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纂,是一本有較高學術質量的不定期學術集刊,在學術界獲得良好的口碑。本輯收錄近期國內外眾多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政治、經濟、社會、風俗禮儀等多方面的論文,見解深刻,頗有新意。
傳統中國的概念,似乎可以從縱、橫兩方面來理解:就時間即縱而言,始自上古三代,歷經漢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諸朝,均在其規范之內;就專業領域即橫而言,則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風俗等等,全都包羅其中。甚至,鑒于社會制度、意置于傳統中國的范疇內進行研究。顯而易見,對于傳統中國的研究,必須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是為傳統中國研究的特色,也是它的觀點。千百年來,人們就是在原型或真相因各種原因被掩蓋、被扭曲的情況下閱讀、理解傳統和傳世文獻的,面對這些傳統、傳世文獻的某種程度誤解就構成了真實歷史過程的一部分。
《〈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研究》序
陳祖武
作者簡介:陳祖武,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部委員、原所長。
李立民博士早先師從北京師范大學周少川教授問歷史文獻學,得陳援庵先生治學之法門,實事求是,無征不信。繼之入歷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專攻晚清歷史文獻。鑒于劉錦藻所輯《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之學術價值,而以往文獻學界又少有專題論究,乃由劉考輯錄之群書序跋入手,搜尋其史源,評騭其得失,進而據以知人論世,深入探索,遂成此《〈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研究》大著。
清代學術宏深,以總結整理吾國數千年學術為特征。200多年間,才人輩出,著述如林,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作出了承前啟后的重大歷史貢獻。晚近王國維先生論清代學術,以一大字言清初,以一精字言乾嘉,而于晚清70年之學術,則歸結為一新字。在迄今的清代學術史研究中,談到清初學術之博大,乾嘉學術之專精,恐怕論者已然大體形成共識,當無太多異議。然而如何理解靜安先生論道咸以降學術所用之新字,則似尚有進一步討論之必要。20世紀90年代中,我應已故友人鮑國順教授之約,前往臺灣高雄中山大學問學。其間,有幸參加清代學術研討會,曾以《晚清七十年之思想與學術》為題撰文,向與會四方專家請教。借此機會,請允許我將舊日拙見大要奉上。
晚清70年,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場亙古未有的歷史巨變。一時朝野俊彥,站在時代之前列,為中國社會之走出困境,為中國學術之謀求發展,殊途同歸,百家爭鳴。王國維先生以一新字來賅括晚清學術,得其大體,洵稱不刊。晚清70年間的學術,有一潮流行之最久,亦最可注意,這便是會通漢宋,推陳出新。70年間,先是今文經學復興同經世思潮崛起合流,從而揭開學術史之序幕。繼之洋務思潮起,新舊體用之爭,一度呈席卷朝野之勢。而與之同時,會通漢宋,假《公羊》以議政之風愈演愈烈,終成戊戌維新的思想狂飆。晚清的最后一二十年間,以禮代理之說蔚成風氣,遂有黃以周《禮書通故》、孫詒讓《周禮正義》出而集其大成。先秦諸子學之復興,后海先河,窮原竟委,更成一時思想解放的關鍵。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學說挺立其間,以之為旗幟,思想解放與武裝抗爭相輔相成,遂孕育武昌首義而埋葬清王朝。因此,王國維先生所說之新,既指晚清方興未艾的西學,同時亦應包括中國傳統學術在會通漢宋中的自我更新。
有清一代學術,由清初顧炎武倡經學即理學,開啟先路,至晚清曾國藩、陳澧和黃式三、以周父子會通漢宋,興復禮學,揭出禮學即理學而得一總結。以經學濟理學之窮的學術潮流,歷時300年,亦隨世運變遷而向會通漢宋以求新的方向演進。腐朽的清王朝雖然無可挽回地覆亡了,然而立足當世,總結既往,會通漢宋以求新的學術潮流,與融域外先進學術為我所有的民族氣魄相匯合,中國學術依然在沿著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而曲折地前進。跟在別人的后面跑,是永遠不會有出路的,這不就是晚清70年的學術給我們所昭示的真理嗎!
欣逢立民博士大著出版,謹以上述文字奉附驥尾,敬請方家大雅指教。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創刊于2006年,在學術深度上還是研究廣度上,都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例如該刊是臺灣國家圖書館的漢學研究中心跟蹤報道刊物,也是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中國文哲所集刊》《漢學研究》等著名期刊的交流刊物。刊物于2012年1月,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文社會引文索引指導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收錄成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來源集刊。
目錄
專稿
鄉紳論視野下的王守仁從鄉紳論的視角看王守仁在故鄉的社會活動及理念
李慶
經子研究
清華簡《筮法》勞卦即坎卦說解 王志平
《孟子》詞語考釋六則 楊逢彬、 孫鵬程
《經義考》孟子條校考兼論《經義考》之整理 張宗友
史學研究
新出簡牘與晉文公重耳出亡史事綜合研究 王少林
從劉展之亂論肅宗朝江南政治格局與權力結構嬗變 秦中亮、顏克成
北宋皇后別廟空間布局演變研究 賈鴻源
華亭地區宋元時期的儒學發展 陳磊
略論明代王守仁對盜賊的治理思想 王瑞山
明代上海地區水利治理體系的興衰 葉舟
喬萊年譜初稿 胡春麗
袁枚與考據 閻超凡
清代鎮江地區開沙諸洲的坍漲變遷與地方社會應對龐煊麒 王健
關帝廟的要素與譜系研究以太谷縣布袋莊關帝廟壁畫題記為例 閆愛萍、孟偉
文獻考證
《墨子》唐堯臣刻本源流考述 陳恒新
王褒《僮約》校補 蕭旭
《文選》兩個唐代注本之比較 卞仁海
李慈銘致陳豪手札九通考釋 張桂麗 鄧富華
章太炎佚序七篇輯考 陳開林
《文始》箋 章太炎撰 駱鴻凱箋 趙乾男、王文暉整理
序跋
《〈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研究》序 陳祖武
《〈清朝續文獻通考·經籍考〉研究》序 周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