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以來,在中華民國外交史研究中一直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以帝國主義侵華史取代中華民國外交史,一是以“弱國無外交”的簡單結論取代對于豐富多彩的外交史的研究,這不僅不能正確地、全面地反映民國外交史的全貌,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對于民國外交家的正確評價。本套叢書在編纂過程中強調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研究外交家的一生,既充分肯定和褒揚他們的歷史功績,也不諱言并批評他們的失策和錯誤,力圖向讀者展現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塑造一代民國外交家的新形象。
第一章 少時即識愁滋味
家世
喪母
求學
第二章 步人外交殿堂
入學北京同文館
拜師許景澄
師徒四年
第三章 風雨圣彼得堡
外交場上的磨煉
充當楊儒助手
痛失恩師與慈父
與“魔鬼”的較量
“調離”風波
第四章 異國婚戀
一見鐘情
視妻如友
改信公教
第五章 荷蘭公使任上
籌建公使館
救助康有為
出席海牙和會
談判設領問題
第六章 首任民國外交總長
聯袂倡議共和
改革外交部
“余廚子事件”
第七章 短命的“超然內閣”總理
首次出任內閣總理
一次不成功的演說
組閣危機
掛冠而去
第八章 參與中俄外蒙古問題談判
初涉外蒙古問題
重掌外交部
艱難的談判
心血付諸東流
第九章 主持中日“二十一條”談判
三任外交總長
馬拉松式的較量
簽下人生的“死案”
在帝制的漩渦中
第十章 重返政治舞臺
為“參戰(zhàn)”而奔波
參與中日軍事協(xié)定交涉
與協(xié)約國的交涉
第十一章 出席巴黎和會
“和會代表權”之爭
一波三折的巴黎之行
出.任中國代表團團長
山東問題交涉
拒簽對德和約
辭別外交舞臺
第十二章 與培德相伴的最后時光
為愛妻遠行歐洲
“養(yǎng)女出走事件”
培德去世
第十三章 皈依上帝
進入比利時修道院
濃濃故國情
心系祖國抗戰(zhàn)事業(yè)
沒能實現的報國夢
死后哀榮
……
恰在此時,國際國內形勢風云突變,直接促進了中俄交涉的進程。先是,美國新當選總統(tǒng)威爾遜,宣布改變美國遠東政策,3月19日,退出六國銀行團。此舉給銀行團所屬其他各國帶來巨大沖擊。由于害怕美國可能會單獨對華借款,銀行團遂以積極姿態(tài)謀與袁世凱政府盡快簽署大借款合同。不料,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案發(fā)生,反袁聲浪陡然高漲。袁世凱為鎮(zhèn)壓革命黨人的反抗,急欲得款,在借款條件上競附和了銀行團的要求,于是,臭名昭著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在4月26日驟然簽字(陸征祥也是簽字人之一)。雖然大借款合同危害中國權益極大,但對袁世凱政府的外蒙問題交涉來說,則是減滅了一個掣肘因素。
繼而,5月2日美國駐華代辦威廉斯向袁世凱呈遞國書,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打破了列強孤立,瓜分中國的陰謀。在承認中華民國問題上,俄、英一直狼狽為奸向中國施壓,以中國先行承認其在蒙、藏特別利益為先決條件。美國的行動,對俄、英無疑是個不小的刺激。因之,中國的險惡國際環(huán)境稍有改觀。
5月14日,中俄代表再次全面商議懸而未決的俄蒙商務專條問題。陸征祥的談判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當庫朋斯齊聲言“本國政府必欲留一直接與外蒙訂議商務問題之余地”時,陸征祥態(tài)度強硬,駁斥說:“所謂為商務問題留直接訂議之余地者,系指中國未曾追認庫約十七條而言。今此十七條既經明白加入,所謂商務問題業(yè)已包括無遺,何必再有此第六款”。力主要求將俄方對案中的第六款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