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正義是當今時代正義理論新的生長點,新的發展趨勢。伴隨著現代都市化運動,空間生產成為社會生產與再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空間生產不僅是城市空間重組的過程,而且還是社會轉型、政治重構的過程。社會的普遍都市化推進了社會運行方式發生了根本轉換,也引發了財富的生產與分配形式的深層變化。社會財富與利益、權力與權利、身份與地位都在不斷空間化,并且必須以空間的形式來實現。所以,正義的內在構成與問題域得到了重構。正義的理論形態與任務也必須發生相應的轉換。從根本上講,空間正義是都市社會正義理論的具體形態及其實現形式。空間正義適應了都市社會正義規范的現實需要,也構成了我們思考與建構都市社會正義話語的理論范式。
任政
山西大同人,哲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都市馬克思主義研究。先后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國外社會科學》《天津社會科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報》《解放日報》等期刊、報紙發表論文20余篇,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主持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項,獲得各類學術年會、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與理論譜系
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三、寫作基調與敘事結構
第一章 空間、正義與空間正義
第一節 空間本性的追問與呈現
一、自然主義的空間認識路向及批判
二、主觀主義的空間認識路向及批判
三、空間認識路向的革命與社會轉向
第二節 正義的批判與重構
一、正義的歷史批判
二、正義的多維重構
第三節 理論與實踐:空間正義的雙向生成
一、正義的邏輯演進與空間視域的開啟
二、空間正義的問題指向與現實訴求
三、空間正義范式的基礎視域與理論限度
第二章 從資本空間化到空間生產:一種生產方式批判的視角
第一節 資本創新與資本空間化:本質、進程、圖景
一、馬克思對資本空間化的邏輯揭示與批判
二、資本空間化的新時期與空間的生產
第二節 空間生產的非正義性:雙重向度批判
一、資本城市化與城市空間生產的非正義性批判
二、資本全球化與全球空間生產的非正義性批判
第三節 對抗空間生產方式的可能性路徑
一、資本的辯證批判與空間生產方式的可選擇性
二、資本主義空間生產過程的矛盾對抗
三、從抽象到差異:城市空間性質的置換
四、改變全球空間生產布局,重塑全球空間
第三章 空間政治的再造:從空間資本化到空間政治化
第一節 空間的生產與政治的生產
一、空間資本化與政治化的融合
二、空間政治化的歷程
三、空間政治性的生成根源
四、空間政治性的現實表現
第二節 空間政治的生產與非正義的生產
一、空間的政治工具性與政治功能性
二、空間成為權力的工具
三、空間隔離與政治統治的再造
四、空間性控制與社會秩序的確立
第三節 走向空間政治的反抗:出路與前景
一、空間政治反抗何以可能
二、空間批判意識與空間的行動
三、規范空間權力,實現空間基本權利的平等
四、分化與包容:階級斗爭的空間化與邊緣空間的反抗
第四章 轉型與重構:流動空間的生產與正義的可能性
第一節 資本與技術的同構:流動空間的生成
一、空間組織形式與結構的革命性變革
二、社會組織形式的變化與網絡社會的崛起
三、空間結構的變化與空間、地方性質的重塑
四、流動空間的生成:內涵、屬性、意義
第二節 正義與非正義的生產:流動空間的批判性反思
一、資本形態的創新與資本主義空間生產方式的轉變
二、去政治化與再政治化
三、權力的消解與權力的再生產
四、社會身份等級與階層的分化與重組
第三節 批判與引導:流動空間正義何以可能
一、展開信息、知識、技術的辯證批判
二、重建地方反抗力量,走向地方聯合反抗
三、規范與容納:走向流動公共空間的建構
四、主體參與與權利保障
五、知識工人階級與集體行動的可能性
結語 面向中國問題的空間正義理論的反思與構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