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當代臺灣文化研究新視野叢書》通過對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臺灣省編譯館、臺灣文化協進會功能的探討,再現了戰后初期臺灣去日本殖民化和再中國化以及臺灣新文化體制建構的歷史;同時,論述了魯迅思想傳播與臺灣文化重建的關系,探討了臺灣光復后臺灣本地知識分子在面臨文化轉型時如何自處的問題。
黃英哲,1956年生于臺北,臺垮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博壬生導師、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大連理工大學“海天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臺灣一一近現代史、臺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在壽裳研究。代表作目文有《臺灣文化再構筑1945—1947的光與影——魯迅思想接受的走向》、《記憶臺灣:與帝國的相克》(合編著)、《臺灣女性史入門》(合編著)、《帝國主義與文學》(合編著)等,中文有《“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后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等,并主編《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合編《許壽裳日記》《許壽裳遺稿》。
第一章 國民政府的臺灣文化重建
一、《臺灣接管計劃綱要》
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文化重建政策
第二章 言語秩序的重整——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一、魏建功的赴臺
二、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的設立
結語
第三章 傳媒統制——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的設立與工作內容
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的撤廢與成果
結語
第四章 教育·文化內容再編——臺灣省編譯館
一、許壽裳的赴臺
二、臺灣省編譯館的設立與工作內容
三、臺灣省編譯館的撤廢與成果
結語
第五章 新文化體制的確立——臺灣文化協進會
一、臺灣文化協進會的成立
二、臺灣文化協進會的活動
結語
第六章 《藤野先生》文本之傳播——魯迅在臺灣
一、《藤野先生》到臺灣
二、魯迅在臺灣的傳播
三、關于日文雜志《新聲》
四、“友好的象征”:節譯版《藤野先生》
結語
第七章 魯迅思想與戰后臺灣文化重建
一、“新的五四運動”與臺灣文化重建
二、臺灣人的魯迅理解
三、反魯迅的動態
結語
第八章 魯迅傳播的另一章 ——黃榮燦
一、黃榮燦的赴臺
二、黃榮燦的魯迅木刻思想傳播
結語
第九章 臺灣人對文化重建的反應
一、“日本化”與“奴化”
二、戰后臺灣文化出路的探索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