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曾與你相扶相持,才有勇氣獨自前行!
女孩孟荻和陸明相遇在古老的京都,她們發現彼此竟如此相契,直可托付全部的信任與理想。
歲時更迭之間,孟荻與陸明相偕去看銀閣寺后山升起的明月、鴨川三角洲汩汩不息的流水、奈良漫山遍野的櫻云、賀茂橋畔典雅的葵祭……她們要這種相顧一笑,病中相扶。要一碗熱滾滾的紅豆年糕湯,要一起讀書,要記得酒闌人散后,共搴珠箔數春星。那些短暫卻相扶相持的歲月,是晦暗中一縷清流的光明。那一段肝膽相照的歲月,也映照此后的人生。
此去經年,若有重逢,她們必然記得從前一起經歷的種種,記得晦暗中清澈的光明,記得同在世上飲過的酒、看過的花。
始終不是孤獨。
旅日作家蘇枕書小說代表作!京都往事,赤誠之心。為世上至堅潔、至純粹的友誼。
隨書附贈《草木歲時記》精美插畫手賬,作者親筆畫作首度示人。
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宗懔撰《荊楚歲時記》,創歲時記之體例。此書在奈良時代初期傳到日本,后來到光緒年間,講帝都風俗節日。這也是百年前的事。古之人看重季節,尊敬時序,歷史風云過眼,無非甲子輪回,透著從容沉靜。小說《歲時記》衍襲的這個題目,也足以讓讀者料到,其中是怎樣細微瑣碎的敏感,風吹草動,水流花開,按照某種必然的巧合。
蘇枕書筆下的京都故事一如川端康成所描繪的舊日離合,盡管年代不同,但書中京都四季依舊,人物情感依舊,讀來美不勝收。
書中描寫的京都美:飛來飛去襲人裾的柊花、月夜中的山茶、東山縹緲的霧氣、鴨川四季不息的流水……一花一草,一棵樹一摞舊書攤,一處古寺廟景致一疊吃食……一幅京都唯美風物畫躍然紙上。
女性之間真摯的情感之美:孟荻與陸明從故鄉到異國的情感變化,從獨身到嫁人的身份變化,從學生到工作的人生變化。這些變化與京都的不變對撞,而歷久彌新的是友情之珍惜,愛情之寬容,以及個體成長之痛與愛。正如封面畫所描繪的:兩個女子,一個走向山林,一個走向海洋,這正是兩位主人公的人生不同的選擇。即便像這樣只有短暫的交匯,那同在世上飲過的酒、看過的花,一起經歷的種種,不會忘卻。
秋白露片段
陳憑電話過來,約陸明去長安戲院看戲校學生響排的折,戲。下午有他們一場報告演出,算是為晚上正戲的墊場。出行中有幾番搭錯車的周折,路過北海公園,又途徑神武門。隔水一望煙波浩渺,垂柳尚青,朱墻金瓦,一程一程觸動她。公交車搖搖晃晃抵達建國門,已是正午。陸明飛奔過地下通道去戲院,陳憑在偏門接她,說方才有一個唱《思凡》的小姑娘非常好,風姿天然。又說還有一個唱《冥判》的小花臉口齒伶俐,十分出色。陸明見臺上恰好排到《秋江》,一對少年雙雙唱著恨煞那野水平川,生隔斷銀河水,斷送我春老啼鵑。樂池內絲竹搖漾,最后一支曲子唱完,老師上臺指點《五般宜》一支,親唱了一遍。學生跟著重來,老師輕輕打拍,頷首微笑。他們得赦一般飛去后臺,又噔噔噔跑到臺下和同學們一起吃盒飯。她們望著,只是笑。有個小花臉想了想問:你們下午來看嗎?
陸明一怔:沒有票。老師聽見,停了筷子,笑說:你們如果要看,跟我到后臺拿票。
陳憑下午要去檔案館查資料,獨陸明無事,不妨蹭票。來人不多,場中沒有坐滿一半。第一個登臺唱《游園》的小姑娘嗓子沒打開,顯然是很緊張。倒是春香活潑伶俐,不一會兒撐開了場面。后來登場的少女杜麗娘要好許多,眉目十分清麗,唱得也好。后來才知道,就是那個將去投身影視圈的女孩。陳憑有些惋惜,說她在昆曲世界里只要一直唱下去,幾十年后難保不是下一位華美人。但在影視圈前景如何,沒有人可以保證。這么一想,倒不一定是她急功近利、選擇更熱鬧的世界了。陳憑又道,可能是想選擇更艱難、更未知的路吧。
想起那時顧舟也陪龐齡去曲社,陸明偶爾跟去玩。一開始龐齡學的便是《游園》,聽她徐徐唱朝飛暮卷,云霞翠軒,眉目一轉,繾綣望著顧舟。陸明是何等驚羨?恨不得一夜長成龐齡那樣的年紀,有那樣迷人的眼神,可以不被顧舟視為小朋友,可以顧盼婉轉對著他唱《游園》!
自她知道世上有顧舟起,他就在跟龐齡戀愛。私心初有不服,并未覺得龐齡哪里出眾,瘦小,鼻翼微有雀斑,嗓音略啞,如若身處人群,定然湮沒不見。卻如何教顧舟執迷不轉?至于日后龐齡瀟灑抽身、輾轉他聘,顧舟仍然糾纏難舍。陸明說不清是忌妒還是憤憤。有些事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龐齡對陸明也很和氣,一點都不怪她也愛慕顧舟,大度極了,根本不把她當作競爭者,反而好心勸她,顧舟這個人談談戀愛還好,結婚就靠不住了。陸明傻乎乎問:為什么?龐齡笑道:比如說,要是跟他結婚,我還能容忍你這樣的小姑娘在他身邊轉來轉去呀?又撫摩陸明的肩膀,你呀,再長大一點說不定就要不理他了,男人很無趣的。
散戲后天光尚早,緩步走出戲院,不意迎頭撞見三五位手腳比畫著問陸明懂不懂英文的洋男。陸明一緊張說出的盡是日語,他們也沒察覺,大聲說good(好)。陸明用蹩腳的英文得知他們要去大商場買檸檬。陸明說水果攤就可以買檸檬。但他們肯定說要去 supermarket(超市)。于是費力解釋,可去西單,可去王府井,地鐵直達。這才打發了要去 supermarket 買檸檬的洋男。
穿過地下通道去對面快餐店。一個人要了套餐占兩個座位。其間有男孩兒走來相詢,請問這里有人么?我可以坐在這里嗎?
陸明笑意融融,啊,對不起,這兒有人了。
看他疑惑離開,陸明不語,目光轉向落地窗外,一根一根拈起薯條吃。離晚場開戲還有一個鐘頭。暮色沉落,小巧寧靜的廳前花園內飛來灰背喜鵲。中糧廣場茶色旋轉門內人跡寥寥,有面容姣好的年輕女孩兒駛走小巧的跑車。灰藍天色上已顯出薄薄一彎淡月,幢幢樓影中次第亮起燈盞。她從這一處商場進入那一處,店鋪清潔溫馨,地板上鋪著厚毛毯。看見一個租期將滿放出打折廣告的玉器鋪子,老板一口糯糯的杭州腔招呼道,買個緣分,買回去開心的呀。他看出陸明目中有意,款款相迎,小姐進來看一看,鐲子呀玉佩呀,都好的。
一時置身琳瑯妙境,亮晶晶玻璃柜內盛著各種玉器。那老板好脾氣,一直跟著介紹,看這枚翠玉鐲,再看這枚玉蝴蝶,還有那邊墨翠佛。陸明居然真買下一只看起來很翠的鐲子,并當下滑在腕上。走出門一吹冷風,開始疑心這不是好玉,并暗責自己沒有頭腦。想必那杭州老板正在身后掩口悄笑?
一路胡思亂想,回到對街的戲院,看到大理石廊柱下的陳憑,方才醒過神。廳堂內好不熙攘,顯眼的是幾位鬢白如雪坐著輪椅懷抱花束的老人,他們互相招呼,口齒幾不清晰,目光卻溫軟潮濕,想來是與這場戲大有淵源。
陳憑引陸明見了幾位曲友,有人還顧盼問道,阿彌沒有從日本回來么?周遭沉默。如今阿彌死于抑郁癥已成為通說。她們未及與阿彌謀面,便永失聯系。說來她們當中還是陳憑與阿彌關系略近。她們都愛紙張,曾一起合作論文,深究近代以來日本造紙術與民藝運動、國族主義的興起的關系。為此陳憑曾在宣城涇縣長住一月,阿彌亦專為楮紙流連于福井、兵庫、岐阜、愛媛諸縣。彼此之間還有約定,要互贈這壽以千年的紙張。
陳憑展開那張留給阿彌的戲票,猶自疑惑,在陸明耳邊低喃:怎么會這樣呢。
然而,除了內部創意團隊之外,沙蘭也馬上指出,與當地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的合作對酒店是多么重要。 我們很擅長合作, 沙蘭說。對于這個觀點,他很容易地找到了論據:
我們經常跟本地的畫廊和藝術家們合作,為他們開辟出展示作品的空間,他說。 我們正在跟本地一位名叫 Stika 的涂鴉藝術家合作,他要給我們設計一間客房。我們把整間客房
一遍鼓響過,該進場。她們落座后,獨獨空出阿彌的
一個,有些冷清。鼓板一過,笛聲緩緩蕩漾,座中燈光漸暗,臺上聚光籠著幕布緩緩舒展。華文漪身未現音先傳: 園內飛花絮,池塘泛綠波。便得一個迎簾好。岳美緹演著懦弱多情的裴生,六十多歲的人在臺上艱難跪下,復又起來。她們的聲音聽得陸明頭皮發麻,莫名其妙要涌出眼淚。看老先生演戲,始終提心吊膽,無限喜歡,又有無限惆悵,知道是看一場少一場。前年看蔡正仁、張靜嫻的《長生殿》,也是酸楚至極。那支《武陵花》:淅淅零零,一片悲凄心暗驚。遙聽隔山隔樹,戰合風雨,高響低鳴。一點一滴又一聲,和愁人血淚交相迸。對這傷情處,轉自憶荒塋。白楊蕭瑟雨縱橫,此際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間濕亂螢。只悔倉惶負了卿,我獨在人間,委實的不愿生。寄語娉婷,相將早晚伴幽冥。一慟空山寂靜,鈴聲相應。閣道崚嶒,似我愁腸恨怎平。十分心碎。
陳憑有心,算得數日后是阿彌斷七,約出幾人去潭柘寺掛單。只因阿彌曾在日志中寫道:
柘寺歸來。獨宿山中,印象最深莫過滿寺蓊郁高樹。冠蓋如云,野風疊疊招搖。來得不巧,總聽他說起五月間潭柘寺的丁香。目下深秋,最多還是柿子。我知這是他生活的城市。待我老成傳說,大概會歸來撿拾此刻,好比松鼠撿拾它的堅果。以此慰藉荒涼歲月。
那個他究竟是誰,無從可考。只知此地曾有阿彌一段情懷。她們來時正是旅游淡季,天氣又不佳,寺中倒是清靜,見到了阿彌所說的深秋柿子與野風疊疊招搖的高樹。大家又談起阿彌。她家鄉哪里?后來有沒有男友?有無可聯系的舊同學?她何時得的抑郁癥?她以哪種方式了斷?她因何厭倦棄世?這才發覺她們日常所知的彌小姐這般模糊。她們識得聰敏跳脫的阿彌,識得通透慧黠的阿彌,識得筆底生花的阿彌,卻從未料想有今日。
折羽的阿彌成為傳奇,留在時光的琥珀里永不老去。
事實上她們并不能為她做什么,活著的她們尚且自顧不暇。
離開潭柘寺,她們暫時以為了卻一樁心事。時間將把一切侵蝕殆盡。她們對阿彌的震驚、哀思會與日消減直至淡忘。那些悼念阿彌的文章也會緩緩沉入浮塵瑣屑。生命冗長,可記錄的話題實在太多。她們雖無抑郁癥噬骨,卻也時有憂擾,時有悲戚。
蘇枕書,江蘇南通人,客居京都。喜愛植物與山林,已出版小說《不許流光入夢來》,隨筆《塵世的夢浮橋》《京都古書店風景》《有鹿來》《京都如晤》等,并出版譯著若干。
秋
關山
白露
彼岸
冬
山音
旅人
歲暮
春
夜鶯
鷓鴣
梅雨
夏
菖蒲
觀燈
生涯
余篇
后記一
后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