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與免疫學》是高職高專藥學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本教材根據藥學類專業培養目標編寫,其深度與廣度均能很好地契合高職高專層次的教學需求。全書分為微生物基礎知識、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免疫學、實訓項目及附錄五部分,包括理論知識及實訓項目,主要內容涉及細菌等八大類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消毒滅菌方法、微生物遺傳變異與菌種保藏技術、藥品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來源與控制、藥物的抗菌試驗、藥品的無菌檢查及微生物限度檢查、機體的兩大免疫防御機能、超敏反應及免疫學的應用等。實訓項目具有代表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能提高學生的各項基本操作及微生物綜合應用技能;目標檢測能輔助學生復習鞏固學習內容,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與免疫學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本書配有電子課件,可從www.cipedu.com.cn下載使用。本教材適用于高職生物制藥技術、藥學、藥品生產技術、中藥等專業使用,也可供相關行業技術人員作為參考用書。
微生物與免疫學是高職藥學類各專業的重要必修課程,本書的編寫本著從教學需求及高職藥學類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其編寫宗旨是夯實技能、服務專業、對接崗位;其特色是盡可能集基礎性、適用性、科學性、先進性、崗位實用性于一體。教材內容選擇的原則是在微生物、免疫與藥學關系的框架內組織內容,以微生物應用技能為主要線索,充分考慮高職藥學類學生的層次、專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調整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保留了本學科應掌握的基本的理論知識及實用技術,精簡其中理論性太強、艱深陳舊及高職層次從業人員較少涉及的內容,以行業最新法規標準,如2010年版《GMP》、2015年版《中國藥典》為指導,參考實際職業崗位的規范,編寫相關章節,選編了實際工作中應用廣泛、學校實訓條件下可以開展的實訓項目。編寫過程力爭將學科發展中的前沿知識和最新用途滲透到相關章節,在每章最后附有目標檢測,便于學生課后復習和自我檢查。本教材內容包括八章、十個實訓項目以及緒論和附錄,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微生物基礎知識,闡述了各類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微生物的人工培養、消毒滅菌方法及遺傳變異與菌種保藏;第二部分為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介紹藥品生產過程中微生物污染的來源與控制、藥品微生物學檢查方法以及微生物制藥;第三部分為免疫學,簡單介紹了免疫學基礎知識及其應用;第四部分為實訓項目,包括普通光學顯微鏡使用等十個實訓項目;第五部分為附錄,包括微生物限度標準以及空氣、水微生物檢查方法,最后還附有部分檢測目標答案。其中,緒論和第六章由孫春燕編寫;第一章和附錄由祝玲編寫;第二章由黃智璇編寫;第三章由杜敏編寫;第四章由別運清編寫;第五章由葉曼紅編寫;第七章由張浩編寫;第八章由陳秀梅、李洪淼編寫;實訓項目由韓瀟、張浩、陳秀梅、李洪淼共同編寫。全書最后由孫春燕統稿。因編者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懇請使用本教材的廣大師生批評指正。編者2017年10月
緒論
【學習目標】1
一、微生物的概念與特點1
二、微生物的分類與命名3
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
四、微生物學發展簡史6
五、微生物與醫藥行業的關系11
【本章小結】11
【目標檢測】11
第一部分微生物基礎知識
第一章微生物概論
【學習目標】14
第一節細菌14
一、細菌的形態與大小14
二、細菌的結構16
三、細菌的繁殖方式與生長規律23
四、細菌的致病性25
第二節真菌29
一、真菌的生物學特性30
二、真菌的繁殖方式32
三、真菌的抵抗力35
四、真菌與人類的疾病36
第三節病毒37
一、病毒的形態結構及化學組成37
二、病毒的增殖40
三、病毒的抵抗力43
四、病毒的致病作用43
第四節其他原核細胞型微生物45
一、放線菌45
二、螺旋體47
三、支原體48
四、衣原體50
五、立克次體51
第五節常見的病原微生物52
一、常見病原性細菌52
二、常見病毒54
三、常見致病性真菌57
【本章小結】58
【目標檢測】58
第二章微生物的人工培養與鑒別
【學習目標】62
第一節微生物的營養62
一、微生物的化學組成62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質62
三、微生物營養物質的吸收方式64
第二節微生物的人工培養65
一、微生物的培養條件65
二、培養基67
三、微生物的生長現象70
第三節微生物鑒別的一般方法72
一、個體形態結構特征72
二、群體培養特征72
三、染色特性73
四、生化試驗74
五、血清學檢測77
【本章小結】77
【目標檢測】77
第三章消毒與滅菌
【學習目標】80
第一節物理方法81
一、熱力法81
二、輻射滅菌法83
三、過濾除菌法85
四、微波85
五、超聲波消毒法85
六、低溫抑菌法86
第二節化學方法86
一、常用消毒劑86
二、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89
三、化學消毒劑在藥品生產中的應用90
第三節高壓蒸汽滅菌法的滅菌效能驗證92
一、試驗器材92
二、確定滅菌參數93
三、驗證步驟93
四、注意事項94
【本章小結】94
【目標檢測】94
第四章微生物的遺傳變異與菌種保藏
【學習目標】97
第一節微生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97
一、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97
二、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98
三、非細胞結構微生物的遺傳物質98
四、質粒98
第二節微生物的變異現象100
一、形態結構變異100
二、菌落特征變異101
三、毒力變異101
四、耐藥性變異101
五、酶活力變異101
第三節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101
一、基因突變102
二、基因轉移與重組103
第四節菌種保藏與復壯103
一、菌種保藏的意義103
二、菌種保藏的原理及步驟104
三、菌種保藏機構104
四、菌種保藏方法104
五、菌種衰退與復壯107
【本章小結】108
【目標檢測】109
第二部分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
第五章藥品生產環節的微生物來源與控制
【學習目標】112
第一節概述112
一、微生物112
二、微粒112
三、熱原113
第二節藥品生產環節的微生物來源與控制114
一、原輔料114
二、工藝用水115
三、空氣117
四、廠房設施及環境120
五、生產人員121
六、包裝材料124
七、藥劑的消毒滅菌125
第三節藥品生產環節的微生物監測方法125
一、空氣潔凈度監測126
二、工藝用水衛生監測127
三、原輔料、中間產品、成品微生物檢查128
四、消毒滅菌效能驗證128
【本章小結】128
【目標檢測】129
第六章藥品微生物學檢查
【學習目標】131
第一節概述131
一、藥品微生物學檢查的意義131
二、藥品微生物學檢查的特殊性132
三、藥品微生物學檢查的要求133
第二節藥物的體外抗菌試驗139
一、藥物的體外抑菌試驗139
二、藥物的體外殺菌試驗141
三、影響體外抗菌試驗的因素141
第三節藥品的無菌檢查142
一、藥品無菌檢查總則142
二、無菌檢查方法145
第四節藥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148
一、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總則148
二、微生物總數檢查149
三、控制菌檢查153
四、微生物限度檢查結果判斷161
第五節活螨檢查161
一、螨的形態結構特征162
二、活螨檢查方法162
三、藥品的活螨檢驗方法163
四、活螨卵的檢驗方法164
【本章小結】164
【目標檢測】165
第七章微生物制藥
【學習目標】168
一、微生物發酵制藥的基本流程168
二、抗生素169
三、氨基酸171
四、菌體制劑173
五、其他利用微生物生產的醫藥產品173
【本章小結】174
【目標檢測】174
第三部分免疫學
第八章免疫學基礎
【學習目標】176
第一節抗原176
一、抗原的性能177
二、抗原的種類177
三、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77
四、醫學上重要的抗原178
第二節免疫系統179
一、免疫器官180
二、免疫細胞180
三、免疫分子183
第三節非特異性免疫188
一、機體的生理屏障188
二、非特異性免疫細胞的作用189
三、正常體液因素190
第四節特異性免疫191
一、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191
二、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193
三、機體的抗感染免疫196
第五節超敏反應196
一、Ⅰ型超敏反應197
二、Ⅱ型超敏反應198
三、Ⅲ型超敏反應200
四、Ⅳ型超敏反應202
第六節免疫學應用203
一、免疫預防與治療203
二、免疫學檢測技術204
【本章小結】208
【目標檢測】208
第四部分實訓項目
實訓一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微生物的形態觀察212
實訓二細菌染色技術217
實訓三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222
實訓四微生物的接種與分離技術228
實訓五微生物的分布測定技術234
實訓六藥物的體外抗菌試驗236
實訓七藥品的無菌檢查238
實訓八口服藥品的微生物總數檢查242
實訓九口服藥物的大腸埃希菌檢查245
實訓十凝集反應(玻片法測定ABO血型)250
第五部分附錄
附錄一《中國藥典》(2015年版)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254
附錄二空氣潔凈度檢測方法256
附錄三飲用水的微生物檢查262
附錄四常用染色液、試液、消毒液的配制264
部分目標檢測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