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5章,分別是色彩和色彩構成概述、色彩的基本知識、色彩的設計理論、色彩的心理效應、色彩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其中對色彩構成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與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后續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及各類培訓機構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
色彩構成作為藝術設計基礎中的三大構成之一,同時又作為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藝術設計學科課程結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具有啟發性效應,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與專業潛能的訓練具有獨特的作用。色彩構成作為藝術設計的重要基礎理論,首先關注的是人對色彩的知覺與心理效果,是在科學的色彩原理指導下,利用不同的色彩元素組合傳達情感,創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以滿足人的色彩審美需求。色彩構成重視的是總結歸納在探索色彩規律過程中的手段與經驗,而不傾向于結果的產生。色彩構成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對于視覺藝術形式的創造性思維方式。
色彩構成的形成與發展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歷史寫照,從1666年牛頓發現三棱鏡分光的光譜學說開始,拉開了近代色彩學研究的序幕。現代色彩教學體系始現于1919年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由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創立,其主張理性研究色彩本質規律,通過系統的色彩理論體系教育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對現代色彩構成體系的發展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日本受到包豪斯設計思想和教育思想體系的影響,至20世紀50年代色彩教學體系在日本逐漸發展為獨立的“色彩構成”專業課程。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內地從中國香港和日本引進了色彩構成等設計基礎課程,1978年,廣州美術學院的尹定邦教授借鑒中國香港和日本的構成教育方法和手段,制定了一門較為系統的《色彩構成》課程講義,作為設計基礎中的色彩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時至今日,色彩構成已成為我國藝術設計專業不可或缺的基礎核心課程,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設計領域,如平面設計領域、室內環境設計領域、服裝設計領域、工業設計領域、網頁設計領域、建筑繪畫領域等。設計的理念也日新月異,新觀念、新技術和新手段的加入拓寬了色彩構成的審美領域,也豐富了色彩構成的表現手法。這就要求新的色彩構成教材必須根據現代的設計審美標準,給予色彩構成以新的內涵,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本書由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趙佳和沈陽工學院徐冰擔任主編,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李曉旭、西南民族大學伍稷偲、黑龍江工程學院昆侖旅游學院張爽爽擔任副主編,其中趙佳負責第1章、第2章、第4章第二節、第5章第一節和第二節的撰寫,徐冰負責第3章的撰寫,李曉旭負責第5章第三節和第四節的撰寫,伍稷偲負責第4章第一節和第三節的撰寫,張爽爽負責資料整理。本書編者都是具有多年豐富教學經驗和藝術設計經驗的高校一線教師,他們來自國內不同的地域,依托不同的教學環境,所編寫的各個章節都有獨到之處。同時,本書列舉了大量學生作品,旨在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色彩的規律。另外還選取了世界設計大師的優秀作品和各個設計行業的優秀范例,目的在于開闊學生的設計視野,提高其鑒賞能力和想象力,促進理論知識的消化,把單調乏味的基礎訓練課題轉換為生動的、符合現代設計觀念要求的教學內容。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和時間的限制,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專家、同行及讀者批評指正。
趙佳
2017年8月
第1章 色彩和色彩構成概述 1
第一節 關于色彩 2
一、對色彩的認識 2
二、繪畫色彩和設計色彩 6
1.繪畫色彩 7
2.設計色彩 11
第二節 色彩構成的基本認識 12
一、色彩構成的起源與發展 12
二、色彩構成的概念 14
三、學習色彩構成的目的和意義 14
第2章 色彩的基本知識 17
第一節 光與色 18
一、光 18
1.光譜 18
2.全色光、復色光與單色光 19
3.可見光譜與不可見光譜 19
二、光源色 20
三、物體色 20
第二節 色彩的分類與要素 22
一、色彩的分類 22
1.有彩色與彩色 22
2.同類色 22
3.近似色 23
4.中差色 23
5.對比色 23
6.互補色 23
二、色彩的三屬性 23
1.色相 24
2.明度 24
3.純度 25
三、色彩推移 26
1.色彩推移的分類 26
2.色彩推移的基本構圖形式 30
第三節 色彩的體系 36
一、色相環 36
1.牛頓色相環 36
2.伊頓色相環 36
3.蒙塞爾色相環 37
4.奧斯特瓦爾德色相環 37
二、色立體 38
1.蒙塞爾色立體 39
2.奧斯特瓦爾德色立體 39
第3章 色彩的設計理論 45
第一節 色彩對比 46
一、色相對比 46
二、明度對比 47
三、純度對比 49
四、面積對比 52
五、冷暖對比 53
六、形態對比 54
七、肌理對比 55
八、位置對比 55
第二節 色彩調和 62
一、統一性調和 63
1.同一調和 63
2.類似調和 64
二、對比性調和 65
1.秩序調和 65
2.混色調和 66
3.平衡調和 66
4.間隔調和 66
第三節 色彩混合 70
一、色彩的正混合 70
二、色彩的負混合 71
三、色彩的中性混合 71
1.旋轉混合 72
2.空間混合 72
第四節 色彩采集與重構 77
一、色彩采集 77
1.自然色彩 77
2.人工色彩 78
3.中國傳統藝術品 78
4.民間藝術品 78
5.西方繪畫藝術作品 78
二、色彩重構 79
1.色彩的處理 79
2.色面的處理 79
第4章 色彩的心理效應 85
第一節 色彩的感知覺 86
一、色彩的冷暖感 86
1.色相對冷暖色的影響 86
2.明度對冷暖色的影響 87
二、色彩的空間感 87
1.色彩的膨脹與收縮 87
2.色彩的前進與后退 89
三、色彩的輕重感 90
四、色彩的軟硬感 91
五、色彩的味覺與嗅覺 92
1.色彩的味覺 92
2.色彩的嗅覺 93
第二節 色彩的情感 97
一、色彩聯想 97
1.具象聯想 97
2.色彩的抽象聯想 99
二、色彩的情緒 100
1.愉悅的色彩 100
2.哀傷的色彩 101
3.興奮的色彩 102
4.躁動的色彩 102
5.安靜的色彩 102
三、色彩的音樂感 103
四、色彩的宗教與神秘感 105
五、色彩的華麗與樸素 106
第三節 色彩的性格 112
一、紅色 112
二、藍色 112
三、黃色 112
四、綠色 113
五、橙色 113
六、紫色 114
七、棕色 114
八、黑色 114
九、白色 115
第5章 色彩與生活環境的關系 117
第一節 色彩與視覺環境的關系——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例 118
一、招貼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119
二、標志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122
三、包裝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126
第二節 色彩與居住環境的關系——以空間設計為例 129
一、建筑設計 129
二、室內設計 135
第三節 色彩與服飾的關系——以服裝設計為例 141
一、服裝色彩配色 141
二、服裝色彩搭配對視覺的引導作用 143
1.服裝色彩搭配的冷暖感 144
2.服裝色彩搭配的輕重感 144
3.服裝色彩搭配的前進感與后退感 145
4.服裝色彩搭配的擴張感與收縮感 145
5.服裝色彩搭配的華麗感與質樸感 145
三、服飾設計的流行色應用 146
1.流行色與服飾之間的關系 146
2.科學的利用流行色設計服飾 147
第四節 色彩與生活用品的關系——以產品設計為例 151
一、色彩對比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151
二、色彩調和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152
三、色彩的心理效應與產品設計 153
四、典型產品外觀設計的用色規律 155
參考文獻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