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你們放慢腳步,聽一聽我們真正的心聲。我們是您的孩子,更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我們需要對話,而不是操縱。我的寶貝,你是我們的希望和驕傲。把我們的愛變成你沉重的壓力和負擔,絕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需要對話,而不是對抗。 讓我們一起《對話孩子》,傾聽心聲。
黃蘅玉,女,臨床心理學博士,加拿大BC省臨床心理治療師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加拿大BC省注冊臨床心理治療師、美國心理學會會員。黃蘅玉女士長期從事心理學教學、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十多年來,她在加拿大BC省政府下屬的心理衛生機構和醫院從事心理危機干預、兒童與家庭心理治療以及非住院病人的團體心理治療。
這是一位華裔十一年級男學生杰成給我的郵件摘要:
"Subject:Help me,I’d rather die now. "(救救我,要不我寧愿現在去死。)
您好,我是Jim(中文名叫杰成),以前和您的談話對我的幫助特別大,真的非常感謝。
不過,我現在的日子是受不了了。我爸天天說我沒用。他們現在是說生氣就生氣,一點預兆都沒有。我覺得他們看我做什么都不順眼。最要命的是,他們總是說我不讀書。我是真的有讀呀。他們每天要說十多次‘你以后肯定沒有用’。我真的好幾次想去死了。救命,我過得簡直是生不如死。”
我上次見杰成是因為他有自殺傾向,學校輔導員把他轉介到我們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杰成已經是16歲的高中生了,他與他的父母有很大的沖突。那時,他情緒很低落,不想說話,不去上學,整天躺在床上,也不愿意起床吃飯。父母怎么叫他都不搭理,他說他寧可死了算了。當時父母著急了,馬上請學校老師幫忙,于是就轉介到我這兒。
杰成的父母在中國曾是學校里的高才生,后來都成了大學老師。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兒子學習不怎么努力,在班上成績是中不溜兒的時候,不由得焦急萬分。愛子心切的他們決定放棄自身的諸多利益,移民加拿大,希望自己的獨生子杰成能在良好的學習環境里成長為有用之才。
父母深信杰成是個聰明的孩子。當他們向我描述杰成上小學前就具備解答數學題,自己拆卸玩具并重新組裝等能力時,父母夸兒子的那份得意在言談中顯露無遺。
移民加拿大后,他們發現杰成下午3時就下課了,半小時不到作業都做完了,余下大把的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杰成的父母覺得杰成在浪費時間,浪費人生。父親拿出了一本詞典,要兒子每天背3頁。母親拿出了語法書,要兒子每天做一章的練習。杰成沒法承受他們的這些要求。杰成爸爸振振有詞地說道,當初他自己就是把英語詞典背得滾瓜爛熟,后來才有機會成為重點大學的老師?墒墙艹扇徊辉诤跛赣H的勤奮和成績,一句“誰稀罕,大學老師算什么?”把他爸爸氣得火冒三丈。杰成媽媽認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必須與丈夫保持一致。她馬上補充道:“你不努力學習,今后就是個無用之才,社會的垃圾!”
杰成根本無法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但也沒有能力與父母爭辯。他所能選擇的就是死了算了,那就不會成為父母的累贅了。
我與杰成父母見面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古代有個國王,他為了使自己的王國成為非常規范的國家,要求自己國土內的臣民都必須是大小一致的標準化人物。他在城門口放置了一個截體盒,規定每個想進入這個王國的人都必須躺進截體盒進行測量,如果躺下后,手太長,超出了截體盒,就將手長出的部分截了;腿太長了,就砍短他的腿;如果個頭太小,那就截在城外,不得入內。于是乎,城里的人個頭都相似,可這個國王的臣民基本上都是殘障人士。
誠然,這僅僅是個傳說。但在當下的現實生活中,無形的截體盒是否存在呢?在一些家庭里,是否也有無形的“截體盒”呢?父母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給自己的孩子設了個“截體盒”。家長任勞任怨、含辛茹苦地將孩子塞進這個截體盒,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他們設定的模具內成長。結果會如何,當家長的是否考慮過呢?拿杰成來說,他是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但他絕不是那種會靜心背詞典的人。杰成的父母非常疼愛自己的獨生子,但為什么他們就不能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為什么就不能丟下自己的“截體盒”,讓孩子自由發展呢?杰成不是好吃懶做、不愛學習、品行惡劣的學生,他的特長是喜歡自己動腦筋,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
杰成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喜歡智能手機,喜歡高科技的玩意兒。可是他的父母定的標準是所有功課都在90分以上,才會給他買iPhone。
杰成說,這個目標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的。他們的法語老師特別嚴格,據說這老師總共只給過兩個90分,給了兩個從法語地區來的特別優秀的學生,其他的學生根本不可能得90分。再說,在中國時,他都得不到90分,到了加拿大,除了中文課外,所有的功課都是英語的,按照他的初級英語水平,他怎么可能得90分?杰成苦笑一下,對我說:“我不要他們給錢,我自己打工掙錢去買!碑敃r杰成的父母也同意了,對兒子說:“你有本事,你掙錢去!”
幾個月后,杰成興高采烈地給我看了他自己掙錢買的iPhone。他在同學的介紹下,在一個超市里找了一份上貨架的活計。他身高力大,手腳勤快,那兒的經理特別喜歡他,一有空缺,就請他去幫忙。他每周工作的時間較多,錢也掙了不少。杰成說,花自己掙的錢,感覺特別好。自打工后,杰成學習特別認真。放學后得立刻把功課做好,該復習的馬上復習,因為超市的經理有時晚上也會來電話請他去幫忙,所以他必須先把該完成的功課做完。為了更快地完成課后作業,杰成上課時更專心聽講,下課時也趕緊做作業。他說,他不僅打工學業兩不誤,時間安排得很緊湊,生活也有了意義。每兩周發工資,拿到那張支票,看著自己勞動所得的錢,而不是看父母的臉色乞求,那種心理的滿足感特棒。杰成有了進步,不僅他自己感覺良好,父母為他高興,我當然也深感欣慰。
可沒過多久,杰成給我發來了這封郵件。他說,他活不下去了,父母逼得他沒法活了。原來杰成的父母看著兒子花了好些時間打工,覺得浪費時間。他們認為,當學生的就該認真學習。用杰成的話說,他父母只有看到他在背詞典,做語法題,做學校作業時,心里才踏實。父母對他說,他不用打工了,他們會按照他的工資收入給他錢,讓他將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杰成心里并不情愿,但他爸爸堅持說,錢對他們來講并不是大問題,杰成是獨子,他們的錢也就是杰成的錢,現在必須努力學習,不該浪費在其他事情上,杰成也就答應了。
杰成已經學會了很快完成作業,余下的時間就擺弄起了手機。杰成說,一般人只用iPhone的20%的功能,80%的用途都廢置了。他研究iPhone,比較各種智能手機的利弊。有同學的iPhone壞了,商店里都沒法修,杰成鼓搗幾下,居然又復活了,他的聰明和對手機的精通在學校里已小有名氣?上В母改柑焕斫馑。他們只要看見杰成沒有看書做作業,就要扣他的錢。一扣二扣,兩周后,杰成不僅沒拿到一分錢,反倒欠了父母幾十元。
父母的食言令杰成極為生氣,他父母也倍感失望,他們彼此惡言相對。杰成是個敏感的孩子,聽到父母說他是“笨蛋”“窩囊廢”,頓時感到絕望。杰成在給我的郵件里寫道:“我怎么做,他們都不滿意。他們原來叫我不要打工,他們給錢,F在又說我不值得給錢,讓我再出去找工作。可是原來的工作都是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現在要找談何容易。在家里,他們盯著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呀?”
當我與杰成父母談話時,這兩口子你一言,我一語,不停地訴說他們如何努力幫助杰成,希望這孩子能成為有用的人,不要只想著打工掙錢。杰成曾對我說,自從打工后,他覺得自己還是有用的,并非“廢物一個”,因為那個經理看重他,一旦有人請假,就會找他去替補。他說,他從來沒有被人這么器重過,所以,他干活特賣力。他剛開始工作時,出了好幾次差錯,沒有一個人指責他。經理還對他講,他自己剛開始工作時做得比他還差,錯誤還多。在工作時,同事們都夸他記憶力強,一學就會,一說就明白。杰成說,他喜歡去工作,開始是為了錢,但后來是真的喜歡那個工作環境,喜歡大家對他的信任。杰成還說,正因為在工作場所有了成年人對他的肯定和夸獎,他在學校的學習也更努力了。可惜,杰成的父母從來沒有耐心聆聽杰成在艱辛的工作中獲得的感受。
接了杰成的郵件,我與他面談過,也與他父母交談過。我告訴杰成的爸爸媽媽,杰成的情緒有反復,近來比較抑郁,希望他們能更加關注。他爸爸說,“小孩子,鬧什么情緒!不理他!
幾天后,一個下雨的早上,我一進辦公室,電話就響個不停,是杰成的媽媽打來的。她說,昨夜他們說了杰成幾句,這孩子賭氣出走,一夜未歸。昨夜傾盆大雨,他們不知道杰成去了哪里,這孩子也始終不接手機。這父母提心吊膽,徹夜未眠。他們也不知道是否要報警,只能束手無策地等待。我給杰成打了電話。他馬上就接了。他說他已經在學校,要上課了。昨夜他住同學家。
孩子安全就好。杰成的父母也安心了。他們說,他們以后不敢再說什么“你給我滾出去!”他媽媽說,“我們只是說說而已,哪有父母真的要親生兒子滾出去的。”我希望他們能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他們是杰成,如果他們的父母叫他們滾出去,他們會怎么想?
事后,我與杰成談了很久。我問他,“你爸爸說你沒有用,你覺得你真是沒有用的人嗎?”他不語。
我問他:“你說,你在工作時常常幫助那些年紀比較大的人,你力氣大,你干重活,你的同事們覺得你是沒有用的人嗎?你幫同學們修理手機,同學們覺得你是沒有用的人嗎?”
杰成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看到了他眼里升起的那份自信。
后來,杰成為了避免父母的嘮叨,放學后就去圖書館溫習。他又找到了另一份工作,生活趨于平靜。
來年5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張感謝卡,是杰成寄來的。他被理工大學錄取了。
真為他高興,上理工大學一直是他的愿望,他如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