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經典》叢書
本叢書是著名學者漢默頓代表品,選目精當、體裁多樣,有如精心烹飪的思想盛宴,包括了西方哲學、宗教、歷史和自然科學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經典著作。
漢默頓在深刻把握原著精髓的基礎上,選取其中重點篇章加以整理,使得博大精深的思想明白曉暢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完整體現了他所追求的讓讀者“只要用心地花上一二十分鐘時間,就能基本了解原書主要思想”的主旨。
適讀人群 :青少年、專家、學者
徐友漁:我從親戚那里得到漢默頓編的《西方名著提要》(哲學、社會科學部分),立即愛不釋手、反復閱讀。這是一本編輯、選材非常好的書,把從蘇格拉底到尼采的整個西方哲學思想的發展脈絡提綱挈領地展現給讀者。這本書中,吸引我的是柏拉圖關于洞穴中影子的比喻,以及羅馬哲學家兼皇帝安東尼的“冥想錄”,它們比散文更優美,比詩歌更有詩意。因為有這個良好的開頭,我以后閱讀哲學時感到思辯性抽象和枯燥的時候少,享受詩性愉悅的時候多。
竇桂梅:我們常說“教師應當是給學生開書單的人”,但誰又應當是為教師開書單的那個人?這本書就像一本經典名著的目錄,用忠實于原著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100部思想名著,內容涵蓋哲學、宗教、歷史、自然科學等領域。閱讀它,是一次真正的思想盛宴。
葉自成:入選“對我zui有影響的幾本書”書單。
[英]約翰·亞歷山大·漢默頓
1871-1949
著名學者、百科全書式的作家,被譽為“英國已知的大部頭參考書成功的創作者”。他一生著述頗豐,多為百科全書或世界史類的知名著作,其中親自編纂的《哈姆斯沃斯大百科全書》在國外已暢銷1200萬冊。
漢默頓格外注重思想普及,致力于人類文化知識的整理,《西方文化經典》叢書是他看重的,也是流傳廣的西方文化經典普及著作。
目錄
1�6�9 �6�9 伽利略 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
�6�9 �6�9 世界體系的對話�6�9
9�6�9 哈維 心血運動論�6�9
16�6�9 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6�9
25�6�9 布封 自然史�6�9
33�6�9 拉馬克 動物學哲學�6�9
42�6�9 居維葉 地球的表面�6�9
49�6�9 洪堡 宇宙�6�9
58�6�9 戴維 化學哲學原理�6�9
66�6�9 法拉第 蠟燭的化學史�6�9
75�6�9 赫歇爾 天文學綱要�6�9
84�6�9 萊伊爾 地質學原理�6�9
92�6�9 達爾文 “貝格爾號”旅行記�6�9
101�6�9 達爾文 物種起源�6�9
117�6�9 斯賓塞 生物學原理�6�9
126�6�9 海克爾 人類的進化�6�9
136�6�9 海克爾 宇宙之謎�6�9
145�6�9 福勒爾 昆蟲的感覺�6�9
153�6�9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論
164�6�9 貝特森 孟德爾遺傳原理�6�9
171�6�9 基思 人類的古老歷史�6�9
182�6�9 愛因斯坦 相對論——狹義說與廣義說
193�6�9 �6�9 譯后記
查看全部↓
蠟燭的化學史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盡管法拉第在生前已經很有名氣,但是他的聲譽在死后才被認同。他的研究確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毫無疑問,他是現代電子科學的奠基者。法拉第非常擅長演講。他在皇家學院每年為青少年聽眾舉辦的一系列圣誕科普講座中,《蠟燭的化學史》是最著名的一篇。這篇文章中有大量的實驗和例證,它是由法拉第于1860年至1861年間的六次圣誕科學講座的講稿匯集而成。
1. 蠟燭及其火焰
統領宇宙任何一部分的規律,都可以在蠟燭的化學史現象中看到。如果想要研究自然哲學,那么從研究蠟燭的燃燒入門最好不過了。孩子們,我必須首先告訴你們蠟燭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其中的一些材料是非常稀奇的東西。我現在手中有少量的木材,它們是非常易燃的樹枝。現在你們看到的是來自愛爾蘭一些沼澤地帶的一種非常稀有的物質,它的名字叫“蠟燭木”——一種上好的優質木料,既堅硬又強韌,這種木材顯然是一種非常好的抗力材料,而且它的可燃性非常好,在燃燒時,它們發出明亮的光芒,就像蠟燭一樣。所以,只要人們找到這種木材就會把它們劈成小塊做成火把。這種木材很好地說明了蠟燭具有的一般性質。燃料、使燃料能夠在一定的場所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以及向發生作用的場所有規律地、逐漸地提供空氣,這是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滿足這些條件后,木材就會產生熱和光,實際上,這根木柴就成了天然的蠟燭。
但是我們必須談談市場上售賣的蠟燭。我這兒有一對被大家稱為蘸蠟的蠟燭。蘸蠟的制作方法是這樣的:先準備一塊棉紗,把棉紗懸掛起來浸泡到熔化了的牛油里,然后把棉紗拿出來冷卻片刻;再把棉紗浸泡到牛油里,就這樣反復循環,直到棉紗的周圍都裹上了牛油為止。但是,你們知道,蠟燭現在是干凈的,并不像普通的牛油蠟燭那樣油膩,即使你把燭淚用手刮掉并弄碎,也幾乎不會把你的手弄臟。
現在我手里拿的蠟燭叫硬脂蠟燭,它是由牛油制成的硬脂做成的。我這里還有一支鯨油燭,是由抹香鯨的油提純后做成的。黃蜜蠟和精制蜜蠟也可以用來制成蠟燭。這兒有一種稀奇石蠟,部分石蠟是用愛爾蘭沼地里的石蠟做成的。我這兒還有一種朋友從日本帶回的蠟燭,它是由一種新工藝制成的。
接著,我們講講蠟燭的光。我們來點上一兩根蠟燭,讓它們燃燒,履行它們應有的功能。你會發現蠟燭和油燈有很大的不同。油燈的工作原理是:先把油灌進盛油的器皿里,放上一根燈芯或者人工制成的棉紗,然后點燃燈芯的上部。當火焰沿著棉紗下降時,它會停住,但是它會繼續在油面上的那一段棉紗上燃燒。你們肯定會問,油為什么不能自己燃燒而要跑到棉紗頂上才能燃燒?我們馬上可以調查其中的原因,但是在蠟燭的燃燒中,有比這個更奇妙的現象。蠟燭由固體物質組成,不需要器皿來盛放它,那么,為什么這種固體物質可以提供火焰燃燒的條件?或者說,當它被熔成液態時,是怎么保持在一起的?這是關于蠟燭的一個很奇妙的現象。
在蠟燭燃燒的過程中,你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個美妙的杯狀凹形。隨著空氣進入蠟燭,空氣會被蠟燭產生的熱流向上推,這樣,蠟、油或其他燃料的各個側面都在空氣的包圍中被冷卻,邊緣部分就會比中心部分更冷。在中心部分,隨著火焰沿著燭芯向下蔓延直到它停住的地方,這樣,離火焰較近的油就會熔化,而外面的部分不會熔化。如果我只讓氣流從一方通過,那么蠟燭形成的杯子就會傾向一方,而液態的油也會溢出來,這是因為地球引力把世界聯系在一起,并讓液體始終保持在水平位置。
所以,你們可以看到,杯狀凹形是通過絕對勻稱的上升氣流在各個方向同時起作用而形成的,也是這種氣流讓蠟燭的邊緣部分保持冷卻的狀態。如果蠟燭沒有形成這種杯狀凹形的屬性的話,那么任何燃料都不能用來制作蠟燭,除了愛爾蘭沼澤地的木料以外,因為那種木料本身像一團海綿,能很好地保持自己的燃料。
你們現在就能明白,為什么那些美麗的槽紋蠟燭在燃燒時并不好看,這種蠟燭在形狀上是不規則、不連續的,所以它在燃燒時形成的杯狀凹形就沒有那種構造非常好的邊沿,杯狀凹形是蠟燭很好看的地方。我希望你們明白,任何東西只有它完美展現出來的過程(也就是它的功能)才是它最美妙的地方。對我們最有利的并不是最好看的東西,而是最能發揮作用的東西。這種好看的蠟燭并不適合用來燃燒,因為上升氣流不均勻,它就會形成難看的杯狀凹形 。
當滴滴燭淚從蠟燭的邊緣流下時,就會使一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厚,這就是上升氣流在發揮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隨著蠟燭繼續燃燒,燭淚會固定在某個位置上,形成一個小柱子粘在蠟燭的側面。這是因為,當小柱子比其他的蠟或燃料升得更高時,它周圍的空氣就能更好地與其接觸,它就會冷卻得越快,就能更好地抵抗逼近的熱力的作用。
正如許多其他的事物一樣,蠟燭在燃燒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意外和差錯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啟發,如果不發生這些意外的話,我們就學不到這些知識。你們一定要記住,不管什么時候遇到什么結果,尤其是當結果不同尋常時,你們應該問:“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結果?”總有一天,你們會找出原因。
在蠟燭燃燒的過程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火焰是以什么方法從杯狀凹形出來達到燭芯并上升到燃燒的地方去的。你們也知道,由蜜蠟、硬脂或鯨油制成的蠟燭在燭芯燃燒時,產生的火焰不會跑到蠟或其他材料上去并將其熔掉,而是保持在它自己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火焰被下面的熔液隔開了,它們無法侵犯杯狀凹形的邊緣。
蠟燭的各個部分自始至終都能互相協作,我想不出比這更美好的關于協調的例子了。那樣的可燃物在燃燒過程中從來不受火焰的影響,那是非常美麗的景象。尤其是當你知道火焰的威力有多大,當火焰碰到蠟燭時,它可以把蠟燭毀滅成什么樣子,甚至會把它熔化得面目全非,這時候你就會對靜靜燃燒的蠟燭心生敬畏了。
但是火焰是怎樣得到燃料的呢?這一點也非常有意思。是一種毛細管的吸引作用把燃料輸送到燃燒的地方,燃料并不是亂七八糟地積聚在那里,而是巧妙地積聚在燃燒的中心。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