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字體設計的概念
學習要點及目標
了解字體設計的概念。
了解漢字字體的形成與發(fā)展。
了解漢字的結構與特點。
了解中國字體設計的大趨勢。
現代社會已進入工商業(yè)發(fā)展突飛猛進的時代,產品的競爭、生活的美化,已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傳導思想感情的媒介——文字的美化,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已躍居成
為人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引導案例
漢字的產生和發(fā)展
文字是人類思想感情交流的必然產物。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它由復雜到簡單,逐步形成了科學、完美而規(guī)范化的結構。它既具有人類思想感情的抽象意義與韻調以及音響節(jié)律,又具有結構完整、章法規(guī)范而又變化無窮的鮮明形象。尤其是象形文字,更是抽象與具象的緊密結合,其文字的本身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完整的美術設計。例如,休息的“休”字由“人”與“木”組成,像是人在樹下乘涼的樣子;休的本意是歇息,也有止息的意思,這就是休息、罷休等詞的由來,如圖1-1所示。
圖1-1 漢字的演變
字體設計屬于設計的一種,比美術字又多了一層設計的含義。字體不僅在乎于形,也在乎于字體本身的優(yōu)美感覺,這種追求美感的文字被稱為字體設計。有人認為,隨著計算機時代的來臨,我們完全可以不用寫字,只要打印即可,以至于很多傳統(tǒng)的手工藝術都面臨著危機。那么文字的未來會怎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e時代呢?其實,漢字作為中國文字經歷了五六千年的沉淀和積累,不但不會消失,相反,在信息時代將更加緊密地與我們的生活交融在一起,F在,我們不僅將漢字成功地應用于計算機,而且會把計算機作為傳播工具,將漢字發(fā)揚光大,使?jié)h字成為我國設計領域中珍貴的文化遺產。
第一節(jié) 字體設計的含義
字體設計是運用裝飾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種書寫藝術,字體設計在現代視覺傳達中被廣泛應用,并且以它特有的感染力起著美化人們生活的作用。無論在何種視覺媒體中,文字和圖片都是其兩大構成要素。文字排列組合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其版面的視覺傳達效果。因此,文字設計是增強視覺傳達效果、提高作品的訴求力、賦予版面審美價值的一種重要構成技術,如圖1-2所示。
圖1-2 文字設計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文字的種類也很多,其中漢字是我國使用最廣泛的文字,現在所講的字體設計就是在漢字的基礎上裝飾加工而成的。字體設計雖然種類繁多且千變萬化,但是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本字體和創(chuàng)意字體。
基本字體又分為宋體、黑體和圓黑體,它們在結構和規(guī)律上是一致的,只是筆形有所不同;而創(chuàng)意字體設計是依據基本字體變化而來的。掌握基本字體后,創(chuàng)意字體設計也就容易學習了。在學習創(chuàng)意字體設計之前,首先介紹漢字的歷史,這樣有利于我們更深刻地了解
漢字。
第二節(jié) 漢字的歷史
漢字字體的形成與發(fā)展是與中國文字的誕生和發(fā)展聯系在一起的。關于中國文字的起源說法不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結繩記事說”“河圖八卦說”“倉頡造字說”等。無論是怎樣的傳說,都是指具體的一個朝代或一個人。但是實際上,漢字的真正起源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chuàng)造出來后,經官吏或巫師整理、加工而成的。因此,“結繩記事說”“河圖八卦說”“倉頡造字說”只能認為是文字起源的傳說。圖1-3所示分別為“結繩記事說”“河圖八卦說”和“倉頡造字說”。
(a)“結繩記事說”(c)“倉頡造字說”(b)“河圖八卦說”
圖1-3 文字起源的傳說
漢字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從比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從甲骨文產生至今,漢字字體發(fā)展經歷了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大階段。其中,古文字階段可分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四個階段;今文字階段可以分為隸書、草書和楷書等幾個階段。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時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記錄商代王室貴族有關占卜活動的內容,因為文字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面的,所以稱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點是:圖畫特征明顯,由于是用刀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寫的,因此,筆畫比較細瘦,字形大小不一,如圖1-4所示。
二、金文
金文又叫鐘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時代澆鑄在青銅器——鐘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古代稱青銅為金,所以后世稱青銅器上的文字為金文。金文主要記錄的是統(tǒng)治者祭祀、分封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績等內容。金文的主要特點是:筆畫肥大厚實,結構、行式趨向整齊,圖畫特征明顯減少,文字符號特征有所加強,如圖1-5圖1-4所示。(a) 圖畫特征減少(c) 文字符號特征加強(b) 趨向整齊圖1-5 金文特點的轉變
三、大篆
大篆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流行的漢字字體。大篆這種字體是從西周金文直接發(fā)展而來的,其形體及結構特點與金文大致相同,變化小而規(guī)范,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出漢字字體發(fā)展的痕跡。大篆的主要特點是:字形整齊勻稱,筆畫粗細一致,趨于線條化,比金文前進了一大步,如圖1-6所示。
圖1-6 大篆
四、小篆
小篆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通行于全國的標準字體,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書同文”的政策,以秦國流行的大篆作為整理漢字的基礎,修改大篆的筆畫和結構,使之更加簡易、規(guī)范,從而使原來紛繁復雜的漢字字體統(tǒng)一起來,有了共同的標準。這種統(tǒng)一的字體就是小篆。小篆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漢字規(guī)范化的產物,在漢字發(fā)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篆的通行結束了自甲骨文以來一千余年漢字形體紛繁、寫法多樣的混亂局面。小篆的主要特點是:筆畫、結構簡易規(guī)范,字體、字形高度統(tǒng)一,如圖1-7所示。
五、隸書
隸書是出現于戰(zhàn)國,形成于秦代,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字體。秦代的一些下層辦事人員,為了省時、快速,在抄寫東西時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筆畫和結構書寫漢字,從而逐漸形成一種新字體。因為這種字體多為下層官吏和徒隸等使用,所以被稱為隸書。在秦代,隸書只對小篆起輔助作用,正式場合仍然要用小篆。
到了漢代,隸書終于發(fā)展成為一種全新的漢字字體,并且取代了小篆成為通用字體。隸書的主要特點是: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結構,形成了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筆畫講究波勢挑法;結構勻稱,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齊美觀;圖畫性完全消失,字體完全符號化。因此,隸書是漢字發(fā)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如圖1-8所示。(a) 演變過程1 (c) 演變過程3(b) 演變過程2圖1-8 隸書的演變過程圖1-7 小篆
六、草書
草書是漢代為提高書寫速度在隸書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字體。據說,草書得名于打草稿,“草”有“草率”“潦草”之意。草書主要運用于日常書寫,正式場合(如公文、布告等)仍然要用隸書。草書一般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種。章草形成于東漢初年,其特點是筆畫相連,但字字獨立,容易辨認;今草產生于東漢末年,其特點是筆畫相連,而且字字相連,書寫十分潦草,有時一個字只保留一點輪廓,許多不同的偏旁,如竹字頭、心字底、四點底,都寫成一個形狀,辨認十分困難;狂草產生于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特點是書法家任意揮灑,隨意增減筆畫,字如龍飛鳳舞,一般人很難辨認。漢末到魏晉時期的草書還帶有隸書的味道,到了東晉,經過王羲之的“變體”才脫胎換骨。唐代草書趨于成熟并出現了大家。由于草書實在難以辨認,所以逐漸失去了文字的使用價值,現在只能作為漢字特有的一種書法藝術而存在,如圖1-9所示。圖1-9 草書的幾種樣式
七、楷書
楷書又叫正書、真書,是出現于東漢、成熟并通行于魏晉、一直沿用至今的標準字體!翱笔强5囊馑,意即楷書可以作為書寫的楷模。楷書繼承了隸書結構上的特點,同時吸收了草書筆畫簡單的優(yōu)點?瑫闹饕攸c是:去掉了隸書的波勢挑法,筆畫十分平直,字形比較方正,結構顯得緊湊,字的筆畫大大減少。楷書如圖1-10所示。
八、行書
行書的產生稍后于楷書,是介于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東晉的“書圣”王羲之尤其擅長行書,其代表作是《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在行書方面,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也很有名。
行書的書寫比楷書靈活流暢,辨認比任意揮灑的草書容易,因此,運用十分廣泛,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行書現在已成為與楷書印刷體相對的一種字體——手寫體,具有與楷書同等重要的作用,人們日常書寫時一般都使用行書,如圖1-11 所示。
圖1-10 楷書圖1-11 行書
上述字體的演變過程就像人從小孩成長為一個大人的過程一樣,這是從字體發(fā)展所經歷的過程的角度闡述了漢字發(fā)展的幾個主要階段及其特點。下面將介紹漢字發(fā)展過程中字體結構的變化。
第三節(jié) 漢字結構的變化
漢字發(fā)展到楷書以后,字體就基本上穩(wěn)定了。漢字內部的變化最主要的是筆畫的簡化。漢字簡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種情況。
1.草書楷化
草書楷化,即以楷書的筆法書寫草書字體,形成簡體字。例如:長—長、!獙、門—門、馬—馬、為—為、當—當。
2.更換偏旁
更換偏旁,即把筆畫多、結構復雜的偏旁更換為筆畫少、結構簡單的偏旁。例如:鄧—鄧、撲—撲、潔—潔、擁—擁、療—療、億—億。
3.保留局部
保留局部,即保留原字的某一部分偏旁,其余刪除。例如:開—開、豐—豐、務—務、奮—奮、聲—聲、醫(yī)—醫(yī)。
4.同音替代
同音替代,即用筆畫簡單的同音字來代替繁體字。例如:隻—只、幾—幾、齣—出、榖—谷、後—后、纔—才。
5.另造新字
另造新字,即另外創(chuàng)造結構簡單的字或從古代文獻中找出異體字來替代原字,例如:筆—筆、軆—體、塵—塵、竈—灶、叢—叢、頭—頭。
6.采用古體
采用古體,即有些字由于字義分化,或為了突出字義而加上表義偏旁,現代又去掉偏旁。例如:雲—云、電—電、氣—氣、採—采、從—從。
簡體字相對于繁體字而言,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形成的筆畫少、結構簡單的漢字。絕大部分簡體字的讀音、意義與繁體字相同,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簡體字與繁體字在意義和用法上不完全對應,尤其是同音替代的簡體字,往往一個字代表了幾個原來不同的字。如果在一些特殊場合需要使用繁體字時,注意不要機械地繁簡對應,以免弄錯。
例如,“后”的本來意義是指君王、皇后、太后,后人又用它代替同音的繁體字“後”,因此,如果需要使用繁體字,只有“前后”“落后”這類詞語可用繁體字“後”,“皇后”“太后”“母后”一類詞語中的“后”不能使用繁體字。第四節(jié) 漢字的特點
在世界所有的文字體系中,漢字是比較獨特的,它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但仍被廣泛使用的象形文字。今天的漢字已經經歷了數千年漫長的歲月,經歷了多次的變革和演變。漢字從誕生到規(guī)范,按其演變發(fā)展的過程來分,主要經歷了古文、篆書、隸書和楷書四個階段。認識漢字的特點有助于正確使用漢字。
一、漢字在語音上表示音節(jié)
漢字記錄漢語是用整個字形與語音相聯系的,一個漢字(除兒化韻 )代表一個音節(jié)。雖然漢字代表音節(jié),但其與音節(jié)之間并沒有一對一的對應關系。漢字與音節(jié)的聯系有三種情況:一字一音(例如“水、森”)、一字多音(例如“朝:ch o、zh o”)、一音多字(例如“d n:但、蛋、彈、淡、憚、氮、旦、誕、澹、啖、殫”)。漢字與漢語音節(jié)的這種對應關系符合漢語語素單音節(jié)的特點。
二、漢字在意義上代表語素
漢字記錄漢語基本上以語素為單位。漢語的語素以單音節(jié)為主要形式,而漢字代表音節(jié),所以,從語音形式上來看,漢字與漢語的語素正好相適應,一般情況下,一個漢字就代表一個語素。漢字同語素的聯系主要有三種情況:一字一素,例如“我、山”;一字幾素,例如“米:①大米、小米;②厘米、毫米”;多字一素,例如“蛐蛐、從容、玻璃、坦克、呼和浩特”。
三、漢字內部構造有理據性漢字的理據就是漢字構成的道理和依據。一個漢字為什么是這種構造而不是那種構造,這是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的。例如:“一”和“三”用筆畫表示相應的數目;“塵”用一個“小”和一個“土”字組成,小土表示“塵土”這個意義;“清”用“氵”表示這個字的意義同水有關,用“青”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又如:“眾”用三個“人”字構成,表示人多;“森”用三個“木”字構成,表示樹木多,如圖1-12所示。認識漢字的理據性,有助于正確讀、寫漢字,有助于正確理解漢字的意義。但是,由于字體的發(fā)展和簡化,同時也由于社會的
發(fā)展,漢字的理據在現代漢字中已不那么明顯了,有些字的構造不完全反映理據性。例如:“又”的本義是“手”,在“取、友、受”等字中具有理據性,在“嘆、漢、權、僅、鄧、勸、歡、戲、對、雞、觀”等字中只是一個符號,與字音、字義均無關系;“杯”從“木”中可以看出古代的杯子是用木頭制作的,而今天的杯子大多與木無關;“鏡”從“钅”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鏡子與金屬有關,可是今天的鏡子并不是金屬制作的。
第五節(jié) 現代科學與藝術對字體設計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任何設計形式的出現和要求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它所產生的時代和地區(qū)的影響,F代社會科學發(fā)達,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字體設計的表現也難免受其影響。眾所周知,獨特風格都出現在最主要的歷史時期,那時的社會富有、思想活躍,帶來了設計形式的開放,也反映了時代的潮流和品位,設計風格隨時代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設計風格都能同時代的品位并存,只有那些能引起模仿或者修改的、符合當時需求的形式才能保持下來。
19世紀前期的維多利亞時代是充滿活力與樂觀主義精神的時代,自由浪漫的思想帶來了多樣、抒情、浮華、復雜的裝飾風格;20世紀初開始的包豪斯的功能主義浪潮席卷全球,簡潔、清晰、實用的特點深入到設計領域;20世紀50年代在世界異軍突起的瑞士,現代圖形設計運動明確了現代字體設計的任務與功能,這一運動強調以最客觀、明確而有效的視覺語言傳播信息,極大地推動了文字設計的發(fā)展與深化……所有這些豐富的設計遺產都為我們提供了精彩的風格、素材和創(chuàng)意源泉,如圖1-13所示。
從人類思想和文化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來看,任何一種設計思想和學說體系都應與時代相符。然而,當一種設計思想體系被確立為指導思想且容易演變?yōu)榻虠l主義時,當一個設計的創(chuàng)新精神被抑制時,強調與時代相結合就十分有必要了。現代設計思想本來就是與時俱進的,這是常識。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設計理論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曾被教條化,在這種情況下,若要站在時代的前沿,體現時代的先進性,就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圖1-13 “維多利亞”藝術字設計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高速發(fā)展,各種設計軟件應運而生,數字化圖像已經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過去繁雜枯燥的設計過程現在變得容易而有趣。目前較為常用的設計軟件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3D MAX 等,它們?yōu)榻裉斓淖煮w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使設計師設計制作的字體圖像更富創(chuàng)意與表現力,無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字體,在人性化的界面中均得以精彩地展現,為標準化制作提供了快速、準確的技術保障。
設計軟件中的一些“工具”對字體設計是非常有用的,例如:Photoshop的圖層(Layer)能使字體產生前后關系;濾鏡(Filter)的各種技巧能使字體產生不同的特殊效果;通道功能(Channel)能夠制造出浮雕、金屬等效果。如果將幾種“工具”結合使用,可獲得令人興奮的精彩效果和質感。如果想制造出更為逼真的三維字體,可采用3DMAX、ULER、Maya等軟
件,這些軟件均集合了先進的動畫及數字效果技術,以其強大的三維功能在影視、視頻、游戲、廣告設計、工業(yè)設計、娛樂、多媒體制作以及網上應用等領域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深受廣大設計師的喜愛。字體設計效果圖如圖1-14所示。
體現時代性也就是反映時代精神。所謂字體設計體現時代精神,就是要抓住字體設計能夠體現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性特點的問題以及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普遍性的問題從空間上體現時代精神,長期性的問題從時間上體現時代精神,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從認識主體方面體現時代精神。一般來說,凡是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性特點的問題以及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大都是時代精神的反映。
當今世界設計領域正在發(fā)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中國設計領域變革正在不斷地推進,所有這些都要求中國設計師首先要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其次是要站在時代前列,勇于創(chuàng)新和善于創(chuàng)新;最后是要善于在創(chuàng)新思想中統(tǒng)一觀念,用發(fā)展的設計理論指導新設計實踐。只有以現代設計理論為指導并配上現代化的設備,字體設計表現才能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圖1-14 電腦設計字體效果
案例欣賞
優(yōu)秀字體設計作品欣賞
點評:此作品是國慶60年慶祝活動標志。作品以數字“60”為主體,色彩采用國旗的紅黃兩色。紅色是中國傳統(tǒng)喜慶之色,代表了無數革命先烈為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zhàn)的獻身精神;黃色是中華民族的代表色,象征著祖國光輝燦爛的前程;顒訕酥局械摹6”字圓潤飽滿,寓意祖國和諧發(fā)展,彰顯民族奮發(fā)向上;“0”字突出喜慶祥和,象征各族人民大團結,其中嵌有的五星、天安門造型以及“1949—2009”字樣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的光輝歷程;顒訕酥竞啙嵡f重、寓意深厚、喜慶祥和,突出體現了共和國喜迎60周年華誕的主題。
點評:作品隨意地手寫,歪斜字體,讓人感到可愛、輕松、愉悅。
點評:此作品簡約而不簡單,大氣而不失時尚,黑色與白色搭配對比強烈,豪氣與細膩結合得恰到好處。
點評:此作品運用黃黑兩色搭配,格調歡快、奪目、炫彩,直抵心靈,主題突出。
點評:此作品設計成功的關鍵在于筆畫之間的細微處理,這款字體不同之處就是突破字體本身的字形,講究的是如何組合才能使筆畫之間平行,從而讓字體更加美觀,讓看似簡單的字體重獲新生。最后效果處理中加強其立體感,讓“致遙”二字更加有分量。
點評:此作品在字體造型方面采用的是比較方正的字體,在個字的細節(jié)轉變上都倒了圓角,橫豎的設計十分流暢,四個字組合在一起讓人看了十分舒服,運用科技含量很高的顏色,在普通中彰顯出不普通之處。
點評:此作品字體風格上保留了兒童圖書歡快調皮的卡通特點,字體彎曲,但又不顯得雜亂,羽毛裝飾讓字體顯得更加生動,顏色上大膽地采用很鮮艷的色系,整體風格活潑。
點評:此作品在字體上加入了動感的設計元素和一些音樂設計元素,讓它看起來活力四射;四個字連接起來也有整體感,讓人覺得音樂已經融入了字體。
點評:字體結合數碼的特性和生活的味道,讓人感覺輕松、有活力,設計風格略微帶一點卡通,可以更好地貼合主題。
點評:此作品主要創(chuàng)意元素在“修”字和“線”字上面,“修”的偏旁我們體現Ti,也就是iT兩個字母;“線”我們體現的是箭頭元素,予以上升的意思,看起來活躍一些;藍色和綠色的結合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
點評:字體設計給人感覺比較和諧,體現了麥香的意境,顏色運用靈活,視覺沖擊力強。
點評:此作品是為凱普爾照明設計的,在LOGO設計上用傳統(tǒng)的燈泡作為外形,燈絲進行了創(chuàng)意設計,使用的是心形元素,兩顆心結合在一起,體現了產品的一大賣點以及對人們的關心程度,讓LOGO和產品與用戶拉近距離,使標志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在字體設計方面設計了兩種風格:硬朗、柔軟,看起來簡潔、干凈,符合作為一個公司LOGO的要求。除圖形標志外,英文字體加上中文字體搭配出來的效果也非常漂亮、高端。
思考與練習
1.漢字結構的變化有哪幾種?各有什么特點?
2.漢字字體發(fā)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實訓課堂
為某音樂網站設計水晶字
項目背景文字在我國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現代社會中字體設計也在各行各業(yè)中廣泛應用。某音樂網站需要紅綠藍設計公司為其設計水晶字。
項目要求
使用Photoshop設計一個300×300像素大小的水晶字。小提示:水晶字體通常能表現出活潑的效果,通常在音樂、個性服飾、特色論壇的頁面中顯示。另外,通過調節(jié)混合選項中的色彩,將其改為同色系不同色調的色彩,可以得到多種效果。
項目分析字體設計往往是根據文字本身的含義或特定場合進行設計制作的,這個廣告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該音樂網站的內容和特色,讓瀏覽者對此感興趣。通過對文本進行精心的設計,可以使頁面的可視性得到加強,能使頁面更具視覺沖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