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三篇共12章內容。第一篇為基礎知識篇, 分別講解了證券投資分析概述、證券發行市場、證券交易市場。第二篇為技術分析篇, 分別講解了形態分析、趨勢分析、指標分析。第三篇為基本分析篇, 分別講解了宏觀分析、行業分析、公司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估值分析。
世界證券市場數百年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昭示了這是一片充滿激情、夢想、風雨、挑戰的熱土。中國的證券市場在不平靜中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經過了近30年的建設、改革與發展,無論是從投資者、監管者,還是從上市公司本身,都在不斷地走向成熟和規范。從全局來看,建設一個多層次的、高效率的資本市場,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引擎,有利于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激發經濟增長活力。在此背景下,系統學習、深入研究證券投資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掌握證券投資的基本方法與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本書主要闡述證券投資的基本理論與操作方法,分為3篇、共12章。第1篇為基礎知識篇,分別講解了證券投資分析概述、證券的發行、證券的交易。第1章為證券投資導論,闡述了金融體系與證券的定義、功能、分類,講解了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以及證券投資分析的基本要素、方法流派、信息來源等內容。第2章為證券的發行,闡述了股票發行方式、審核制度、發行程序、發行條件,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基礎知識。第3章為證券的交易,講解了證券交易的基本要素、基本制度、競價制度、股價指數、融資融券交易等基礎知識。
第2篇為技術分析篇,分別講解了形態分析、趨勢分析、指標分析。第4章為形態分析,闡述了K線的基本原理、單根K線形態、K線組合形態。第5章為趨勢分析,講解了趨勢與趨勢線的基本原理、支撐線與壓力線原理以及常見的趨勢形態。第6章為指標分析,重點講解了實務中經常使用的MACD指標、BOLL線指標、RSI指標、OBV指標等。
第3篇為基本分析篇,分別講解了宏觀分析、行業分析、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估值分析。第7章為宏觀分析,闡述了宏觀分析的基本邏輯框架,以及市場運行分析、經濟政策分析、資金與流動性分析。第8章為行業分析,講解了行業分析的邏輯框架以及行業競爭結構分析、行業生命周期分析、行業景氣周期分析等。第9章為戰略分析,在講解公司戰略的基礎知識上,圍繞公司外部環境、公司內部的資源和能力,給出了分析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操作方法和具體案例。第10章為會計分析,通過判斷公司會計信息反映其實際經營現實的程度,對公司的“品質性”進行分析。第11章為財務分析,從盈利能力、流動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等維度分析公司。第12章為估值分析,闡述了公司估值的基本方法以及具體估值案例。
通過本書學習,力圖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證券投資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深入理解證券市場的運行過程和運作規則,幫助學生逐步具備一定程度的證券投資理論分析與實踐操作能力。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主要突顯出以下三個特點:
1.實務性是本書的立足點。是否做到“知行合一”,是一門學問是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判斷標準。證券投資是一門真刀真槍的實干學問。編寫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實務操作性這一基本原則,盡量避開繁冗的數理模型和沉悶的理論說教。本書作者緊密圍繞證券投資的具體實踐活動,各個章節的知識點安排以實戰應用的需要作為切入點。針對全書每一知識模塊,作者都盡量闡述清楚其理論及應用邏輯,讓讀者在掌握必要的理論框架和知識點的基礎上,突出能力認知、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努力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2.本書力爭通俗生動性。本書堅持“一圖勝千言”的原則,用盡可能豐富的圖表來表達專業知識。本書編寫過程中配備了大量的從投資軟件中直接下載的股票走勢圖,這些真實的圖表,不但能夠給讀者更多的情景“帶入感”,幫助他們獲得一些投資世界里的感性認識,而且能夠幫助讀者通過學習逐步具備看圖、識圖、解圖的能力。另外,本書假定讀者事先對該門課程一無所知,在涉及復雜的專業術語時,盡量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講解,防止因為晦澀難懂而出現“不接地氣”的后果。
3.分析視角的融合性與創新性。在技術分析維度,本書將K線分析的蠟燭圖理論、道氏理論、波浪理論等傳統內容融入教材,從形態分析、趨勢分析、指標分析三個維度闡述了技術分析的邏輯體系。在基本分析維度,傳統的證券投資學教材的微觀分析部分,一般都是偏重于貫穿公司財務指標分析,而本書強調整體視角上的“公司分析”。本書將公司分析的哈佛框架引入證券投資分析,教材從第9章到第12章,運用哈佛分析框架,結合我國上市公司實際,給出了完整的公司分析實操方法體系。本書將公司分析邏輯節點的內容進一步具體化,在行業分析階段,投資者需要分析行業市場結構、行業生命周期、行業景氣周期、行業財務標準值等;在戰略分析階段,投資者需要弄清楚公司的商業模式、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會計分析階段,投資者需要弄清楚上市公司品質,例如公司資產與利潤質量、會計數據粉飾、主營業務集中度、關聯方占用公司資金情況等,這些對公司“品質性”要素的考量,會告訴我們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偉大公司”的基因;在財務分析階段,投資者需要弄清楚公司盈利性、成長性、流動性、安全性指標情況,該公司是否有發展潛力等;在估值分析的階段,投資者可以通過市場法、收益法等,對標的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測算。
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為它不舍晝夜。本書的寫作是作者多年以來從事證券投資學教學實踐點滴心得進行的歸納,同時也是在多年來從事具體的投資活動實踐積累的基礎上完成的。本書可以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碩士的教學參考用書,也對有志于研究和從事證券市場投資的各類讀者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本書的寫作及出版得到了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以及教務處的領導、同事們的鼎力支持和幫助。在寫作過程中,我們的研究生宋建威、潘哲煜、辛立柱、胡嚴勻、原源、鄒曉囡、王佳銳等多位同學在資料整理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本書付梓之際,向他們致以誠摯的感謝!在此也懇請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進一步對本書進行修訂和完善。
何平林李濤
2017年5月
何平林,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理事。現任教于華北電力大學,長期從事證券投資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會計研究》、《投資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資本共生與產業發展》等著作2部,《道氏理論》等譯著3部。2013年榮獲“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