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是深刻影響二十世紀中國的壯麗史詩,而紅一、二、四方面軍的長征路,正是中國*奇美的風景地帶。
作者不辭辛苦重走長征路,前前后后行程二萬多里,從旅行見聞與歷史回溯的角度,將瑞金、興安、麗江、赤水、松潘等重要的長征途經地串成一線,展現了八十多年前長征將士們在中華大地上所譜寫的人類英雄主義的壯歌;以空間與時間為線索,讓人們在欣賞長征路上美麗景色的同時,完成對這一紅色之旅的人文閱讀和體驗。
前言: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今日,站在歷史的角度,審視19341936年:時隔八十年,長征,仍然如一道閃電,劃破中國現代史的夜空,讓人震撼不已;時隔八十年,長征,依舊是一條激
流,激蕩著每個華夏兒女的心扉,讓人感慨萬千;時隔八十年,長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戰鼓,催人雄起奮進。
紅軍長征的解讀意義偉大而豐富。長征,確實永遠是中國革命的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長征,從哲學層面講,它是再生之獄;從時代意識上講,它是與時俱進;從發展的眼光看,它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從團隊管理上看,它是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從民族精神上看,它是民族之魄、中華之魂;從黨的歷史進程上講,它是濃抹重筆、曲折中前進;從人生體驗上講,它是人生的洗禮;從國際視野看,它是人類的遠征史詩。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站在地理的角度,在空間的旅行上,在中國沒有什么比長征沿途的風景名勝更讓人意想不到和令人驚嘆不已的了。紅色旅游的發展目標要培育形成的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其中長征地帶就占了4個區。
長征路,是八十年前的長征在地球上留下來的紅飄帶;長征路旅游,要突出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和扶貧功能。紅色基因,是八十年前的長征留給長征地帶的遺傳因子,要使紅色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站在紅色旅游的角度,筆者利用假日,不辭辛苦,多次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之長征路》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長征路,
不僅深刻記載二十世紀的壯麗史詩,還是中國最美麗的風景地帶,長征路上的風景是有魂魄的!都t色旅游之長征路》,不僅是假日對地理的行走,更是平日對歷史的回眸。紅色旅游,讓我們感到,歷史不是風干的標本,透過骨質仍見其熱血沸騰。
長征,永遠在路上。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劉 弘
2016年7月于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