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是世界上*偉大的兒童文學名著之一。伐木工的兩個孩子狄蒂爾和梅蒂爾在圣誕夜做了一個夢:一位名叫貝麗露妮的仙女,委托他倆去尋找一只青鳥,因為只有青鳥才能使貝麗露妮病重的女兒痊愈。仙女告訴孩子們青鳥代表幸福,并給了他們一頂鑲有鉆石的小帽子。在光神的引導下,孩子們歷盡千辛萬苦,尋遍了仙女宮、記憶國、夜神宮、森林、墓地和未來國等,但青鳥總是得而復失。夢醒后,貌似仙女的鄰居為她病重中的女兒來討要圣誕節禮物,狄蒂爾把自己心愛的鴿子贈送給了她,不料這只鴿子變成青色,化為一只“青鳥”,鄰居小女孩的病奇跡般地好了。原來青鳥不用跋山涉水去尋找,它就在身邊。只有甘愿把幸福給別人的人,自己才會得到幸福。本書既可以作為語言學習的課本,也可以作為通俗的文學讀本,它將對當代中國的青少年產生積極的影響。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書中附有配文插圖。本書配有純正的英文朗讀(配書光盤)。
前 言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時著名劇作家、詩人、散文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被譽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
1862年8月29日,梅特林克出生在比利時的根特市。中學畢業后學習法律,當過律師。梅特林克從小就愛好文學,1889年開始專門從事寫作,并于當年發表詩集《暖房》和*部劇本《瑪蘭納公主》;之后相繼發表了《不速之客》(1890)、《群盲》(1890)、《七公主》(1891)、《佩列阿斯和梅麗桑德》(1892)、《阿拉丁和帕洛密德》(1894)和《丹達吉勒之死》(1895)等,其中有很多作品以劇本的形式搬上了國際舞臺,使當時的劇壇面貌煥然一新。
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戲劇大師,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1896年,他離開比利時移居法國,同年發表了散文集《卑微者的財寶》,他的創作思想開始從象征主義轉為面向社會現實,從而使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之后,他發表了《阿里亞娜與藍胡子》(1902)、《莫納·瓦娜》(1902)、《喬賽爾》(1903)和《青鳥》(1909)等作品。這些作品力圖解答道德和人生觀等問題,和他早期的作品有較大的區別。
1901年,梅特林克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多方面的文學活動,尤其是他的著作具有豐富的想象和詩意的幻想等特色。這些作品有時以童話的形式顯示出一種深邃的靈感,同時又以一種神妙的手法打動讀者的感情,激發讀者的想象”。1932年,他被比利時國王封為伯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梅特林克流 亡美國,1947年返回歐洲,兩年后病死在法國的尼斯。
在梅特林克的眾多作品中,《青鳥》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原本是童話劇,用法文寫成,后經他的夫人喬吉特·勒布朗(Georgette Leblanc)改編成童話故事。《青鳥》是一首熱情澎湃的奏鳴曲,它以奇妙、華彩的音符,禮贊了美與光明,謳歌了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青鳥》向讀者展現了五彩繽紛的夢幻世界,強調了幸福不在遠處,就在我們身旁,只有慷慨地把幸福賜給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幸福。作為一部六幕夢幻劇,《青鳥》于1911年在法國巴黎一經上演便立即引起轟動,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已經成為世界戲劇史上的經典之作。該作品出版100多年來,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并多次被改編成電影,是全世界公認的兒童文學名著之一。
本書是英漢雙語版名著系列叢書中的一本,編寫本系列叢書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準備參加英語國家留學考試的學生提供學習素材。對于留學考試,無論是SSAT、SAT還是TOEFL、GRE,要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了解西方的社會、歷史、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背景知識,而閱讀西方原版名著是了解這些知識*重要的手段之一。另外,由于名著的語言規范、地道,因此對于讀者而言,讀(或聽)英文名著一直以來被公認*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之一。
本書的英文部分選自原著。原著有些詞匯是老式的寫法,現在的英漢詞典大多已不再收錄。為了忠實于原著,本次出版時以不修改為宜。望讀者閱讀時留意。
本書中文譯文由黃曦葶組織翻譯。參加本書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編譯工作的還有紀飛、趙雪、劉乃亞、蔡紅昌、陳起永、熊建國、程來川、徐平國、龔桂平、付澤新、熊志勇、胡貝貝、張靈羚、張玉瑤、付建平、汪疆瑋和王卉媛等。限于我們的科學、人文素養和英語水平,書中難免會有不當之處,衷心希望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第三章記憶國
仙女貝麗露妮告訴孩子們,記憶國并不遙遠,但想要抵達那兒就必須穿過一片森林。那兒是如此古老而又茂密,令人幾乎看不到樹的頂端。那兒終日被濃霧所縈繞,假如沒有仙女的預先指點,孩子們很可能會猶豫不前:
“筆直往前走,那兒只有一條路。”
道路兩旁都覆蓋著相似的鮮花;它們是雪白的紫羅蘭,美得動人心魄,然而因為不見天日,所以缺少芬芳。
這些小花給予了孩子們極大的安慰,因為他們覺得很孤獨。巨大而神秘的寂靜籠罩著他們,一種從未感受過的恐懼令他們微微顫抖。
“我們給奶奶摘一束花吧。”梅蒂爾提議說。
“好主意!她一定會很開心的!”狄蒂爾叫道。
于是,他們沿路向前,一起摘了束美麗的白色紫羅蘭。這兩個可愛的小家伙并不知道,他們摘下每一朵花(代表著一個想法),就意味著離自己的爺爺奶奶更近一步。很快,他們就看到前方有一棵大橡樹,上面釘著一塊提示牌。
“我們到了!”男孩踩到樹根上,一邊讀一邊欣喜若狂地叫起來:
“記憶國!”
他們抵達了記憶國,可是無論怎么左顧右盼,都看不到任何東西。
“我什么都看不到!”梅蒂爾嗚咽了一聲,“我好冷……好累……我再也不想走下去了!”
狄蒂爾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使命中,不耐煩地說:
“來吧,別像水一樣哭哭啼啼……你會為自己感到羞恥的!”他說,“那兒!看!看!霧氣升起來了!”
果然,當霧氣從他們的眼前消散,就猶如一只看不見的手揭去了面紗一般,那棵大樹消失了,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面前一座可愛的農家小屋,屋頂覆滿了攀援植物,小花園里盛開著鮮花,而樹上則掛著累累果實。
孩子們*眼就認出了院子里那只可親的牛,門前的看門犬,還有藤條鳥籠里的鳥兒。一切都彌漫在蒼白色的光影中,呈現出溫暖而愜意的氛圍。
狄蒂爾和梅蒂爾驚訝地站在原地。這兒就是記憶國!這兒的天氣是多么晴朗啊!待在這兒是多么舒適啊!既然已經知道了路徑,他們立刻決定要常常回到這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面前一座可愛的農家小屋兒來。當*后一層霧氣消散后,他們看到離自己幾步遠的地方,爺爺奶奶正趴在長椅上,香甜地睡著,更加欣喜若狂。他們拍著手,開心地叫道:
“是爺爺!是奶奶!他們在那兒!他們在那兒!”
可是他們又對如此神奇的魔法感到畏懼,于是躲在樹后面,不敢走出來。他們一直眼巴巴地瞧著那對慈祥的老人,等著他們慢慢地蘇醒過來,睜開了雙眼。接著,他們就聽到奶奶顫抖著聲音說:
“我有一種感覺,我們生活在另一世界的孫子孫女今天來看我們了。”
爺爺回答說:
“他們當然在思念著我們,因為我也有點兒奇怪的感覺,而且今天一直坐立不安。”
“我想他們一定離我們很近,”奶奶說,“我已經感覺到快樂的淚水從眼睛流淌出來……”
奶奶來不及說完她的話,孩子們就已經撲到了她的懷里!……多么快樂啊!無數個親吻和擁抱!多么巨大的驚喜!這樣的喜悅,簡直難以用言語來表達。他們大笑著,顧不上說話,一直用興奮的眼神牢牢地望著對方:這樣的重逢太美好了,而下一次卻不知道何時才能到來。當*初的興奮退去后,他們才開始聊起天來:
“狄蒂爾,你長得這么高、這么結實了!”奶奶說。
爺爺也叫道:
“還有梅蒂爾,快看她呀,多么美麗的秀發,多么迷人的眼睛!”
孩子們開心地手舞足蹈,一邊拍著手,一邊圍繞著爺爺奶奶蹦著跳著。
*后,他們安靜了一些,梅蒂爾靠在奶奶的懷里,狄蒂爾舒服地依偎在爺爺的膝前,開始聊起家里的事情:
“你們的爸爸媽媽怎么樣了?”奶奶問。
“他們好極了,奶奶,”狄蒂爾說,“我們出門的時候,他們正在睡覺呢。”
奶奶又一次親了親他們,說:
“上帝啊,他倆多么乖巧可愛啊!為什么你們不常來看我們?已經好多個月過去了,你們怕是早就忘了我們了,誰都沒有來看我們……”
“我們來不了,奶奶,”狄蒂爾說,“今天還是因為仙女……”
“我們一直都在這兒,”奶奶說,“等待還活著的人來訪。*后一次你們過來是在萬圣節……”
“萬圣節?我們都感冒了,誰也沒有出門!”
“可是你們想起了我們!每當你們想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醒來,看到你們。”
狄蒂爾想起來,仙女也曾經這樣告訴自己。當時他并不覺得這是真的,可是現在,當他聽到無比思念的可親的奶奶也這么說時,他才漸漸懂得了,并意識到爺爺奶奶并沒有離開他。他問:
“所以你們并沒有真正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