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常見外科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匯集了外科病中醫外治妙法之精華,從面向臨床、注重實用的角度,系統地介紹了30種常見外科病的經典外治妙法。《常見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常見外科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中既有療效獨到的外治方藥,又有安全、靈巧的針灸妙法,還有患者易于接受的推拿按摩方法。此書是一部較為完善和實用的外科病臨床用書,可供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者參考,也為廣大中醫藥愛好者提供了一本有益的讀物。
《常見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常見外科病中醫外治妙法經典薈萃》集常見外科病中醫外治妙法之精華,是廣大讀者祛病療疾、強身保健的必備錦囊。
中醫外治是最能體現中醫學特色的傳統醫學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以其系統的整體觀念、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治療方法、切實的臨床療效、靈巧的醫療手段、安全的施治途徑令中外醫學界刮目。為了充分展示中醫外治法的優勢與特色,全面系統地總結現代中醫臨床外治法的新理論、新經驗、新成果、新技術、新進展,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以供臨床、教學、科研同道及廣大患者參考、借鑒,也為了進一步推動中醫外治法的發展,我們編寫了本書。
徐三文,男,1973年10月生,湖北浠水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農工黨鄂州市第四支部主委,鄂州市政協委員。現任湖北省鄂州市優撫醫院針灸骨傷科主任、主任醫師,中華中醫藥外治學會理事,湖北省藥膳食療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委員,鄂州市中醫藥學會理事,《中醫外治雜志》編委。1999年獲“鄂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參加工作20年來,專攻中醫外治,擅長運用針灸、穴位埋線、推拿手法、中藥外治等。主持攻關科研課題《穴位埋線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研究》。獲科技進步獎六項。
先后在人民衛生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等專業出版社公開出版主編著作65本,共計2800余萬字。其中《常見病針灸治療法》、《頸肩腰腿痛中醫外治法》、《脊柱病中醫外治法》、《中國骨傷秘方全書》、《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頸肩腰腿痛病的良方妙法》、《中醫治療頸椎疾病》、《骨與關節疾病用藥專柜》等均獲各類獎項。自2006年來,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大力幫助下,完成了《中醫外治法》系列叢書15本,是目前中醫外治最為全面、系統的專業書目之一。另外,組織出版(擔任總主編)中醫學專著5套,近40部。并在《世界針灸雜志》、《中國針灸》、《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等10多家國際國內雜志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有多篇論文獲獎。
1 癰
2 癤
3 丹毒
4 頸淋巴結結核
5 急性乳腺炎
6 乳腺增生病
7 膽石癥
8 腸梗阻
9 痔
10 肛裂
11 肛瘺
12 肛管直腸脫垂
13 慢性前列腺炎
14 前列腺增生癥
15 腦損傷后綜合征
16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17 血栓性淺靜脈炎
18 雷諾病
19 紅斑性肢痛癥
20 下肢靜脈曲張
21 燒燙傷
22 凍瘡
23 壓瘡
24 雞眼
25 化膿性骨髓炎
26 骨與關節結核
27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28 骨折
29 脫位
30 軟組織損傷
主要參考文獻
癰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多個相鄰的毛囊和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本病多發于項、背等皮膚韌厚部位,有時也見于腰、腹、臀及上唇等處,糖尿病病人及體質比較虛弱者易患此病。早期呈大片醬紅色炎性浸潤區,稍高出皮膚,堅硬水腫,之后中央區皮膚壞死,有白色粟米樣膿栓,狀如蓮子、蜂房,壞死組織不易脫落,膿液排泄不暢。病人可有寒戰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可并發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靜脈炎,唇癰可有海綿竇血栓形成的危險。本病屬中醫學“有頭疽”,根據有頭疽發病部位的不同,將生于頸后的稱為“腦疽”,生于背部的稱為“發背疽”,生于胸部膻中穴的稱為“膻中疽”,生于少腹部的稱為“少腹疽”。一般發于項后、背部者常不易透膿,內陷變證較多,病情較重;發于四肢者易透膿,內陷變證少見,病情較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