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導演、文化產業、影視制片管理、表演、播音與主
持……等。
文化藝術常識考試是對考生文化、藝術素養的考查。從全國范圍內來看,絕大多數高校的戲劇電影電視幕后各專業方向(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文藝編導、導演、文化產業管理等)的考試都要涉及文化藝術常識,只有極個別高校例外,比如黃岡師范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考試。因此,考生不能不重視這部分內容的學
文化藝術常識考試是對考生文化、藝術素養的考查。從全國范
圍內來看,絕大多數高校的戲劇電影電視幕后各專業方向(廣播電
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文藝編導、導演、文化產業管理等)的考
試都要涉及文化藝術常識,只有極個別高校例外,比如黃岡師范學
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考試。因此,考生不能不重視這部分內容的
學習和應對。
一、考試形式
針對文化藝術常識的考查,不同的高校采取的考試形式有所
不同。
(一)在面試中考官提問,大致分兩種形式
1. 抽題—回答
比如,青島農業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做法是,考生進入準
備室抽1道題——3~5分鐘的準備時間——進入面試考場回答問題
(時間長度為3分鐘左右)。
當然,也有一些高校是現場抽1道或幾道題直接作答,中間沒
有另外給出準備時間。
2. 現場口頭提問—回答
比如,中國傳媒大學的電視幕后各專業方向的面試,一般先要
進行自我介紹,然后考官從考生的自我介紹里引出一些問題要求考
生回答。
當然,考官也可能會問到一些自我介紹里沒有的內容。
另外,個別高校的面試環節沒有自我介紹,直接進行現場口頭
提問與回答。比如,南京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幕后各專業方向。
(二)在筆試中,大致分兩種情況
1. 一場考試全考文化藝術常識
比如,山東藝術學院的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公共事
業管理、文化產業管理等專業方向、山東師范大學的廣播電視編導
專業、山東經濟學院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都屬于這種情況。
2. 更多的高校把文化藝術常識和其他內容放在一起考
比如,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文學系(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學專業)
把文化藝術常識和散文、議論文寫作放在一起考。又比如,天津師范大學的廣播電視編
導、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把文化藝術常識和命題創作、影視評論放在一起考。
二、考試內容/復習范圍
從全國范圍內來看,文化藝術常識考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文學: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等,內容繁多,應重
點掌握;
(2)戲劇、電影、電視:與所報專業具有直接的相關性,應重點掌握;
(3)音樂、美術及其他:不少高校亦有所涉獵,應大體了解;
(4)文藝理論、文藝政策:不少學校亦有所涉獵,應大體了解;
(5)文化熱點:很多高校都涉及了,要提前搜集、整理相關資料;
(6)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的內容:一些高校也有
所涉獵,這些知識的準備絕非一日之功,而需長期積累。
一般來說,各個高校的文化藝術常識考試都會觸及以上這些方面,只是不同高校考
查的側重點不同。有的側重于文學(比如,南陽師范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有的側
重于戲劇(比如,中央戲劇學院幕后各專業方向),有的側重于音樂、美術(比如,山
東經濟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根據所要報考
的高校的考查重點來突出自己的復習重點。
三、考試題型及應對策略
筆試的題型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一)填空題
填空題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記憶能力。考查范圍集中在各藝術門類里的名家及其代
表作、專業術語、有歷史意義的事件等。
做填空題時,務求準確,不寫錯一個字,不漏掉一個標點符號。
(1)《蘭亭集序》的作者是。
答案是王羲之,“羲”字不能寫錯。
(2)《孩子王》的作者是。本小說由導演改編成同名電影。
答案是鐘阿城、陳凱歌。“城”不能寫成“成”。
(3)意大利新現實電影的開篇之作是。
答案是《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不能漏掉書名號。
(二)名詞解釋
批卷時,名詞解釋一般是根據要點給分的。因此,做名詞解釋題的程序應該是:弄
清要點→連綴成文。
竅門一:名詞解釋的題目上一般都標明了每道小題的分值。在做題的時候,考生可
以根據分值推斷要點數量。
竅門二:不同的名詞有不同的解釋方法。考生如能掌握要領,定可回答得更全面一
些,得分更高一些。下面舉例說明。
1. 人名式名詞解釋:老舍
人名
老舍
定位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劇作家。
代表作
他的小說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他的話劇劇本代
表作有《龍須溝》(因為此劇本他獲得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茶
館》等。
藝術特色或
歷史評價
他的作品多以北京市民生活為題材,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善用口語,
也就是北京話,語言生動形象,因此他被譽為杰出的語言大師。
2. 作品式名詞解釋:《詩經》
作品
《詩經》
定位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305首。
內容、形式
上的特點
在內容上包括風——民歌、雅——文人詩、頌——祭祀用的歌曲;在藝
術手法上包含賦——鋪陳敘事、比——打比方、興——借事發端,引出
正題。
詩句多為四言二拍,創作方法為現實主義。
歷史評價
《詩經》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的創作源頭。
3. 流派式名詞解釋:建安文學
流派
建安文學
定位
“建安”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文學”指的是建安時期的
一個文學流派。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植、曹丕,還有七子——孔融、陳琳、王
粲、徐干、阮、應、劉楨。
內容、形式
上的特點
他們寫詩反映社會動亂,抒發憂國之思和建功之志,詩風慷慨悲涼,語
言剛健有力。因此又被稱為“建安風骨”。
(三)簡答題
簡答題就是要簡明扼要地回答。當然,首先是要“扼要”——該寫的要點不能不寫;
其次才是要“簡明”——不必長篇大論。舉例說明:
1. 文藝與社會生活有什么關系?
第一,文藝源于生活。一切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都需要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否則,
這種創作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二,文藝應當高于生活。文藝不一定高于生活,但是藝術家應該秉持著這樣一種
創作理念,那就是:文藝高于生活。不然,電影藝術家憑什么吸引觀眾買票走進電影院?
作家憑什么吸引讀者買書閱讀他的作品?所謂文藝高于生活,就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
來的生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因此就更帶普遍性”。
答題要領:要點1+簡單解釋、要點2+簡單解釋……
2. 紀錄片與故事片有什么區別?
故事片是虛構的,而紀錄片不允許虛構;故事片要找演員來扮演角色,而紀錄片中
一般沒有演員,片中人就是生活中的人;故事片是一種情景再現,而紀錄片一般不允許
大量使用情景再現。
答題要領:選出幾個可以形成對比的點→找出答題要點→對比來寫。
(四)論述題
論述題多為談看法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特別是藝術理論,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題目主觀性強,字數要求也比較多,考生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如此一來,
就很難找到統一的答案了。那么,做論述題,考生應該把握什么原則呢?
1. 條理清楚:要有一個整體的思路,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比如,2009年青島農業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考試中的一道論述題:結合實例說
明影視藝術有什么社會作用?
做這道題時,考生應先指出影視藝術有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審美作用、娛樂作用
等,再分別結合實例加以說明。
這樣,答題思路清晰,答案一目了然。
2. 觀點明確: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能清晰決不含糊
比如,2007年山東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考試中的一道論述題:兵馬俑走出
陜西,在全國巡回展覽中引起很大的轟動,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請結合這一
現象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有的考生表示支持,并說明了支持的理由;有的考生表示反對,并說明了理由。支
持有支持的道理,反對有反對的道理,因此,都是可以的。
有的考生既支持,又反對;有的考生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前者是矛盾的,后者是
無動于衷的,因此,都不好。
3. 有理有據:能找證據/論據通過分析/論證證明自己的觀點/論點
比如,在說明影視藝術的認識作用時,可以以歷史劇《康熙王朝》《孝莊秘史》
等為例,指出它豐富了我們的歷史知識,增進了我們對歷史的了解。
4. 全面而不片面:要有整體觀念,不要擊其一點,不及其余
還是以“結合實例說明影視藝術有什么社會作用?”一題為例,如果僅答“影視藝
術有認識作用”就是片面的,只有答出“影視藝術有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審美作用、
娛樂作用等”才是全面的。
5. 公允而不偏激:思想、觀點要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或經過一個接受過程之后
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比如,有人認為小沈陽的表演很低俗,因此小沈陽的演出我們要抵制。對此你有什
么看法?
考生如果完全接受這種觀點,必然走向對小沈陽,乃至東北二人轉的全盤否定。這
是很偏激的!
東北二人轉存在了三百多年,時至今日仍長盛不衰,這說明它有現實的需要。這種
現實的需要、主要不是滿足人們的低級趣味,而是滿足人們正常的精神需求。因此,小
沈陽的表演是通俗的,而不是低俗的。對于小沈陽的表演,我們不應該一味地抵制,要
允許它的存在,以豐富和滿足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當然,小沈陽的表演中也有一些低
俗的成分,對此觀眾應該加以批判,創作者,包括小沈陽自己應當引起注意,加以改進。
另外,關于面試的題型,雖然考官不指明題型,但是無論是考生抽的題,還是考官
現場口頭提問的問題,不外乎以上四種題型,考生可以參照筆試答題要領做出回答。應
當指出的是:
第一,在回答考官現場口頭提問時,考生如果個別題目確實不會回答,就如實承認,
不要不懂裝懂。然后,考官一般會換一個問題讓考生來回答。
第二,面試是一種綜合考查,不僅包括知識掌握情況,還包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的能力,也包括語言組織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服飾、體態、心理素質等。
第三,要把考官當成父母,或者好朋友,而不是審案的法官,做到真誠、友好、親
切、自然,而不是冷漠無情、躲躲閃閃、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一章 文藝政策、理論、評獎
第一節 文藝政策2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2
“二為”方向 2
“雙百”方針 2
“精品”的標準 3
“三貼近” 3
“走轉改” 4
主旋律電影 4
習近平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4
第二節 文藝理論5
藝術的起源 5
藝術的分類 6
喬治·卡努杜的藝術分類 6
造型、造型藝術 7
空間藝術 7
藝術技巧 7
黃金分割 8
藝術家應當具有的素質修養和能力 8
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8
藝術鑒賞 9
第三節 藝術評獎10
文學評獎 10
中國電影評獎 11
美國電影評獎 13
歐洲電影評獎 13
電視評獎 15
戲劇戲曲評獎 15
第二章 文學
第一節 文學理論18
《詩學》 18
《詩藝》 18
《文賦》 19
《文心雕龍》 19
現實主義 20
浪漫主義 20
現代主義 21
典型 22
意境 22
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 23
故事與情節的區別 23
伏筆 24
巧合 24
名著的標準 25
王國維 25
第二節 中國古代文學26
一、先秦文學 26
《山海經》 26
中國最古老的文學體裁 27
《詩經》 27
先秦歷史散文 28
諸子百家 29
老子 30
孔子 31
墨子 32
莊子 32
孟子 33
荀子 35
韓非子 35
“四書”“五經” 35
屈原 36
楚辭 38
風騷 38
二、兩漢文學 39
司馬遷 39
史學雙璧 40
漢賦 41
賈誼 41
漢樂府 42
《古詩十九首》 43
“二十四史” 44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45
建安文學 45
諸葛亮 46
竹林七賢 46
左思 47
筆記體小說 47
陶淵明 48
南朝“三謝”“二謝” 49
清新俊逸 50
南北朝樂府民歌 50
《水經注》 50
四、隋唐五代文學 50
陳子昂 50
初唐四杰 51
吳中四士 52
《黃鶴樓》 53
李白 53
杜甫 55
盛唐邊塞詩 58
盛唐山水田園詩 59
王維 59
孟浩然 61
韓愈 61
柳宗元 62
白居易 63
新樂府運動 64
劉禹錫 65
郊寒島瘦 66
劉希夷 66
李賀 67
李商隱 67
杜牧 68
李杜 69
唐代“三李” 69
黃巢 69
唐代傳奇 70
花間詞派 70
溫庭筠 71
李煜 71
五、宋代文學 72
古文運動 72
“唐宋八大家” 72
歐陽修 73
王安石 74
豪放派 74
蘇軾 75
蘇門四學士 76
范仲淹 77
北宋時期的名句 77
婉約派 78
柳永 78
李清照 79
陸游 79
辛棄疾 80
南宋四大家及其他詩人 81
南宋初期詞壇雙璧及其他詞人 82
六、元明清文學 83
張養浩 83
公安派 83
唐宋派 84
明初三大詩文家及其他作家 84
章回小說 85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 85
《三國演義》 85
《水滸傳》 86
《西游記》 88
《紅樓夢》 88
《金瓶梅》 90
明代四大奇書 91
“三言”和“二拍” 91
徐霞客 91
《聊齋志異》 92
桐城派 92
《儒林外史》 93
龔自珍 94
梁啟超 94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 95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95
第三節 中國現當代文學96
一、中國現代文學 96
魯迅 99
周作人 99
郭沫若 99
茅盾 100
巴金 101
老舍 103
葉圣陶 104
郁達夫 105
文學流派:文學研究會、創造社、新月派、鴛鴦蝴蝶派 105
徐志摩 106
沈從文 107
聞一多 108
戴望舒 108
冰心 109
左聯 110
左聯五烈士 110
丁玲 111
臧克家 111
朱自清 111
艾青 112
錢鐘書 112
夏衍 113
周立波 113
張愛玲 114
趙樹理 115
山藥蛋派 115
孫犁 116
荷花淀派 116
張天翼 117
二、中國當代文學 117
青山保林,三紅一創 117
賀敬之 118
毛澤東詩詞中的名句 118
八個樣板戲 119
朦朧詩 120
海子 121
莫言 122
陳忠實 122
賈平凹 122
余華 123
金庸 123
瓊瑤 123
余光中 124
第四節 外國文學124
一、古希臘文學 124
古希臘神話中的諸神 124
《荷馬史詩》 125
《伊索寓言》 125
二、意大利文學 126
但丁 126
文藝復興 127
《斯巴達克斯》 127
三、英國、愛爾蘭文學 127
笛福 127
拜倫 128
雪萊 128
狄更斯 128
勃朗特三姐妹 129
托馬斯·哈代 130
《福爾摩斯探案集》 130
蕭伯納 130
《牛虻》 131
《尤利西斯》 131
四、法國文學 131
《巨人傳》 131
世界三大寓言 132
《紅與黑》 132
巴爾扎克 132
雨果 133
大仲馬、小仲馬 135
福樓拜 135
凡爾納 136
都德 136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136
莫泊桑 137
契訶夫 137
歐·亨利 138
法國啟蒙思想家 138
羅曼·羅蘭 139
《追憶似水年華》 139
五、德國文學 139
歌德 139
歐洲四大文學名著 140
萊辛 140
電影
第三章
文藝常識考試全攻略
160
第一節 視聽語言及其他
一、視覺語言
電影畫面
所謂電影畫面,就是攝影機不間斷地拍攝下來的一段影像。它能表達一定的含義,
并能與上一個和下一個鏡頭畫面進行組接。
電影畫面的藝術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創作的角度看,電影畫面有敘事功能和表意功能。
從接受的角度看,電影有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娛樂功能。
電影畫面由動態變為靜止被稱為“定格”。
攝影機記錄內容的速度是每秒24格。
真 題
填 空 題
(1)畫面由動態變為靜止被稱為( )。
(2010年魯東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2)在看電視時,一幅畫突然停止,靜止不動,叫。
(2009年天津工業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3)攝影機記錄內容的速度是每秒( )。
(2010年魯東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簡 答 題
電影畫面的含義和藝術功能。
(2012年南陽師范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景別
景別是指被攝主體在單個鏡頭中所呈現出來的范圍。決定畫面景別大小的因素有:
攝影機與被攝主體之間距離的遠近、攝影機所使用的鏡頭焦距的長短。
以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為參照,我們把景別劃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五
個基本景別,另外還有大遠景、大特寫等更細化的景別。
特寫:主要表現人物肩部以上的頭像或被攝主體的細節。其作用是:
第三章 電影
161
第一,特寫鏡頭主要表現細節、細部特征。比如,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被采訪者說
著說著眼睛濕潤了。這時,用一般的景別來拍,觀眾很難注意到這一細節,因此要使用
特寫,甚至是大特寫(光拍被采訪者的兩個眼睛所在的區域)。又比如,要表現一個人
有點跛,用一般的景別觀眾不容易看出來,也要使用特寫。
第二,表示強調。比如,在一段表現上課情景的片子里,有老師講課的鏡頭,有學
生認真聽講的鏡頭,在老師講課的間隙加入一個訂書釘掉到地上的特寫鏡頭,配以“叮”
的聲音。創作者的意圖就是:快看哪,連一個訂書釘掉到地上都能聽到,真是太安靜了。
于是,強調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