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共分三個部分:緒論、創造性思維、創新方法,重點介紹了思維定勢、方向性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與批判性思維五種創造性思維,以及智力激勵法、設問法、列舉法、類比法、組合法、TRIZ創新方法基礎等六種常見的創新方法。結合各章內容設置了教學目標案例拓展閱讀思考題等欄目,結構合理、內容充實、案例豐富。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激發潛在的創新能力,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啟發性!秳撛煨运季S與創新方法》可作為高等學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通識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各界人士的參考用書。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十九大報告中50余次強調創新,深刻闡釋了創新對于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關鍵引領地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朽動力,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近年來,我國日益重視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強和完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將創新發展確定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強調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家、各級地方政府及其他創新主體不斷加大對創新的投入力度。創新是一個人國家和民族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同樣對于個人的發展也意義非凡?v觀古今,能夠在各個領域做出巨大成就的人都具備善于創新和創造的共同特征。創新是融責任、勇氣、方法、態度、精神于一體的實踐,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循序漸進的培養、融合專業的實踐。2015年5月,國務院專門出臺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集創新創業課程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現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比例顯著增加的教育教學改革目標?梢姡咝撔聞摌I教育改革與探索時不我待。多年來,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課程一直作為實驗班的必選課開設,隨著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整體推進,該課程已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系列課程之一,是本科學生的必修課。本書就是為適應本科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的能力培養而編寫的。它是一門融知識性、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本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實用性。本書注重從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出發,教材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入大量創新方法和貼近生活的應用案例,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和方法在應用中的價值。第二是可讀性。本書側重于基本理論和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真正體會到什么是輕松學習、快樂學習。第三是啟發性。本書力求打破學科界限,注重從當前社會實際出發,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激發每一個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開發其創造性思維。本書分為緒論、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方法三個部分,由張德琦擔任主編,具體分工:張德琦、何嬌撰寫第一章,高興軍撰寫第二章和第十一章,石元博撰寫第三章,劉鑫撰寫第四章,劉偉撰寫第五章,何嬌撰寫第六章,賈馮睿撰寫第七章,陳青鶴撰寫第八章,張德琦撰寫第九章和第十章。張德琦對全書進行統稿和審定。本書的編者在遼寧石油化工大學主要從事創新相關課程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工作。在撰寫過程中,吸收了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參閱了大量國內外有關創新的教材、著作、文獻及網絡資料,吸收了其中不少有益見解和經典案例。本書在出版過程中還得到了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致以誠摯的謝意!由于水平所限,書中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以使本書不斷充實和完善。編者2018年1月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創造與創新1
第二節創造性思維14
第三節創造性思維的特征16
第四節創造性思維的過程22
思考題27
第一篇創造性思維
第二章思維定勢/29
第一節從眾型思維定勢34
第二節書本型思維定勢38
第三節經驗型思維定勢40
第四節權威型思維定勢44
第五節思維定勢的突破46
思考題53
第三章方向性思維/55
第一節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55
第二節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62
第三節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70
思考題85
第四章形象思維/87
第一節形象思維87
第二節想象思維88
第三節聯想思維92
第四節直覺思維98
第五節靈感思維102
思考題108
第五章邏輯與批判性思維/109
第一節邏輯思維110
第二節邏輯思維方法117
第三節批判性思維123
第四節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129
思考題134
第二篇創新方法
第六章智力激勵法/135
第一節智力激勵法概述135
第二節智力激勵法的作用137
第三節典型方法頭腦風暴法139
思考題159
第七章設問法/160
第一節設問法概述160
第二節典型方法奧斯本檢核表法163
第三節引申方法175
思考題185
第八章列舉法/186
第一節列舉法概述186
第二節典型方法屬性列舉法187
第三節引申方法193
思考題209
第九章類比法/210
第一節類比法概述210
第二節典型方法綜攝法223
第三節引申方法227
思考題236
第十章組合法/237
第一節組合法概述237
第二節典型方法形態分析法246
第三節引申方法250
思考題263
第十一章TRIZ創新方法基礎/264
第一節TRIZ理論的起源與發展264
第二節TRIZ理論的重要概念268
第三節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273
第四節TRIZ理論的體系結構275
第五節物理矛盾及解決原理277
第六節技術矛盾及解決原理285
思考題297
參考文獻/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