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以勵志教育為主題, 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文, 共22課; 第二部分是附錄, 選取了2篇勵志文章。每課分四個環節: 勵志名言賞析、勵志小故事、心靈雞湯和行為導航。本書旨在激發、喚醒和培養學生的內動力, 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 讓學生從“被成長”中解放出來, 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 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德是立校之基,德是育人之魂!為了進一步貫徹學校德育工作精神,推進學校素質教育,以中職德育創新發展為主線,創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整體性、針對性,確保中職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特編寫此書。
本書以勵志感恩教育為主題,之所以把這個主題作為本書的主要內容,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1.中職生的特點。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文化課基礎薄弱,缺乏較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增加了難度。而且,很多中職生存在一種心理困擾:一方面覺得壓力很大,對未來前途憂心忡忡、茫然無助;另一方面缺乏明確志向,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感到空虛、茫然、無聊與無奈,處在一種“無目標狀態”,急需有人“指點迷津”。勵志教育,是應用教育心理學、教育激勵學和教育管理學理論,激發、喚醒和培養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從“被成長”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勵志教育走進課堂,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意志不堅定等問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2.古今中外,人們都十分注重勵志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尚志”,并把這看作人生事業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西方主要發達國家近20年來的成功學教育風靡全球,全世界千百萬人在卡耐基、拿破侖·希爾、安東尼·羅賓等成功學傳播大師的激勵下,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勵志教育,既是傳承優秀文化的需要,也是開創時代精神的呼喚。
3.感恩教育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也不容忽視。因為感恩是一盞使人們對生活充滿理想的導航燈,它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讓你的生命變得無比珍貴,更讓你的精神變得無比崇高。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人生才會精彩。
由于時間倉促,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會不斷完善和修改,敬請專家及同行指正。
編者
2017年5月
第一課每個人生都有出彩的機會
沒有一根草不夢想春天,
只要心中有夢,
只要堅持不斷提升自己,
前方的路雖然不是每一條都能抵達羅馬,
但一定通往春天。
名言賞析
【原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撰《自勉聯》
【譯文】
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的,就像項羽破釜沉舟那樣,秦朝的雄關最終是屬于楚國的;上天是不會辜負有志氣的人,就像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那樣,最后率領三千越甲就可以滅亡吳國。
【賞析】蒲松齡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這副有名的對聯是蒲松齡在自己后期的科舉考試屢次不中、落魄至極之際,寫下的勵志自勉聯。這副對聯就是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個有志者、一個苦心人。
這副對聯開始時是刻在銅尺之上,后懸置于“聊齋”書房。整副對聯氣勢磅礴、催人奮進,引用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兩個典故:一個是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滅秦;另一個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吞吳國。蒲松齡撰下此聯,就是激勵自己在讀書和創作上,要像這兩位人物一樣,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做任何事情,有了決心和毅力,還會不成功嗎?天不負這位有志者,蒲松齡懷著矢志不渝的決心,窮畢生精力著書,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僅在詩文、辭賦、戲曲、俚曲等方面均有佳作,一部《聊齋志異》更是為古典文學樹起一座豐碑。幸好腐朽的科舉制度沒讓蒲松齡跨進官場仕途,否則,文學史上將隕滅一顆巨星。
此聯對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點在于用典靈活有新意,上下聯呼應自然,一氣貫下,如行云流水。
勵志故事
“笨”小孩的“花園人生”
他出生于加拿大的一個普通農家。說實話,父母對他也沒抱奢望,只希望他能健康成長,然后再按部就班地讀書、工作、結婚、生子。然而,就連這個小小的愿望,他也很難達到父母的要求,因為他出奇的“笨”。
上幼兒園時,老師教孩子們做手工,其他孩子一教就會,可他在老師手把手地指導下,連學兩天仍沒學會,老師對他只能無奈地搖頭。上小學時,盡管他很用功,然而他的成績總是在全班倒數一二名的位置上徘徊,同學們便給他取了一個綽號“笨笨”。他本想與同學理論,可面對大家機關槍似的冷嘲熱諷,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實在跟不上,只能一個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偷偷地流淚。雖然他的成績一直很糟糕,父母仍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可隨著課程深度的增加,他的壓力越來越大,性格變得更加內向了。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沒辦法,只好帶他去找心理醫生。
經過幾天的心理疏導,醫生告訴他的父母:“孩子的情商、智商都沒有太大的問題,關鍵是以后不要再一味地去指責孩子成績差這一缺點,這本身就是他的自卑所在,希望你們多發現他的長處并加以表揚。”后來,醫生又單獨對他說:“其實,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身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只要善于利用和開發,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屬于你的才能,到那時,你的父母就會為你感到驕傲。”
聽了醫生的建議,他和父母商量不再去上學了,因為他實在不是讀書的料。他居住的小鎮不大,一時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唯一適合的工作就是給別人家的花園除除草、種種花一類的。對于他來說,能有這樣的工作干也是不錯的,于是,他便一門心思地做起了園丁的工作。
雖然他不太聰明,但做起事來相當認真,雇主安排的臟活累活,他總能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與花花草草接觸的時間一長,他仿佛與它們成了朋友一般,只要有空,他就來花園精心地侍弄它們。后來,雇主驚奇地發現,經過他的培育,花園里多年不開的花開了,多年不見長的樹長高了,人們開始對他豎起了大拇指,親切地稱他為“神手”。面對大家的贊許,他第一次羞澀地露出了笑臉。雇主的表揚給他帶來了無限的動力,以后他更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花園里。
有一天,他下班繞道回家,正好路過鎮政府,看到政府樓后面有一塊荒地,心里頓時激動不已。第二天,他走進鎮政府,向鎮長自薦說:“鎮長先生,你可以把政府樓后面的那塊荒地交給我打理嗎?我可以把它變成一座花園!”
鎮長看了看這位其貌不揚的年輕人,滿臉的不信任,說道:“鎮里哪有閑錢去弄這些花哨事!”
“鎮長先生,我不要鎮里的一分錢,我只喜歡干這些活兒!”他激動地說。在他的一再懇求下,鎮長思忖著那是一塊荒地,暫時也沒多大用處,倒不如讓他先試試,并給他開了張許可證。
幾個月后,原來雜草叢生的荒地,竟然變成了一座美麗的小花園:各種花朵競相開放,蝴蝶漫天飛舞。這里的美景吸引了全鎮人的目光,大家開始知道了這個名叫約翰尼·馬丁的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