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產業革命就是建立農業型的知識密集產業。農業型的產業是指像傳統農業一樣,以太陽光為直接能源,靠地面上(或海洋里的)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基礎,來進行產品生產的生產體系。
知識密集型產業,是把所有的科學技術都用在生產上,靠高度的科學技術的生產。有關第六次產業革命的建設內容包括5方面,分別為:農產業、林產業、草產業、海產業、沙產業。
本書以錢學森辦公室整理、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錢學森書信》《錢學森書信補編》、《錢學森文集》為主要資料來源,還從其他出版物中收錄了部分材料,最后共選取書信497封,文章79篇。
序言
1984年,在西北農業大學讀碩士期間,由盧得仁先生處聽說錢學森發表了草產業建設的論述,當時沒有讀到文本,只在心里留下了印象。1989年開始農業區域與發展方向的研究,李毓堂先生為指導導師,遂開始接觸錢學森相關草業系統工程建設論述。前后得到錢學森相關書信文獻資料數十篇,但反復研讀,仍不能明了究竟。
1994年,我進入中國農業大學耕作學研究室工作。1996年創立中國農業大學草業工程研究中心,先后參加黃淮海農業科技項目、南方農牧結合項目、北方防治荒漠化工程項目工作;2007年根據工作需要,參與創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2010年春參與成立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大學生村官工程研究專家委員會。在此期間參與多項科學研究工作,考察國內各省區農牧業生產,也先后考察美國、加拿大、卡塔爾、以色列、巴西、日本、荷蘭、西班牙、法國農業,閱讀更多錢學森關于農業論述,體會工程概念,但對錢學森產業革命學說與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認識仍不清晰,F在來看,實踐經驗積累是一方面原因,未能系統閱讀錢學森的相關著作是主要原因。
2010年10月,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香山會議上,見到李毓堂、劉恕、夏日、涂元季、錢永剛、郝誠之等先生,并聆聽報告。會上得知《錢學森書信集》(十卷本)已經出版,夏日先生正組織編寫錢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系列叢書,我接受了《錢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學習讀本》任務。會后,隨即學習研究《錢學森書信集》(十卷本),開始系統認識產業革命學說與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
出于對祖國與人民的無限熱愛,錢學森在參與組織領導我國“兩彈一星”工作的同時,長期關注農業現代化。早在1956年,錢學森就曾發文討論農業問題,這一關注一直保持到2007年,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據不完全統計,錢學森公開發表的文字材料中,有近千篇涉及農業現代化建設。僅此一點,錢學森便堪稱為我國近代史上最關心農業問題的“非農”專家。1984年錢學森在長期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哲學理論與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上,應用系統工程工具與系統科學理論,結合對地理科學理論的最新探索、科學技術領域最新進展的系統掌握以及長期參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經過反復思考,于12月23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二屆學術年會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產業革命學說與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歷史地觀察,錢學森產業革命學說是社會科學領域具有科學革命性質的偉大創見,她的產生必將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乃至21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同歷史上多次重大發現在開始時往往被忽視情況類似,因多種原因,錢學森產業革命的被長期擱置,迄今已經整整30余年。以至今天我國農業領域面臨食品安全、糧食安全、農村牧區安全、地理系統安全、國際農業安全等五項農業安全問題全面爆發局面。
錢學森曾在30年前預計,我們今天處在第六次產業革命的準備期,大約2021年(建黨100周年)時正式啟動建設,到2049年(建國100周年)時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屆時,我國將消滅三大差別,實現鄉村高度發展,城鄉和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地理建設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得以鞏固。第六次產業革命及以此為基礎的第七次產業革命與第八次產業革命是關乎國家繁榮昌盛的戰略大計!需要指出的是,在2015年的今天,我們離第六次產業革命全局性啟動只剩下了6個年頭,離完成這一偉大工程只剩下了34年時間。毫無疑問,我們正面臨著緊迫的建設任務。
2010年底,在認識到上述意義之后,組織成立了中國農業大學錢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研究組,邀請部分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在京部分積極分子學習原著,研討問題,參加學術活動與調查研究。研究組先后完成了《錢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學習讀本》編撰工作、第六次產業革命相關文獻收集與文檔整理工作,組建了由多名熟悉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文獻的青年工作者組成的團隊!跺X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學習讀本》為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簡介讀本,主要介紹理論梗概,給初學者提供一入門讀本。對于期望更多了解錢學森產業革命學說與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進而直接應用指導實踐,或進行理論研究的讀者,則讀本材料明顯不足,不能滿足需要。研究組據此將錢學森產業革命學說與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相關的所有原始信件、發表文章及報告,按照時間序列,認真甄選,統一排列,努力還原其理論創立與完善過程。研究組為方便讀者閱讀,將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又根據內容特征,略加分類分列,并且在每一開頭部分書寫了簡短導讀,目的是方便閱讀與掌握。雖然如此,研究組認識到,要全面系統理解與把握錢學森學術思想與理論體系,讀者仍然有必要閱讀《錢學森書信集》(十卷本)《錢學森書信補編》(五卷本)《錢學森文集》(六卷本)及其他相關原著。閱讀錢學森,走近錢學森,方知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人文合一。錢學森終生心系中華,心系21世紀,心系全人類。他的心血就凝結在全部文獻與行為中。錢學森學通中西,生于今世,高于當代,功高于世。產業革命學說與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既立意高遠,亦契合實際。我深以為:不讀錢學森,不能進入21世紀!不讀錢學森,不算進入21世紀!
敬請讀者學習,期待著共同研究討論,推動其理論與實踐進步,以告慰錢學森宏愿。謹序。
胡躍高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