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藝術概論》是國內第一部全面論述幻想藝術和奇幻造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專業教材,系統論述了幻想藝術的起源、演化和幻想母題在不同時代變遷的歷史,詳細闡述了幻想藝術與文學、神話、宗教和通俗文化之間的聯系。同時聚焦于幻想的來源與創意可視化的流程,為讀者提供了奇幻造型創意的方法和思路。本書還從幻想藝術的美術史和當代著名幻想藝術家的作品分析入手,系統研究了歷代藝術家對各類奇幻形象,如天使、英雄、魔鬼、惡龍、怪獸、死神和吸血鬼等的表現手法。此外,作者還通過“古代西方怪物志”和“東方幻想異物志”兩章,歸納和總結了東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妖魔鬼怪和奇幻生物。最后,本書對幻想設計師的職業特征、就業前景和幻想藝術的未來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于幻想藝術的著述計劃,是李四達教授在半年前給我的一個驚喜;半年后,四達教授把《幻想藝術概論》的書稿發來,使我榮幸地在第一時間拜讀了這部著作。
《幻想藝術概論》首先論述了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妖怪”的說法。《莊子》中說: “人物妖孽曰怪。”《搜神記》中記敘: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于中,物變于外。”雖然現代科學早已把妖魔鬼怪驅逐出現實世界,但在人的心靈世界中,人與妖、善與惡、天使與魔鬼從未真正消失過。每當暮色降臨或月圓之夜,我們就會想起這些傳說中的怪物;每當獨行于荒野山谷,莫名的恐懼也會給人們帶來各種食人魔獸的幻象;枯藤老宅、古墓深穴是否藏有妖孽精怪?烏云密布、寒鴉鼓噪可否是末日的象征? 而激情與幻想正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源泉。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曾主張繪畫應該“遷想妙得”,他的《洛神賦圖》就是奇幻藝術的佳品。四達教授的這部著述廣征博引,深入淺出,用豐富的圖像和故事帶領讀者走進幻想藝術的城堡。通過借鑒奇幻大師們的成長軌跡,你可以釋放心中隱藏的夢想,并通過畫筆創造一個屬于你和全人類心靈溝通的彼岸奇觀。
幻想藝術的創意有無規律可循?四達教授的這部著作可以幫助讀者解答這個疑惑。也啟發我展開了思考: 《西游記》故事中的孫悟空有一個筋斗翻十萬八千里的能力,這種幻想由飛機實現了;嫦娥奔月的幻想,也已經由宇宙飛船實現了。幻想藝術是夢想與科幻的結合,人類只要有幻想,藝術與科技結合就終歸能實現夢想。
在四達教授的《幻想藝術概論》中可以看到東方和西方、古代到現代的幻想藝術綿延不絕的歷史,幻想藝術與現代科技文明相結合,逐步變成了現實。我在感慨,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快速發展中,世界創意產業異軍突起,人的創意成為比自然資源還要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中國經濟上來了,可是, 我們的幻想藝術創造力卻相對落后了。
在“冷戰”初期,美國在和前蘇聯的競爭中,在人才和財力物力上超過前蘇聯,可還是競爭不過蘇聯。美國藝術教育“零點項目”研究發現,造成差距的原因是美國的藝術不如蘇聯。有了這一結論,美國立即將藝術教育納入教育法。幻想藝術的重要性也是如此。我們看到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美國在計算機、網絡、數字電影、動漫游戲等領域的地位,離開藝術的想象力,離開異想天開的幻想,恐怕也難以出現今天這樣生機勃勃的數字時代。幻想藝術與藝術、科學、哲學、宗教文化具有密切的關系,是關于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幸福等主題的永恒的藝術。四達教授的《幻想藝術概論》對于創新和創意思維的啟發、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以及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現實價值和深遠意義。開啟幻想藝術的大門是四達教授的夢,也是大家的夢,讓我們到《幻想藝術概論》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夢,通過幻想藝術來造夢、追夢、圓夢,實現我們的中國夢、世界夢。
李一凡,北京印刷學院教授,北京市數字媒體藝術重點
實驗室主任,新媒體國際協同創新促進中心主任序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仿真技術的進步,以圖形學和數字動畫為標志的三維奇幻電影已經成為影視造夢的核心。由此,幻想藝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電視、動畫和網絡游戲中。幻想是人類的天性,是人類智能活動的爆發式呈現,幻想藝術也有自身的起源、發展、興盛和變遷的歷史。李四達教授的這本《幻想藝術概論》通過生動、翔實的文字和幾百幅精美的插圖展示了這一宏大的歷史畫卷。該書還從心理學、民俗學、宗教與神話學等不同角度探索了藝術幻想的產生機制,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奇幻造型創意方法。該書不僅對于影視、動漫專業的學生,而且對于游戲設計、廣告設計、插畫、產品造型乃至建筑設計等領域的設計師都會有較大啟示作用。作為國內第一本關于幻想藝術的專業教材,李四達教授通過艱辛的研究開啟了智能藝術的一扇新的大門。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該書也代表了作者對數字智能藝術未來的思考。為此向李四達教授表達敬意,并向廣大讀者推薦此書。
丁剛毅,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市數字表演與仿真交叉學科帶頭人序
幻想之旅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各種奇思妙想的創意不僅讓藝術家們實現了自我,而且豐富了全社會的精神生活。幻想藝術源于巫術和原始宗教,古人們祭祀所用的圖騰、鼎器、浮雕與神獸都帶有玄幻的色彩。古代的詩詞歌賦和典籍也記載有豐富的文學想象,如《洛神賦》和《莊子》、《詩經》中就有關于幻想世界的生動描寫,而華夏遠古時期的《山海經》更是一部珍禽異獸的百科全書。今天,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數字設計與網絡交流為幻想藝術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動漫、游戲、插畫和影視的騰飛無不需要奇幻與科幻藝術的翅膀。因此,對于幻想藝術、奇幻造型和相關民俗文化的探索無疑有著深刻的意義。我與北京服裝學院李四達教授相識多年,非常欣慰地看到他在該領域的耕耘與收獲。借李四達教授的《幻想藝術概論》推出之際,作為他的朋友和同事,我非常高興地向大家推薦該書,并期待李四達教授有更多的佳作問世。
黃心淵,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序
幻想是人類心智自由的表現與能力,是人在肉體被現實束縛的同時,精神尚能獲得有限自由的難得空間;是人走出自然,成為“萬物之靈長”的靈魂支點。可以說,沒有幻想就沒有人類;有了幻想,人才最終獲得了靈與肉的統一,正是依靠幻想的引導,我們的祖先才能夠追隨著理想的靈光,從茹毛飲血的歷史深處一步步走到今天。幻想更是人類藝術的原發性動力,是人類審美創造能力的集中體現。鄭振鐸在《〈取火者的逮捕〉序》中說到:“神話里的天和地,根本上便不是人類幻想的結果,而是記錄著真實的古代人的苦斗的經過。”這并不是否認幻想在藝術中的作用,而恰恰是指出了幻想連接理想與現實的中介作用,而這也是幻想對于藝術的巨大價值之所在。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圖形學的進步,以CG數字建模和仿真動畫為標志的3D奇幻電影已經成為電影造夢的核心。由此,幻想藝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動畫和電子游戲中。如前所述,幻想是人類的天性,是藝術的動力;幻想藝術也有自身的起源、發展、興盛和變遷的歷史。李四達教授的《幻想藝術概論》對這一歷史作了深入系統的梳理。該書還從心理學、民俗學、宗教與神話學等不同角度探索了藝術幻想的產生機制,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奇幻造型創意方法。該書不僅對于動漫專業的學生,而且對于其他藝術設計領域的設計師也會有所裨益。作為國內第一本關于幻想藝術的專業教材,李老師為此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資料,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該書也代表了作者對數字藝術未來的思考,因此特別值得向廣大讀者推薦。
許鵬,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序
幻想藝術歷來是通俗文學和大眾娛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無論是漫威(Marvel)的蜘蛛俠、綠巨人、神奇四俠、X戰警或金剛狼,還是令迪士尼垂涎的盧卡斯影業的《星球大戰》,都有著讓無數動漫迷、科幻迷所追捧的虛擬形象。魔幻、科幻和奇幻電影不僅帶動了周邊的衍生品市場,而且通過相互融合并加入現代元素,使得幻想題材成為好萊塢的搖錢樹。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數字藝術給“夢想成真”提供了強大的工具,也由此拓寬了幻想藝術的領域。幻想從哪里來?李四達教授的這本《幻想藝術概論》提供了很好的答案。該書探索了幻想藝術與文學、神話、宗教和通俗文化之間的聯系,同時聚焦于幻想的來源與創意的實現。該書還以豐富的例證,提供了奇幻造型創意的方法和思路,在我看來,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教材和創意資料,相信讀者一定會從中得到裨益。
譚力勤,數碼藝術家,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美術部共同主任,教授,美國SIGGRAPH數字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國際部主任前
言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神話傳說以其豐富的、光怪陸離的神仙妖獸的故事成為幻想藝術的搖籃。西方有精靈、狼人和吸血鬼,東方則有刑天、饕餮、狐妖與河童,這些形象都是神話傳說的主角。古代中國就是一個充滿幻想的沃土,從《山海經》、《淮南子》、《搜神記》、《異苑》、《幽明錄》到《封神演義》和《聊齋志異》,眾多的古代文獻記載了大量綺麗的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弈射日、大禹治水和精衛填海等,更不要說流傳于民間的各種奇幻故事和鬼怪傳說。據不完全統計,從魏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志怪小說里就有動物類妖怪,如狐、狼、蛟、蛇、龜、兔等40余種,植物類精怪如槐樹、柳樹等有10余種,諸如畫像、怪石、枯骨、古宅、水桶等無生命類的妖怪也有20種以上,其精巧的藝術構思和瑰麗的想象力令當代人也為之傾倒和折服。
但遺憾的是,我國古代幾乎沒有專門的“妖怪繪師”為這些傳說中的怪物們造像,這使我們無法一睹這些妖怪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和風采。而我們的近鄰日本,早在500年前,畫家土佐光信就已經完成了《百鬼夜行繪卷》,將“怪力亂神”作為一門專門的學問去研究。隨后日本歷代妖怪繪師,如鳥山石燕、葛飾北齋、歌川國芳和河鍋曉齋等人不斷把“妖怪美術”發揚光大,并整理成系統的妖怪圖冊與系譜。這些畫冊傳承至今,也造就了大和民族偏愛怪談和敬畏鬼神的傳統。而日本動漫舉世矚目的成就無疑是與這種“妖怪文化”相輔相成的。這也正是筆者寫作本書的初衷: 為什么日本或美國能夠成為動漫大國,而我國近30年來動漫始終徘徊不前?這里可能有產業政策、人才斷層或者缺乏大師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 當代中國缺少一種幻想文化和幻想藝術的氛圍。
哲學大師黑格爾曾經說過: “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這里的“天空”,自然就是指“天馬行空”的文學和幻想,同時也包括如《月球旅行記》那樣的科學幻想。而“腳下”無疑就是指現實生活與沒有神的日子。新媒體時代,微信泛濫;人人都是網絡作家和段子高手,但我們再也沒有曹雪芹和蒲松齡。我們有著上百萬的動漫迷和超過6000家動漫企業,但同樣也沒有《千與千尋》、《貓的報恩》或《天空之城》。幾百年來,那些紅樓夢幻和魑魅魍魎的故事曾經激發過多少人的幻想與遐思?而如今,我們拿出的動畫清單中既沒有詼諧搞笑的《精靈旅社》、《怪物公司》,也沒有哥特奇幻的《僵尸新娘》,更沒有恐怖搞怪的《鬼媽媽》,至于磅礴大氣的《阿凡達》就更不可能了……我們不相信奇幻,當然也就創造不出奇幻!因此,只能圍著熊二和光頭強之流轉來轉去,這不能不說是當代物質社會的悲哀。
自2010年開始,筆者目睹一屆又一屆藝術院校學子們的動漫作品漸趨平庸化,就一直醞釀著這本《幻想藝術概論》。其間經歷過多次擱置、思考、調研和反復修改,4年后這本書終于完成了,筆者頓時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幻想藝術絕非閉門造車、胡思亂想或山寨抄襲,而需要認真地研究、思考、借鑒與創新。而創意產業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基礎工作的支撐。早在19世紀末,日本學者就開始了“妖怪分類學”的研究,如井上圓了博士的《妖怪學講義》和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的《遠野物語》。如今,河童、天狗、狐妖、獺貍和雪女等已成為日本影視、動漫、插圖、繪本、服飾、玩具和戶外雕塑的熱門題材,也成為人們祭祀、參拜、游行和種種吸引游客的民俗文化活動中的重要角色,由此證明了理論研究的重要意義。本書作為國內第一本系統研究幻想藝術的教材,期待能夠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的同行關注幻想創意研究,并由此推動我國幻想藝術的普及與進步。
本書的寫作得到了北京服裝學院精品教材立項和校級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的支持。同時,我校研究生隋波、吳清、彭冰潔和張春生同學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工作。此外,本書還得到了國內動漫界和設計界的前輩和領導李一凡教授、黃心淵院長、魯曉波院長和海外著名動畫專家譚力勤教授的支持和鼓勵,筆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李四達2014年12月目
第1章幻想藝術導論1
1.1序: 幻想藝術之謎3
1.2幻想藝術的定義4
1.3宗教與幻想6
1.4神獸的誕生9
1.5魔鬼情結12
1.6天堂與地獄14
1.7身體的幻想16
1.8夢魘18
1.9英雄與惡龍21
1.10女巫23
1.11童話25
1.12原創故事27
1.13吸血鬼29
1.14弗蘭肯斯坦32
1.15通俗文化34
1.16魔幻現實主義37
1.17幻想藝術學39
本章小結42
第2章幻想藝術創意學45
2.1序: 幻想哪里來?47
2.2自然與幻想49
2.3夢的幻想52
2.4宗教崇拜與幻想54
2.5恐懼與幻想56
2.6神話、傳說與文學58
2.7科學幻想61
2.8蒸汽朋克幻想63
2.9涂鴉與幻想662.10革命與幻想68
2.11兒童幻想71
2.12性幻想73
2.13異域幻想75
2.14電影與幻想78
2.15星球大戰80
2.16癲狂與藝術82
2.17迷幻體驗85
本章小結89
第3章古代西方怪物志91
3.1序: 潘多拉的啟示93
3.2鱷頭獅95
3.3凱米拉96
3.4海妖塞壬97
3.5美杜莎99
3.6海德拉100
3.7地獄三頭犬102
3.8獨角獸103
3.9利維坦105
3.10牛頭怪107
3.11不死鳥108
3.12人馬怪109
3.13斯芬克斯111
3.14石像鬼113
3.15元素精靈114
3.16死神118
3.17狼人122
3.18七宗罪125
3.19銜尾蛇127
3.20駿鷹129
本章小結131
第4章幻想藝術美術史133
4.1序: 和大師對話135
4.2博斯136
4.3丟勒138
4.4克拉納赫141
4.5勃魯蓋爾父子143
4.6阿爾欽博托147
4.7格里恩149
4.8格呂內瓦爾德150
4.9布萊克152
4.10富塞利155
4.11戈雅156
4.12弗里德利希159
4.13勃克林160
4.14盧梭162
4.15莫羅164
4.16雷東166
4.17契里柯168
4.18達利172
4.19馬格利特174
4.20恩斯特176
4.21德爾沃177
4.22克拉克179
4.23弗里達180
4.24菲尼182
4.25鳥山石燕185
4.26葛飾北齋188
4.27歌川國芳191
4.28河鍋曉齋195
4.29月岡芳年198
本章小結202
第5章東方幻想異物志205
5.1序: 東方幻想藝術207
5.2中國妖怪209
5.3佛教輪回211
5.4日本百鬼214
5.5《山海經》217
5.6異獸220
5.7怪禽222
5.8龜蛇224
5.9魚怪225
5.10人形怪226
5.11女媧228
5.12瑞獸祥禽229
5.13祥龍230
5.14麒麟234
5.15獬豸235
5.16貔貅236
5.17鳳凰237
5.18神猴239
5.19豬八戒243
5.20狐妖244
5.21貓又247
5.22天狗248
5.23河童250
本章小結253
第6章當代著名幻想畫家255
6.1序: 妖怪的復興257
6.2羅蘭·托普259
6.3雷內·拉魯260
6.4墨比斯262
6.5恩基·比拉266
6.6菲利普·杜耶268
6.7克勞德·韋爾蘭德270
6.8菲利普·卡扎梅優272
6.9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275
6.10路易斯·羅佑279
6.11羅杰·迪恩282
6.12杰拉德·布洛姆283
6.13弗蘭克·弗雷澤塔287
6.14鮑里斯·瓦萊約290
6.15吉姆·伍德林293
6.16彼得·德·塞弗296
6.17卡特·古德里奇299
6.18邁克爾·帕克斯301
6.19羅伯特·克魯伯303
6.20吉格爾306
6.21雷·凱撒309
6.22鮑比·基烏312
6.23寺田克也316
6.24小島文美321
6.25天野喜孝325
本章小結332
第7章奇幻造型的創意333
7.1序: 幻想的要素335
7.2矛盾并置法338
7.3異質同構法340
7.4夸張變形法341
7.5故事創意法343
7.6兒童視角法346
7.7自然觀察法349
7.8幾何造型法351
7.9機械生物法353
7.10人體改造法356
7.11拼貼合成法359
7.12視覺錯覺法362
7.13創意速寫本365
本章小結367
第8章幻想藝術的職業369
8.1序: 幻想的價值371
8.2動畫角色原畫師374
8.3電影造型師376
8.4兒童繪本插畫師380
8.5游戲角色設定師382
8.6廣告設計師385
8.7幻想景觀設計師387
8.8玩具及人偶設計師391
8.9幻想藝術家395
本章小結397
第9章幻想藝術的未來399
9.1“莊周夢蝶”故事的啟示401
9.2幻想藝術的譜系研究402
9.3幻想藝術的未來405
參考文獻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