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刊號叢話》中國現代文化期刊的研究與利用,一直是邊緣化的不受重視的薄弱領域,這實在是個令人困惑與遺憾的文化現象,而阿英先生很早之前就指出過:研究文學期刊史可以起到讀一部系統的文學史的重要作用。
終刊號作為雜志的一個特殊的小環節,可以與文化期刊史——這個中環節勾聯在一起,還可以進而與現代文化吏——這個大環節勾聯在一起,其意義就彰顯出來了。《終刊號叢話》作者的意圖也許正在于此。
《終刊號叢話》從終刊號這個獨特的視角切入,連帶鉤沉出文化歷史大背景下的文人文事,在翔實的史料基礎上,融入作者個人的觀點、感想,兼顧資料性及可讀性,加之原汁原味的私家珍藏的刊影圖片,可以肯定一點:這是一本可以在您的書架上保留得長久些的文化讀物。
謝其章,上海出生,久居北京。近年來勤于撰述,出版多部關于舊書刊的專著,計有:《漫話老雜志》、《舊書收藏》、《老期刊收藏》、《創刊號風景》、《創刊號剪影》、《封面秀》、《夢影集——我的電影記憶》、《搜書記》,被譽為謝氏“書影系列”。
另于報刊發表文章八百余篇,多涉獵文壇舊聞掌故,對提升舊期刊的版本地位出力尤多,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央新聞電影紀錄片廠曾拍攝謝其章書齋,并作訪談節目。
小言:曲終人未散
1.《東方小說》的廣告占了三分之
2.《景風》還是《風景》
3.國立北平圖書館《讀書月刊》停刊號
4.飲血沙場勝飲茶——《文藝春秋》終刊號
5.“弱小民族文學專號”是《矛盾》的最后一期
6.《文飯小品》的廢刊號
7.南京《散珠》半月刊之1936年“新年號
8.出到100期(冊)的《湖社月刊》
9.《多樣文藝》:為魯迅先生志哀
10.“從爬墻草的葉上跌下”——《小雅》詩刊
11.從劫后余存之《越風》終刊號說起
12.三十九級“時漫
13.《實報半月刊》終刊號偕“北平第一屆漫畫展覽會特輯
14.《明星半月刊》因抗戰爆發而停刊
15.《中國文藝》“刊不過三
16.《談風》的最后一期“消夏錄專號
17.這是一個抗戰的《大時代》
18.巴金帶著《文叢》紙型撤退到桂林出版
19.在香港出版的戰火中的《東方畫刊》
20.1942年在廣州出版的《南星》
21.十年《風云》錄
22.灑向《人間》都是怨
23.我收存的《人間味》第二卷第五、六合期
24.《新學生》編者在八道灣苦雨齋借住一冬
25.《太平洋周報》出到第一、二期
26.《文運》無運
27.古今云物真悠悠——《古今》休刊特大號
28.《小天地》雜志
29.《語林》到底出了五期還是六期
30.浮名不作一錢看:《逸文》第二期
31.疑似《讀書》終刊號
32.《新世紀》的狐貍尾巴
33.遭遇兩次“勒令停刊”之后的《雜志》
34.《風雨談》·八月號·第二十一期
35.若到書店趕上書——《光化》小記
36.人情練達即《文章》
37.最后的《希望》
38.豎琴與船:《談叢》第二期
39.令人歡欣、令人失望的《宇宙風》終刊號
40.即始即訖的《電影·話劇》
41.1947年,有一種雜志叫《生活》
42.前面4期、后面18期、中間斷了10年的《文學雜志》
43.謝六逸、臧克家先后編《文訊》
44.白天點燈論——《花果山》雜志
45.在上海解放前四個月停刊的《文潮》
46.有過四個終刊號的《春秋》
47.曾經繁星滿天的《電影雜志》
48.《西影》勾出老影迷的記憶
49.于是之簽名本《華北文藝》
50.跨越幾個時代的《青青電影》
后記
他的卒年或許打著問號。一個人剛剛出生,有什么好寫的?一個人活了幾十年去世了,這就可寫很多。寫終刊號等同于寫一本雜志的刊史,必須把它的簡歷敘述一番,然后把重心落在終刊號上,如果就終刊號論終刊號,那是很乏味的。所以說寫終刊號比寫創刊號要有難度。創刊號一目了然,無須多下考證工夫,一套雜志的終刊號則須下一番力氣,需要以實物與親見來驗證之,有的時候甚至需要一點“推理法”。我總結出一條簡易判別是否終刊號的方法,如北平的雜志,七七事變爆發,這個時段出的雜志極有可能是最后一期(本書中朱光潛主編的《文學雜志》即是一例);同理,上海的雜志,“一·二八”、“八一三”事變前后緊鄰出的雜志有可能是最后一期(如著名的文學刊物《小說月報》)。還有,新中國成立前夕,北平和平解放,上海1949年5月25日解放,抗戰勝利(1945年8月)等,都是雜志停刊的不可抗拒的歷史原因。用此方法,可辨別期刊目錄上未標明起止的雜志,尤其是當你需要快速判定(因為你過于長時間地仔細翻看,勢必引起賣方警覺,趁機抬價)一本刊物是否重要是否終刊號的時候,此招巨靈。經驗主義有時也害人不淺,居然有不少雜志安然度過歷史關口(如跨越幾個時代的《青青電影》)生存下來,因此,實物的掌握便顯得尤其要緊,光憑期刊目錄或別人的回憶,往往是靠不住的。
終刊號的價值還體現在它的價格上。在《解放前舊雜志價格參考資料》(1963年7月北京市中國書店編印)中,有若干種雜志的最后一兩期的標價明顯偏高,如施蟄存主編的《現代》,最后兩期的單價每冊4元,在普通零本期刊幾角錢甚至幾分錢的當年,《現代》的終刊號、準終刊號可謂“高價商品”了。4元,也是這本參考資料中的次最高價。我集全了前面所出的三十幾期《現代》,惟獨少最后一本(第六卷第四期),如今我出40元能買到它嗎?《文叢》的最后一期,這里標為3元,亦可見它的稀見程度。黃源編的《譯文》,此資料中它的終刊號標為6元,為單冊刊物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