及商業合伙中的股份劃分
第二節農耕社會常見的股份安排
第三節入股的形式及退股
一、
現金入股與退股
二、
字號入股
三、
干股
第四節股份的功用與證明
第五節小結
第十章天廚往事:吳蘊初與知識產權管理
第一節吳蘊初與味精
一、
吳蘊初其人
二、
研發味精
第二節天廚味精:從無限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
一、
天廚味精無限公司
二、
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節天廚的知識產權管理
一、
天廚味精與佛手商標
二、
知識產權管理
第四節后續
第十一章老字號的品牌管理
第一節瑞蚨祥的疑問:注冊于不同類別商品上的商標
第二節冠生園的苦惱:字號重名
第三節稻香村的困擾:字號與商標的雷同
第四節張小泉的紛爭:商標與字號的沖突
第五節泥人張的迷局:名稱專有權的歸屬
第六節小結
第十二章秋林公司百年回望
第一節建立與早期發展
第二節幾經易手
第三節國營歲月
第四節商標三國殺
第五節小結
第十三章國有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監督職能例析
第一節困境中的抉擇
第二節從哈量具刃具廠選舉廠長候選人看職代會的監督職能
第三節從哈爾濱市國企民主評議干部看職代會的監督職能
一、
案例
二、
評議主體和對象
三、
評議標準
四、
效果
第四節抉擇中的困惑
第十四章集體所有制企業存照
第一節集體所有制企業的部分類型
一、
廠辦大集體與待業青年就業
二、
區街、村鎮開辦的集體企業
三、
校辦企業
四、
由個體手工業者聯合而成的集體企業
五、
興辦主體不明但承擔了安置待業青年就業的集體企業
六、
集體企業開辦的集體企業
七、
紅帽子企業
第二節人事安排與激勵
一、
由職工選舉廠長
二、
由上級任命廠長
第三節經營模式:承包、聯營
一、
二國營、獨立核算與承包責任制
二、
聯營
第四節未來的方向:股份制與養老保險
一、
股份制試驗
二、
養老保險
第五節小結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