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說不是專門搞歷史的,卻是一個歷史愛好者,上大學時就愛讀歷史書,像范文瀾的《中國通史》,我在4年的課余時間里就已通讀了3遍。畢業后從事新聞工作,發現許多新聞事件都聯系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因而仍常翻閱歷史書。2004年,減免農業稅成為全國的新聞熱點,可是所有報道都未涉及農業稅的歷史。我想,讀者對農業稅的歷史可能比對減免農業稅更感興趣,于是就撰寫了1.3萬字的系列文章《“皇糧國稅”三千年》,在2005年2月上旬的《河南日報·農村版》上連載,果然引起較大反響,許多報紙、雜志和網站紛紛轉載。
這組文章后來被本書的責任編輯李旭同志看到,他以出版人的眼光,發現這是一個好題材,鑒于2006年中國將全面取消農業稅,因而他建議我抓緊時間,把系列文章擴充成一部書稿。
我欣然受命。在撰寫過程中,我和他經常商討,吸收了他的許多建議和觀點。我在報紙上發表的《“皇糧國稅”三千年》是從周代寫起的,撰寫書稿時,我和他一致認為應從夏代寫起,因為稅是與國家相伴而生的,所以就將書名定為《“皇糧國稅”四千年》。后來為與根據該書改編的中央電視臺同名大型電視專題片《皇糧國稅》的名稱相一致,后的書名定為《皇糧國稅》,出書時還加了副題“稅制流變與王朝興衰”。
單純寫稅制的演變,是很枯燥的,也不易看懂,更難以揭示其演變的社會背景,所以就結合各朝代的歷史寫稅制,把稅制融進各朝代的歷史,從而表現稅制演變和朝代興亡之間存在的互為因果的關系。
孝武帝在位11年而死,臺子子業即位。子業年僅16歲,性情狂,舉止乖張,在位一年,無故殺大臣4人,殺宗室王6人,拘宗室王3人。他的姐姐山陰公主對子業說:你我皆先帝遺體,但你有六宮萬數,而我只有駙馬一人,未免不平。子業深以為然,便為公主配“面首”30人。子業的所作所為引起人人憤恨,其叔叔湘東王或的近臣聯合子業的近臣將子業殺死,或即帝位,是為明帝。
明帝即位,與宗法順序不合,朝野不服。江州刺史子勛,是子業的弟弟,年僅10歲,本不懂事,卻被其左右利用,詐稱奉太后密旨,起兵討伐明帝。子勛的兄弟,皆年幼,但皆任刺史、太守,亦皆被其左右利用,起兵響應。戰敗,子勛兄弟皆被殺死。孝武帝劉駿共有28子,無一得生。明帝又猜疑自己的兄弟,再殺4人。明帝在位8年而死,其子昱即位時方10歲。江州刺史休范是明帝兄弟中僅存者,為不能人朝輔政而不平,乃備戰自強。朝廷恐其有變,調整部署,對其監視。休范大怒,起兵東下,聲稱清君側。將軍蕭道成領兵迎戰。不料休范被詐降他的軍官刺死,蕭道成率軍掩殺,大敗叛軍。兩年后,又有南徐州刺史、孝武帝劉駿之孫景素叛亂,亦被蕭道成率軍平定,景素被殺。
幼帝劉昱是個毫無教養的孩子,不愿待在宮中,常率人出游,以殺人為游戲。一日,劉昱闖進蕭道成軍中,時值盛夏,蕭道成光著背。劉昱讓蕭道成直立,畫其腹為箭靶。蕭道成惶恐道:“老臣無罪!”左右有人奏道:“領軍大腹,確是好箭靶,但一箭射死,不能再用,豈不可惜?不如用骨鏃之箭射之。”劉昱改用骨鏃之箭,一射正中腹臍,眾大笑。又有人告訴劉昱,蕭道成威名正盛,劉昱說:“我明日殺他!”蕭道成從此恐懼,遂與部下密謀,將劉昱殺死。立明帝第三子劉隼為帝,是為順帝。蕭道成晉位相國,封齊公,加九錫,晉爵為王,再逼令順帝禪位,宋亡,改國號為齊。劉宋代晉,傳4代8帝,歷59年。劉裕7子,40余孫,67曾孫,或為骨肉相殘,或為臣下所弒,幾無幸免。
蕭道成在位4年死,太子即位,是為齊武帝。齊承宋制,宗室掌權,骨肉相殘仍繼續。齊武帝子蕭子響為荊州刺史,常有不法行為,被左右報告朝廷。子響殺左右官吏8人,武帝震怒,派兵討伐,縊殺子響。齊武帝在位11年死,其時太子已早死,太孫昭業即位,蕭道成侄兒蕭鸞輔政。蕭鸞專權,昭業密謀除之,被蕭鸞發覺,反而逼殺昭業,立宗室侄兒昭文為帝。蕭鸞弒君,朝野不平,有人勸武帝兩個年齡較長的兒子將兵誅蕭鸞,蕭鸞發覺,將二人殺死。又有武帝子江州刺史子懋密謀起兵,蕭鸞亦發兵討伐并殺之。蕭鸞對蕭道成的兒孫都疑忌,或發兵襲擊,或遣使逼迫,短時間內誅殺9人。蕭鸞索性自立為帝,幾年后又將蕭道成某他兒孫共10人全部殺死。蕭鸞在位5年死,太子寶卷即位,寶卷雖然年僅16歲,但殺人不亞于其父。先后殺輔政大臣6人,宗室3人。他外出游玩,常殺無辜平民為兒戲。時遠支宗室雍州刺史蕭衍,宣布幼主罪惡,起兵討伐,得到四方響應。蕭衍攻人建康,又盡殺宗室,自封梁王,后稱帝,改國號為梁,是為梁武帝。齊歷23年而亡。在中國歷史上,皇室骨肉相殘,以南朝宋、齊為慘烈。豪強大族遠離權力中心,倒是因失勢而得福了。他們一般從低級官吏做起,無須爭斗,逐步升遷,可至公卿,不必為互相殘殺而驚心,也不必為改朝換代而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