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很悠久,一件件器物,娓娓道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古代中國的文明和審美;陶藝很鄉土,行萬里路,看陶工默默地守一方水火土,摶器為生,自得其樂;陶藝很親切,與我們相伴的杯碗瓶罐,自有它的前生與今世;陶藝很前衛,藝術大師羅丹、高更到畢加索玩著陶藝,就打開了現代陶藝之路;陶藝很設計,別出心裁的釉色、形態、紋樣、肌理以美打動人心;《陶藝五講》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和500余張精美的圖片,帶您全面領略不同時代、不同地域陶藝之美。
陶藝作為一門既古老又現代的藝術,與人類的發展共同演進,折射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陶藝質樸而又豐富的表現力,吸引來不同領域的當代藝術家與設計師,他們的創造使陶藝的面貌更加豐富多彩,并煥發出時代的魅力。
一次穿越萬年,
歷久彌新的陶藝之旅。
不朽的傳統經典張夫也
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系列叢書”,以傳統工藝美術的材質特性和精湛技藝與審美理念為切入點,全面、系統、深入地探究了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狀況和風格特征,對目前我國方興未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傳統文化藝術研究與教育,以及借助傳統工藝文化進行現代手工藝術的創新設計而言,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傳統工藝蘊含著深厚的工匠精神。傳統工藝大多取材自然,因而必須遵循自然的規律,順天應時,花時間、按工序、觀察天氣變化……傳統工藝的精品更需要工匠沉下心來下功夫,精心制作,以期獲得最佳質量和最完美的藝術效果,這也就是工匠精神的實質核心所在,只有這種工匠精神才能拯救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在今天這個追隨“短平快”的浮躁發展階段,我們一些工匠已喪失了把一件東西做到位、做到極致的精神,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嚴重問題。筆者認為,提倡工匠精神實際上是一個文化戰略問題,適用于文化領域的各行各業,在當代工藝美術創作和現代設計中尤其應該大力提倡。
當我們告別了農耕文明,來到電子文明時代之時,現代設計關系到我們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積極的作用。傳統工藝似乎更多的是放在博古架、臺案,或掛在墻面上,體現其藝術屬性,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傳統工藝雖然有不少經典,但是和現代生活存在一定距離,許多人欣賞不了傳統工藝作品,主要是因為無法理解各種材料制作出來的工藝品到底美在哪里,好在何處?讓普通民眾去理解和接受傳統工藝,需要進行傳統工藝文化的普及,也就是審美教育。這樣的審美教育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進行,主要是在學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出版相關的藝術書籍以及加大媒體宣傳的力度,讓那些對傳統工藝感興趣的民眾,真正理解傳統工藝文化的精神和美之所在。
筆者認為,中國現代設計需要從傳統工藝中發掘傳統文化元素,進而應用到現代設計中,彰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精神。而傳統工藝也需要從現代設計文化中獲得創新的理念與思路。工藝家、設計師和理論研究者應積極探討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的完美結合。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有結合的必要,也有結合的可能性,但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結合并不等同于相互替代。因為工藝和設計是兩個概念:工藝相對偏重藝術,更加感性,而設計相對靠近科學,更為理性。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的差異,正是他們各自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設計產品在物資匱乏的時期,主要為滿足大眾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的多元化,現代設計從集約化大生產到個性化的定制的發展趨勢,為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提供了更多契機和可能。
這套書的幾位作者都在綜合性大學中任教多年,既是優秀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又是嫻熟的工藝美術藝術家,他們的學生既有工藝美術、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也有非藝術設計專業的愛好者。他們對于傳統工藝文化與現代設計的推廣,有非常豐富的體會。值得一提的是,本套叢書中,諸位作者親自前往各個傳統工藝的產區,將傳統工藝優秀工匠根植于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經過千錘百煉、代代相傳的精湛技藝呈現在字里行間,令人感動。相信會對各位讀者有所啟迪。這套書從陶藝、染織、家具、漆藝等典型的傳統工藝著手研究,深入到各個產區,歷時六年終于完成。在各分冊中,系統介紹了中國傳統工藝的歷史、文化與技藝,并深入解析了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結合的案例,探討了傳統工藝文化的精神實質和審美要素,不僅可供專業設計師和工藝家參考,也是普及傳統工藝非常理想的一套讀本。
總體來看,本套叢書內容全面而實際,具有作者鮮明的理論觀點和學術主張,并反映出作者長期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文風平實,行文簡潔,表述清晰,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便于讀者理解和把握。叢書體例的特征顯著,注意到啟發讀者思考,引起讀者興趣,并形成共鳴的可能性。在某些學術問題上,顯示出作者獨到的見解和相應的主張,在一些理論問題上做了深入而有益的探究。叢書資料翔實,立論明確,既有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也有宏觀上的探討和前瞻。相信“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系列叢書”的問世,將受到學界的好評并引起良好的反響。同時,祈愿這套叢書也能為推進我國藝術設計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
是為序。
2017 年盛夏蟬鳴聲中于北京清華園
(張夫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藝術史研究所所長)
陳健捷, 70年代生人,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陶藝作品參加國內外陶藝展覽20余次,發表陶藝論文20篇,出版著作《陶瓷印模裝飾》。研究方向:陶藝與茶文化。
第一講 溯源·傳統陶藝的審美意趣 1
一、新石器時代的質樸靈動3
二、夏商周的莊重華美9
三、秦漢的樸拙飛揚 15
四、魏晉南北朝的氣韻生動 20
五、隋唐的大氣絢麗 23
六、宋代的典雅含蓄 31
七、元明清的繁復多彩 39
第二講 匠心·傳統陶藝的精湛工藝 53
一、成型工藝 55
二、裝飾工藝 72
三、燒成工藝 83
第三講 對話·現代設計與傳統陶藝 89
一、陶藝與產品設計92
二、陶藝與建筑環藝設計 104
三、陶藝與包裝設計 114
第四講 思辨·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 125
一、現代陶藝對傳統陶瓷工藝文化的反思與探索 127
二、現代陶藝對傳統工藝文化的重新詮釋 135
第五講 探索·陶藝的形式語言 147
一、陶藝的平面語言 149
二、陶藝的圖案設計 170
三、陶藝的立體語言 188
四、陶藝的美與功能 206
參考文獻 227
后記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