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第3版)/普通高校“十三五”規劃教材·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列》根據國內外供應鏈管理新發展,結合我國供應鏈管理應用的實際情況具體介紹了供應鏈管理結構模型、設計構建、策略方法、實施原則步驟,供應鏈管理中的生產計劃與控制、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績效評價、信息技術、電子化供應鏈管理等基礎理論知識,并且探討了我國供應鏈管理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和對策。
《供應鏈管理(第3版)/普通高校“十三五”規劃教材·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列》融入了供應鏈管理新實踐教學理念,力求嚴謹,注重與時俱進,具有知識系統、內容翔實、案例鮮活、貼近實際等特點,并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結合。
《供應鏈管理(第3版)/普通高校“十三五”規劃教材·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列》既可以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必選教材,同時兼顧高職高專及應用型大學的教學,也可以作為物流和生產企業在職從業者的培訓教材,并為物流供應鏈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學習指導。
物流是流通的命脈、也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供應鏈管理既是物流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物流運營的關鍵環節;供應鏈管理對規范經營、完善服務、降低成本、減少損失、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物流品質具有積極的促進功能,對物流企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產生重大影響,并在國際間大物流中發揮著銜接、協調、樞紐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而越來越受到我國物流行業主管和物流企業的高度重視。
網絡經濟促動產業快速發展,供應鏈管理作為現代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催生出的新型生產力,正在深刻地改變物流企業的運作模式,也在徹底地改造傳統物流業,并在物流產業化與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當前,隨著國家"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總體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面對物流市場國際化的迅速發展與激烈競爭,對物流系統和從事供應鏈管理人員技術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強物流供應鏈管理學習應用,這既是物流企業可持續快速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本書出版的意義。
本書作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特色教材,自出版以來,因寫作質量好而深受全國高校廣大師生的歡迎,目前第2版已經重印10多次;并于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此次再版,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加強職業教育、突出實踐技能培養"教學改革的要求;作者審慎地對原教材進行了反復推敲和認真修改,更新案例、數據資料、補充了前沿知識和實訓內容,以使其更貼近現代經濟生活發展實際、更符合社會企業用人需要、更好地為我國物流經濟和物流教學實踐服務。
本書作為普通高等教育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全書共九章、以學習者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堅持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國內外供應鏈應用發展的新形勢,依照供應鏈管理活動的基本過程和規律,圍繞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所涉及的各工作環節和流程,具體介紹:供應鏈管理結構模型、設計構建、策略方法、實施原則步驟,供應鏈管理中的生產計劃與控制、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績效評價、信息技術、電子化供應鏈管理等基礎理論知識,并通過加強技能訓練、提高應用能力。本書融入了供應鏈管理最新的實踐教學理念,力求嚴謹、注重與時俱進,具有知識系統、內容翔實、案例鮮活、貼近實際等特點;因此本書既可以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首選教材,同時兼顧高職高專及應用型大學的教學,也可作為物流和生產企業在職從業者的培訓教材,并為物流供應鏈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學習指導。
本書由李大軍進行總體方案策劃、并具體組織,李耀華和林玲玲主編,李耀華統改稿,孫紅霞、劉徐方為副主編,由林玲玲教授審訂。作者分工:牟惟仲(序言),劉亞鑫(第一章、第二章),李耀華(第三章),李長栓(第四章),孫紅霞(第五章、第六章),李長栓、李金峰(第七章),李金峰(第八章),劉徐方(第九章),李青(附錄);華燕萍、李曉新(文字修改、版式調整、制作教學課件)。
在本書再版過程中,我們參閱借鑒了國內外大量供應鏈管理的最新書刊資料、企業案例、網絡信息以及國家歷年頒布實施的相關法規和管理規定,并得到中國物流技術協會有關專家教授的具體指導,在此一并致謝。為了配合本書發行使用、我們提供了配套電子課件。因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足,懇請專家、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5年12月
第一章 供應鏈管理概述
開篇案例 “互聯網+”之下 供應鏈將向多層次、個性化發展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一、21世紀企業競爭的特點
二、企業面臨的挑戰
三、供應鏈管理的產生
四、供應鏈管理的發展
第二節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一、供應鏈的概念
二、供應鏈的特征
三、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四、供應鏈管理的目標
五、供應鏈管理的特征
第二章 供應鏈管理的戰略問題
開篇案例 工業4.0時代家電制造企業如何做好供應鏈管理?
第一節 供應鏈的類型分析
一、根據供應鏈容量與用戶需求的關系劃分-
二、根據供應鏈的功能模式劃分
三、根據供應鏈驅動力的來源劃分
四、根據供應鏈的網絡結構劃分
五、根據供應鏈的主體劃分
第二節 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業務外包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與特征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識別與培育
三、供應鏈環境下的業務外包及原因
四、外包業務的選擇與常見類型
五、供應鏈戰略的匹配
第三章 供應鏈的構建與優化
開篇案例 思科電子商務供應鏈
第一節 供應鏈構建的體系框架
一、供應鏈管理的組織架構模型
二、供應鏈環境下的運作組織與管理
三、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
四、基于供應鏈的信息支持系統
第二節 供應鏈的結構模型
一、供應鏈拓撲結構模型
二、供應鏈網模型
三、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
四、基于供應鏈的信息支持系統
第三節 供應鏈構建設計策略
一、基于產品的供應鏈設計策略
二、基于多代理的集成供應鏈設計思想和方法
三、在產品開發的初期設計供應鏈
第四節 供應鏈構建設計與優化方法
一、供應鏈分析診斷技術
二、供應鏈構建的設計方法與工具
三、供應鏈設計的兩個模型
四、供應鏈的重構與優化
五、供應鏈重構和優化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
開篇案例 沃爾瑪與寶潔經典的供應鏈合作
第一節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概述
一、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含義
二、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的動力
三、建立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制約因素
四、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的意義
第二節 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標準與原則
一、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類型
二、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標準
三、供應鏈合作伙伴的評價與選擇
第五章 供應鏈績效評價與激勵
開篇案例 麥當勞的供應鏈績效
第一節 供應鏈績效評價概述
一、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內涵
二、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意義
三、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原則
第二節 供應鏈績效評價的內容
一、供應鏈上企業內部績效
二、供應鏈上企業外部合作績效
三、供應鏈整體績效
第三節 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
一、供應鏈流程評價指標
二、供應鏈整體績效評價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三、供應鏈運作能力評價指標
四、供應鏈創新與學習能力評價指標
第四節 供應鏈績效評價的一般方法
一、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法
二、供應鏈績效標桿法
三、平衡計分卡法
四、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
五、層次分析法
第五節 供應鏈企業的激勵
一、建立供應鏈企業激勵機制的重要性
二、供應鏈企業激勵機制的特點
三、供應鏈協議
四、供應鏈激勵機制的內容
第六章 供應鏈的生產計劃與控制
開篇案例 海信的生產管理
第一節 生產計劃與控制
一、生產計劃與控制的內容
二、供應鏈管理下生產計劃與控制的特點
三、供應鏈下生產計劃與控制的過程
第二節 供應鏈管理中的生產計劃與控制方式
一、準時化生產方式
二、最優生產技術(OPT)
三、柔性制造系統(FMS)
四、人一機工程(HE)
五、精益生產(LP)
六、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
第三節 供應鏈管理下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的協調
一、供應鏈的協調控制機制
二、供應鏈的協調控制模式
三、供應鏈的信息跟蹤機制
第七章 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管理
引導案例 “零庫存”是最大奇跡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問題
一、缺乏供應鏈整體系統觀念
二、對用戶服務的理解與定義不恰當
三、交貨狀態數據不準確、不及時
四、信息傳遞系統效率低
五、忽視不確定性對庫存的影響
六、庫存管理策略簡單化
七、供應鏈企業之間缺乏合作
八、產品設計沒有考慮供應鏈上庫存的影響
第二節 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
一、“牛鞭效應”產生的原因
二、緩解“牛鞭效應”的措施
第三節 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管理方法
一、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二、聯合庫存管理(JMI)
三、協同式庫存管理(CPFR)
第四節 供應鏈環境下的多級庫存管理與控制。
一、多級庫存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多級庫存控制所面對的問題
三、多級庫存管理與控制策略
第八章 供應鏈中的采購管理
引導案例 海爾推行的JIT采購
第一節 傳統的采購模式
一、采購的定義及一般流程
二、傳統采購的主要形式
三、傳統采購模式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采購
一、供應鏈管理下采購的特點
二、供應鏈采購與傳統采購的區別
第三節 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策略
一、JIT采購
二、電子采購
三、全球化采購
第九章 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現狀與未來
引導案例 綠色茅臺:精益管理綠色供應鏈
第一節 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一、我國供應鏈管理發展的現狀
二、我國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全球化供應鏈管理
二、敏捷供應鏈管理
三、綠色化供應鏈管理
四、電子化供應鏈管理
參考文獻
附錄A 國務院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
附錄B 2014年第一批物流國家標準發布
附錄C 注冊供應鏈管理師(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