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誠信評價與建設》講述的是在對國內外政府誠信研究現狀進行評述梳理的基礎上,設計指標,在國內6個樣本城市和美國圖森以問卷調查和重點訪談的形式開展了政府誠信和社會誠信的調查評價,發現了政府誠信存在的主要問題。隨后利用調查數據,構建了政府誠信與社會誠信的關系模型,力圖發現影響政府誠信的社會因素和影響社會誠信的政府因素。研究認為,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典范,社會誠信是政府誠信的基礎。政府要通過完善政府誠信制度,健全政府誠信管理機制來促進自身誠信,為社會做好表率。政府要通過完善社會誠信法律法規,推動信息公開和加強監管來促進社會誠信,為政府誠信營造良好的社會制度、文化環境。最后,政府還要培育、發展健康強大的公民社會,使之成為制約政府,防范政府失信的強大力量,在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的良性互動中實現政府誠信存量的不斷增加。
《政府誠信評價與建設》是在作者之前主要進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一次嘗試進行實證研究。本書設計指標,擬定問卷開展國內外調查,在評價政府誠信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政府誠信的對策建議。本書是國內一本對政府誠信進行定量分析的專著,也是國內一本在國內和國外開展政府誠信比較研究的專著。
誠信是一個人類社會與生俱來并與其共始終的日久而彌新的話題,是人類社會井然有序生活的規律使然。從發生學視角考察,誠信先于或先在于作為國家機構的政府的產生和存續,并且與作為國家機構的政府誠信互動,由此推進人類社會誠信建設與社會文明的健康發展。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了“把誠信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誠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習近平同志強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政務誠信是“三大誠信”體系建設的核心,政府言而有信,才能為企業經營做出良好示范,更有利于推進社會誠信建設與提高。由是觀之,本書特為此而作。
誠信及社會誠信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在其歷史進程中,作為國家機構的政府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不可或缺的主導地位,政府是否誠信及其政府誠信的主導程度如何,直接影響社會誠信及其社會誠信程度。然而,由于人性的弱點及制度的缺陷所致,政府失信往往是一種常態。建設政府誠信,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任務,而這一任務在當下的中國顯得尤為緊迫。當前,社會上普遍認為我國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誠信危機,但究竟多嚴重,還缺乏度的測量。哪些是誠信最為缺失的領域,什么原因導致了誠信的缺失,也需要實證研究進一步驗證。此外,政府誠信和社會誠信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影響政府誠信建設的社會誠信因素有哪些?如何通過著力于社會誠信進而推動政府誠信建設?反過來,影響社會誠信建設的政府誠信因素有哪些?如何通過著力于政府誠信進而推動社會誠信建設?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我們在參考世界經合組織、透明國際和全球誠信關于政府誠信評價指標的基礎上,設計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政府誠信和社會誠信評價指標體系。為了運用和檢驗這個指標體系,我們于2013年在上海、杭州、廣州、武漢、貴陽、哈爾濱6個樣本城市,2014年在上海和美國圖森開展了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資料的整理,我們設計的指標體系所具有的有效性及使用價值得到了檢驗和證明。通過分析調查數據,我們發現了政府誠信比較突出的問題。在文獻述評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政府誠信與社會誠信正相關關系的理論模型。利用調查數據進行結構方程分析,得到了以下結論:政府越誠信,社會也越誠信;社會越誠信,政府也越誠信。
政府誠信不應當是抽象的,而應當是十分具體的。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表率和示范。解決政府誠信面臨的問題,建設政府誠信,首先和主要的是靠政府自覺的行為。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政府基本政治制度建設;第二層面是政府誠信管理機制建設;第三層面是政府大廈里政府人——各級公務員的建設。政府誠信制度和政府誠信管理機制只有內化為政府人——每一個公務員日常的誠信行為,才能真正實現政府誠信。由是觀之,政府誠信說到底或歸根結底是政府人的誠信。亦即政府誠信的責任和使命應該內化為每一個政府人的責任和使命。
政府除了自覺建設自身的誠信外,還需要主動引導和幫助社會建設誠信。因為社會誠信是政府誠信的基礎,社會誠信孕育政府誠信。政府公務員在成為公務員之前要經歷較長的社會化過程,家庭的誠信教育和學校的誠信教育會對政府公務人員誠信觀念養成發揮很大的影響。政府成員身邊人的誠信行為會成為他們相互之間直接或間接學習效仿的對象。社會的誠信道德風貌也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能一直與誠實相伴,與守信為伍,在成為政府的一員之后,誠信履職的可能性也較高。
從國際經驗看,社會誠信建設有歐洲模式和美國模式。歐洲模式由政府主導,美國模式重視市場。考慮到我國國情,我國的社會誠信建設初期選擇了歐洲模式。但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政府監管、企業自由經營的市場模式日益成為主流。因此,未來我國政府應將繼續推動社會誠信建設的重心放在完善制度、信息公開和加強監管層面上。
社會誠信文化的繁榮需要政府加強正式制度建設,也需要家庭、學校和社區發揮積極作用。社會個人之間、組織之間充分競爭和重復博弈機制也是培育誠信文化的有效途徑。
緒論
第一節 國外政府誠信研究現狀
一、如何理解政府誠信
二、公務員誠信意識和能力
三、政府誠信管理
四、政府誠信制度
五、政府誠信環境
六、評價政府誠信
第二節 國內政府誠信研究現狀
一、研究成果概況
二、研究視角多元
三、主要研究內容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比較和國內研究展望
一、國內外研究比較
二、國內研究的展望
第四節 研究的意義、內容、方法和主要概念界定
一、研究的意義
二、主要研究內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主要概念界定
第一章 政府與誠信:邏輯與歷史
第一節 “誠信”界說
一、誠信的基本內涵
二、誠信在倫理體系中的地位
三、誠信的價值表現
第二節 誠信的起源及其秩序調節功能的有限性
一、誠信的起源及其秩序調節功能
二、自發性秩序的局限
第三節 政府倫理職能的歷史產生及理論探究
一、誠信道德的法律化
二、中國傳統的政府倫理職能思想
三、西方政府倫理職能思想的流變
第四節 中西方政府誠信思想和理論
一、中國先秦時期的政府誠信思想
二、西方的政府誠信理論
第二章 政府誠信評價:指標設計與實踐應用
第一節 政府誠信評價:國外研究和實踐
一、世界經合組織(OECD)的公共部門誠信框架及評價
二、透明國際的國家誠信系統
三、全球誠信開展的誠信評價
四、對中國政府誠信評價的思考
第二節 我國政府誠信評價指標設計
第三節 2013年我國6個城市政府誠信實證調查
一、問卷發放和回收的基本情況
二、政府誠信評價結果描述性統計分析
第四節 2014年中國上海和美國圖森政府誠信實證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二、政府誠信評價結果數據描述性統計分析
第五節 我國政府誠信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意識層面
二、組織層面
三、制度層面
四、行為層面
第三章 政府誠信與社會誠信的關系
第一節 政府誠信與社會誠信關系的理論假設
第二節 社會誠信現狀的實證調查
一、2012年國內樣本城市實證調查
二、2014年中國上海與美國圖森社會誠信實證調查
第三節 政府誠信與社會誠信關系的結構方程模型
一、潛變量與觀測變量
二、數據處理與可靠性分析
三、模型1:驗證政府越誠信,社會越誠信
四、模型2:驗證社會越誠信,政府越誠信
五、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四章 政府自覺:完善政府誠信制度,健全政府誠信管理機制
第一節 西方國家政府誠信制度的構建與演變
一、憲政制度
二、政府首腦和議員的選舉制度
三、公共財政制度
四、政府審計制度
五、政府采購制度
六、政府信息公開制度
七、政治監督制度與社會監督制度
第二節 完善我國政府誠信制度的路徑
一、樹立憲法權威,推動法治進程
二、強化立法機關的制約監督權力
三、增強司法機關(法院)的獨立性
四、擴大競爭性選舉的范圍
五、增強審計機關的權威性
第三節 政府誠信管理機制:國際經驗和我國實踐
一、誠信管理模式和OECD(世界經合組織)的誠信管理原則
二、政府誠信管理的結構
三、政府誠信管理的工具
第四節 健全我國政府誠信管理機制的思考
一、整合機構,職能更加集中統一
二、強化力度,從道德自律向法律約束轉變
三、重視培訓,加強學習的多樣化和常態化
四、防控風險,重在權力制衡和利益沖突管理
五、設置誠信年金,豎起經濟利益防腐墻
六、完善誠信檔案,奠定公平選拔基礎
七、保護舉報,加強線索管理和平臺建設
第五章 社會誠信建設中的政府作用:國際經驗和國內探索
第一節 國際經驗:政府主導抑或自由市場
一、政府和中央銀行為主導的歐洲模式
二、美國模式
第二節 從無到有:中央政府致力于宏觀指導和規則制定
第三節 歷史回眸:地方政府的實踐與探索
一、成立社會信用建設的領導機構和日常執行機構,為社會信用建設有序推進提供組織保障
二、制定建設規劃,明確階段性目標和任務,有序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工作
三、制定信用行業的地方性法規,規范信用行業健康發展
四、推動成立有關行業組織、社會組織,促進行業自律,促進誠信教育和信用文化傳播,鼓勵社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五、推動數據庫平臺和相關網站建設,促進信息公開
六、政府帶頭使用信用產品和服務
七、推進市場建設和信用服務行業發展
八、推動公民誠信倫理建設,培育社會誠信文化
第四節 不足與展望:政府繼續推動社會誠信建設的職能定位
一、完善信用相關的法規體系
二、加強監管
三、加強政府信息公開
第六章 社會推動:非政府組織在誠信建設中的作用
第一節 重復博弈:非政府組織促進社會誠信
一、指導規約,警示評價
二、理念倡導,互動交往
第二節 自我監管:非政府組織加強自身誠信
一、美國慈善信息局
二、慈善導航員網站
第三節 合作制衡:非政府組織推動政府誠信
一、支持華盛頓責任和倫理公民聯盟
二、反對政府浪費公民聯合會
三、有效政府中心
四、政府責任計劃
五、真相核查
六、Janaagraha公民與民主中心
第四節 美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經驗
一、美國政府對非政府組織的管理經驗
二、非政府組織內部治理的經驗
第五節 管促平衡: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策略
一、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現狀
二、非政府組織發展策略
第六節 公民社會發展與政府誠信建設的未來展望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