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課程群的方式將環境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有機結合起來,避免相關課程之間的重復,主要課程包括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固體廢物處理實驗、物理污染控制實驗等。在每個課程實驗中,分別涵蓋基礎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創新型實驗三個層次,三層次實驗課課時比例為3∶2∶1。書中內容以產學研合作為背景,根據產業的需求和技術的發展,著力體現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實際需要的現實性、科學技術發展的動態性。在編排上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實驗項目具有科學性、準確性和實用性。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本科教材使用,同時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由張莉、余訓民和祝啟坤主編的《環境工程實驗指導教程——基礎型、綜合設計型、創新型》是一本以環境工程專業為主、其他專業(環境監察、環境科學等)為輔的綜合實驗教材。實驗教學環節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本書以產學研合作為背景,意在體現基礎實驗技能化、綜合設計實驗訓練化、創新實驗能力化。系統地介紹了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任務與基本要求,較為全面地闡述了實驗設計的方法以及實驗數據處理的基礎知識。本書可供高等工科院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工科類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一章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基礎知識
第一節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教學目的
第二節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一、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課程體系和內容體系
二、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教學模式
三、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成績的評定
第三節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選題原則和基本要求
一、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選題原則
二、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基本要求
第四節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室的管理制度
第二章 實驗設計與實驗數據處理
第一節 實驗設計的方法
一、單因素實驗設計
二、雙因素實驗設計
三、正交試驗設計
第一章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基礎知識
第一節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教學目的
第二節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一、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課程體系和內容體系
二、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教學模式
三、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成績的評定
第三節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選題原則和基本要求
一、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選題原則
二、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基本要求
第四節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室的管理制度
第二章 實驗設計與實驗數據處理
第一節 實驗設計的方法
一、單因素實驗設計
二、雙因素實驗設計
三、正交試驗設計
四、正交試驗分析舉例——光催化氧化處理有機磷農藥廢水的正交試驗
第二節 實驗誤差的分析
第三節 實驗數據的處理
一、有效數字及其運算
二、數據處理方法
第三章 環境監測實驗
第一節 基礎型實驗
一、廢水懸浮固體和濁度的測定
二、色度的測定
三、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鉀法
四、生化需氧量的測定
五、氨氮的測定——納氏試劑比色法
六、空氣中懸浮顆粒物濃度的測定——重量法
七、水中磷的測定——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八、環境噪聲監測
第二節 綜合設計型實驗
一、污水和廢水中油的測定
二、校園空氣質量監測
三、廢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測定
第三節 創新型實驗
頭發中汞含量的測定
第四節 實驗思考題
一、基礎型實驗
二、綜合設計型實驗
三、創新型實驗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環境微生物學實驗
第一節 基礎型實驗
一、微生物的形態觀察
二、微生物的染色及測量
三、常用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
四、空氣中微生物的檢測
第二節 綜合設計型實驗
一、絮凝菌的篩選
二、絮凝菌的篩選及絮凝性能的研究
三、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生長情況的觀察與測定
第三節 創新型實驗
一、亞硝化細菌、硝化細菌的分離及氨氮耐受性實驗
二、電催化氧化?生化法處理染料廢水的研究
第四節 實驗思考題
一、基礎型實驗
二、綜合設計型實驗
三、創新型實驗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
第一節 基礎型實驗
一、自由沉淀實驗
二、混凝實驗
三、氣浮實驗
四、間歇式活性污泥法實驗模型
五、推流式長廊道曝氣池組合實驗裝置
六、曝氣設備充氧能力的測定實驗
七、離子交換實驗
八、活性炭吸附實驗
九、污泥比阻測定實驗
十、廢水可生化性實驗
十一、接觸氧化實驗模型
十二、電滲析除鹽實驗
十三、污泥厭氧消化實驗
十四、折點加氯消毒實驗
第二節 綜合設計型實驗
一、印染廢水處理一體化裝置的模擬實驗
二、石化腈綸生產廢水深度處理組合模擬實驗
三、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綜合實驗
第三節 創新型實驗
一、電催化氧化處理蒽醌類染料廢水的機理研究
二、黏土礦物復合光催化材料處理焦化污水的研究
第四節 實驗思考題
一、基礎型實驗
二、綜合設計型實驗
三、創新型實驗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
第一節 基礎型實驗
一、離心風機風速、風量的測定
二、旋風除塵器性能的測定
三、堿液吸收氣體中二氧化硫的實驗
四、電除塵實驗
第二節 綜合設計型實驗
除塵脫硫一體化裝置的模擬實驗
第三節 創新型實驗
一、固體材料吸附法脫除氣體中的氮氧化物
二、模擬煙氣吸附脫硫實驗
第四節 實驗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固體廢物處理實驗
第一節 基礎型實驗
一、固體廢物含水率、揮發分和灰分的測定
二、固體廢物浸出毒性鑒別實驗
三、固體廢物吸水率、抗壓強度和顆粒容重的測定實驗
四、固體廢物的浮選分離實驗
五、生物質能熱轉化實驗
第二節 綜合設計型實驗
一、固體廢物的破碎篩分實驗
二、固體廢物的好氧堆肥實驗
第三節 創新型實驗
磷化工渣對水環境的污染與控制研究
第四節 實驗思考題
一、基礎型實驗
二、綜合設計型實驗
三、創新型實驗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物理污染控制實驗
第一節 基礎型實驗
一、駐波管法吸聲材料垂直入射吸聲系數的測量
二、混響室法吸聲材料無規入射吸聲系數的測量
第二節 綜合設計型實驗
一、道路交通噪聲的測量
二、道路聲屏障插入損失的測量
第三節 創新型實驗
武漢工程大學校園環境噪聲的監測
第四節 實驗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計量單位——SI詞頭
附錄二 常用的正交試驗表
附錄三 常見酸及氨水的近似相對密度和濃度
附錄四 常用樣品保存技術
一、常用樣品保存技術
二、采樣現場數據記錄
附錄五 水、氣、聲、固體廢物相關質量標準、排放標準
一、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四、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五、聲環境質量標準
六、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七、固體廢物執行標準
附錄六 常見污染因子檢測方法標準
一、環境空氣常用污染因子檢驗方法標準
二、常用污水水質檢驗方法標準
附錄七 實驗過程中事故風險及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