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教學特點編寫而成,主要內容包括液壓傳動和氣壓傳動兩部分。其中液壓傳動部分主要包括液壓傳動基礎、液壓元件、液壓基本回路、現代液壓技術、典型液壓系統分析、液壓系統的使用、維護與故障診斷;氣壓傳動部分主要包括氣壓傳動元件、氣壓傳動基本回路、典型氣壓傳動系統分析、氣壓傳動系統故障分析與排除。
《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機械類和近機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職工大學、成人高校教學用書,還可作為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注重液壓與氣動技術實例的講解,增加系統安裝調試和故障排除內容,拓展設備系統維護等現場實用知識。《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為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遵循高職高專教學客觀規律,突出講解理論知識的應用,注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講解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舍棄了實際工作崗位中極少用到的液壓系統設計等內容,在實用技術方面增加了工作現場中較多用到的液壓元件與系統的安裝調試、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等內容,拓展了液壓與氣動設備的維修、維護等現場實用知識。使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密切結合。
《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汲取了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液壓技術領域的新成果,反映了液壓技術領域中新技術的發展動向,增加了新型液壓元件、現代液壓技術的內容,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了解最新技術發展動態,將來在實際工作中適應日益發展的現場技術需要打下基礎!兑簤号c氣壓傳動技術》可作為各級各類院校機類和近機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自學參考用書。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領域的自動化技術含量在不斷提高,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了滿足新時期的相關工作崗位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編者根據當前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機電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改革精神,貫徹“必需、管用、夠用”的編寫理念,在總結多年教學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本書。
本書在總體框架上體現簡明、實用的特點,遵循高職高專教學規律,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講授必需的液壓與氣壓傳動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的同時,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注重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液壓氣動技術實例的講解以及液壓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的分析,以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
本書在編寫內容上做了大膽的取舍,在理論知識方面舍棄了實際工作崗位上極少用到的液壓系統設計等內容,而僅保留了必需的液壓與氣壓基礎知識、元件結構和簡單原理的闡述;在實用技術方面,增加了工作現場中較多用到的液壓元件與系統的安裝調試、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等內容,拓展了液壓氣動設備的安裝調試與維護等現場實用知識,使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密切結合。
本書汲取了當前科學技術和制造業技術的發展在液壓技術領域的新成果,反映了液壓領域技術發展的新動向,增加了新型液壓元件、現代液壓技術的內容,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了解液壓與氣動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將來在實際工作中適應日益發展的液壓技術打下基礎。
本書對應的課程總學時數約在60學時左右,其中目錄中帶“*’號的部分可作為選修與自學內容。各院校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自身的專業和學時等實際情況自主安排內容。
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高級技校、技師學院的機械、機電、電氣、汽車等專業的液壓與氣壓傳動類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普通高校、職工大學、成人高校的教學用書,還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及自學材料。
本書由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馮錦春副教授主編,吳先文副教授主審。參加編寫的人員有:馮錦春、譚紅川、周曉吳、胡代明、曹素兵、茍建峰。編寫分工如下:曹素兵編寫第1、2、3(1、2節)章,茍建峰編寫第4、9章,譚紅川編寫第5、6章,周曉吳編寫第7章,胡代明編寫第10、11章(第l、2、3節),馮錦春編寫第3章(3、4、5節),8、11章(第4、5、6、7節)、附錄,全書由馮錦春統稿和定稿。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作者參考了很多相關資料和書籍,并得到了有關院校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第1章 液壓傳動概述
1.1 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與系統的組成
1.1.1 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
1.1.2 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及職能符號
1.1.3 液壓傳動系統的圖形符號
1.2 液壓傳動的優缺點
1.3 液壓傳動的應用及發展概況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液壓傳動基礎
2.1 液壓油的主要物理性質及選用
2.1.1 液體的黏性
2.1.2 液體的可壓縮性
2.1.3 液壓油的要求與選用
2.2 液體靜力學
2.2.1 液體靜壓力及其特性
2.2.2 液體靜力學基本方程
2.2.3 液體靜壓力的傳遞
2.2.4 壓力的表示方法
2.2.5 液體對固體壁面的作用力
2.3 液體動力學
2.3.1 液體動力學基本概念
2.3.2 流動液體的基本定律
2.4 液體流動時的壓力損失
2.4.1 沿程壓力損失
2.4.2 局部壓力損失
2.4.3 管路系統的總壓力損失
2.5 液體流經小孔及間隙的流量
2.5.1 液體流經小孔的流量
2.5.2 液體流經間隙的流量
2.6 液壓沖擊與空穴現象
2.6.1 液壓沖擊
2.6.2 空穴現象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液壓泵
3.1 液壓泵概述
3.1.1 液壓泵的工作原理
3.1.2 液壓泵的主要性能參數
3.2 齒輪泵
3.2.1 齒輪泵的工作原理和結構
3.2.2 齒輪泵流量計算
3.2.3 齒輪泵的結構特點分析
3.2.4 高壓齒輪泵的特點
3.2.5 齒輪泵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3.3 葉片泵
3.3.1 葉片泵的工作原理
3.3.2 葉片泵的排量和流量計算
3.3.3 定量葉片泵
3.3.4 葉片泵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3.4 柱塞泵
3.4.1 軸向柱塞泵
3.4.2 徑向柱塞泵
3.4.3 柱塞泵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3.5 液壓泵的選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液壓缸與液壓馬達
4.1 液壓缸
4.1.1 液壓缸的類型和特點
4.1.2 幾種常用的液壓缸
4.1.3 其他液壓缸
4.1.4 液壓缸的典型結構和組成
4.1.5 液壓缸的安裝、調整、常見故障和排除方法
4.2 液壓馬達
4.2.1 液壓馬達的特點和分類
4.2.2 液壓馬達的工作原理
4.2.3 液壓馬達的基本參數和性能指標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液壓控制閥
第6章 液壓輔助元件
第7章 液壓基本回路
第8章 典型液壓系統分析
第9章 現代液壓技術
第10章 液壓系統的使用、維護與故障診斷
第11章 氣壓傳動
附錄 液壓及氣壓傳動元件圖形符號(摘自GB/T 786.1-93)
參考文獻
第1章液壓傳動概述
傳動有多種類型,如機械傳動、電力傳動、液壓傳動、氣壓傳動等。用液體作為工作介質進行能量傳遞的方式稱為液體傳動。按照其工作原理的不同,液體傳動又可分為液壓傳動和液力傳動兩種形式。液壓傳動主要是利用液體的壓力能來傳遞能量;而液力傳動則主要利用液體的動能來傳遞能量。
1.1 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與系統的組成
1.1.1 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
圖1.1 所示為某機床工作平臺的液壓系統,下面以該系統為例來說明液壓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該液壓系統由油箱、濾油器、液壓泵、溢流閥、開停閥(兩位三通手動換向閥)、節流閥、換向閥、液壓缸以及連接這些元件的油管、管接頭等組成。液壓泵由電動機驅動后,從油箱中吸油。油液經濾油器進入液壓泵,油液在泵腔中從入口低壓到泵出口高壓,在圖1.1 (a)所示狀態下,通過開停閥、節流閥、換向閥進入液壓缸左腔,推動活塞使工作臺向右移動。這時,液壓缸右腔的油液經換向閥和回油管6排回油箱。如果將換向閥手柄轉換成圖1-1(b)所示狀態,則壓力油將經過開停閥、節流閥和換向閥進入液壓缸右腔、推動活塞使工作臺向左移動,并使液壓缸左腔的油液經換向閥和回油管6排回油箱。
工作臺的移動速度是通過節流閥來調節的。當節流閥開大時,進入液壓缸的油量增多,工作臺的移動速度加快;當節流閥關小時,進入液壓缸的油量減小,工作臺的移動速度減小。為了克服移動工作臺時所受到的各種阻力,液壓缸必須產生一個足夠大的推力,這個推力是由液壓缸中的油液壓力所產生的。要克服的阻力越大,缸中的油液壓力越高;反之壓力就越低。這種現象正說明了液壓傳動的一個基本原理——液壓系統的壓力取決于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