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理論、方法、實踐經驗以及重要問題的專題文集,也是國史研究名家程中原數十年國史研究之精粹。全書包括三編:一、國史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包括國史研究、編撰的指導思想,國史的主題、主線、主流,國史的分期、特點,以及人物研究、史料考證、口述歷史等方法。二、國史研究的歷程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包括若干學術研討的進行情況和總結,重要國史著作編寫工作經驗的總結。三、國史編研中許多重要問題的探討和解答,包括同國內學者和哈佛大學學者研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的記錄。本書對當代中國史、中共黨史研究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代中國史研究名家程中原數十年研究之精粹國史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國史研究的歷程和實踐經驗國史編研中重要問題的探討金沖及 邵維正 程恩富 周一平 謝春濤 聯合推薦
第一編 國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1、研究編修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重要意義和指導思想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主題、主線、主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與中共黨史的聯系與區別
4、怎樣認識和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特點
5、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歷史分期問題
6、當代人能不能寫當代史
7、談談國史黨史人物研究和傳記寫作的若干問題
8、談談四重證據法
9、談談口述史的若干問題
附錄:胡喬木論研究編撰中共黨史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第二編 國史研究的歷程和經驗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回顧和前瞻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最新進展
——2003年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的總結發言
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最新進展
——“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學術總結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編寫過程、指導思想、主要特點
5、《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
6、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編寫工作的一些體會
7、一部全面展現共和國發展歷程的信史
——高校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評介
8、三十年黨史國史研究的回顧
9、回望“1975-1982年偉大歷史轉折”
第三編 國史研究若干問題研討
甲、與國內學者研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國體、政體是怎樣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程序是怎樣規定的?
2、毛澤東進行“第二次結合”的探索取得哪些成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有何意義?
3、國史稿是怎樣看待和記述“三年困難時期”的?
4、關于“文化大革命”歷史評價的幾個問題。
5、應該怎樣全面認識1974年10月毛澤東學習理論、反修防指示?
6、怎樣評價毛澤東的“三個世界劃分”?
7、1975年整頓中斷的原因是什么?
8、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時中國的國民經濟是否到了崩潰的邊緣?
9、恢復高考和推倒“兩個估計”起了怎樣的歷史作用?
10、農村改革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歷程?它對各方面改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1、怎樣評價經濟領域的思想解放和國務院務虛會?
12、是“兩年徘徊”,還是“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
13、華國鋒有沒有阻撓鄧小平復出?
14、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對外開放有哪些舉措?
15、怎樣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
16、鄧小平為什么要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何重大意義?
17、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做了哪三件大事?
18、怎樣評價國慶三十周年講話和《歷史決議》在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程中的歷史地位?
19、鄧小平怎樣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怎樣從總體上認識和評價歷史轉折時期?
21、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作了怎樣的調整?
22、新時期外交政策作了怎樣的調整?
乙、與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研討轉折年代(1975—1982)的鄧小平及其他
1、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鄧小平
2、關于整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
3、關于軍隊整頓
4、關于派性和鐵路整頓、鋼鐵整頓
5、鄧力群與《論總綱》以及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的命運
6、1975年整頓為何中斷?
7、關于“四人幫”篡改毛主席的囑咐
8、關于恢復高考
9、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
10、關于農村改革
11、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
12、思想解放運動中的胡喬木與胡耀邦
13、關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成立及其后胡喬木等人的工作
14、關于鄧小平何時居于主導地位
15、陳云的貢獻和他同鄧小平的配合合作
陳云的貢獻和他同鄧小平的配合合作
傅高義: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來談陳云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陳云與鄧力群關系,同胡喬木關系如何?
程中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陳云與胡喬木關系多一些。1977年3月,陳云在中央工作會議的書面發言,事前同胡喬木商量過。胡喬木幫陳云加了一段,說現在的暫時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胡喬木病危的時候,陳云派秘書前往看望,陳云有三句話,肯定胡喬木的功績:喬木同志為毛主席做了很多工作,為黨中央和中央領導同志做了很多工作,為中紀委做了很多工作。胡喬木聽了很感動,表示要繼續做工作。陳云主持制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主持修改黨章,胡喬木都參與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有關黨的建設的文件,胡喬木都參與撰寫。
陳云和鄧力群的關系更加密切。關于歷史決議該怎么寫,陳云與鄧力群談了四、五次,同胡喬木也談了三次。鄧小平與鄧力群談了八、九次,直接指導怎么寫。
傅高義:關于歷史問題,其實陳云在延安時期,就很了解黨內情況,因為他的位置比鄧小平高,是吧?
程中原:是的。三十年代在上海,陳云就是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
傅高義:解放后,經濟方面,陳云對毛有看法,也許和鄧力群等談過。不是公開的談話吧?
程中原:陳云的談話、文稿先是收到《陳云文稿選編》中公開發表,接著是在《陳云文選》中,然后是《陳云年譜》和最近出版的《陳云傳》,公布了許多材料。
傅高義: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決議的起草問題,陳云和鄧力群談了很多次。鄧小平和鄧力群也談了八九次話,但是在《鄧小平文選》中只收進了五六次。為什么?
程中原:有幾次沒有收到《鄧選》中去。我想,主要是從內容的重要性考慮,不是因為有什么秘密的內容。對這些談話,包括沒有收進《鄧選》的,去年出版的《鄧小平年譜》記載很詳細。
傅高義:我聽說在陳云手下工作的人都很佩服陳云。因為他認真負責,全心全意為黨服務,有辦法。
程中原:是的。
傅高義:陳云認為市場可以利用,但是計劃經濟更重要。
程中原:據我了解,陳云首先提出市場經濟政策,但他的含義與資本主義關于市場經濟的含義不完全一樣。他主張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結合。外界對陳云的“鳥籠經濟”有誤解。他對“鳥籠經濟”的解釋不是狹窄的,是富有彈性的。這只“籠子”對于國際貿易來說,可以包容全世界范圍。
傅高義:我同意您的說法。
程中原:陳云同時也是比較注意市場經濟的作用的。
傅高義:陳云怕腐敗現象。市場經濟的確容易帶來一些副作用。陳云害怕。鄧力群也有同樣的心理。按我的理解,鄧小平的看法與他們也算一致吧?
程中原:是的,完全是一致的。鄧小平有一點很高明,他認為只有發展經濟,經濟發展了,水平提高上去了,這些問題才可能解決。保持警惕,必要的限制,必要的防止腐敗的措施不能缺少。但根本的問題是要發展經濟。許多問題,經濟發展后才能得到解決。鄧小平有一句名言:發展是硬道理。
傅高義:鄧小平好像說過“只要開門蒼蠅蚊子都會進來”,是什么時候說的?
程中原:大概1981年或1982年吧。
傅高義:我看了你們講1975年的那本書,鄧小平說要敢干,大膽干,一些政策后來可以再修改。我認為鄧小平為了進步和發展國家經濟,就要他們敢干,不要害怕。
程中原:對,鄧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第二號走資派。他從積極方面總結過去經驗教訓,沒有因為被整而害怕。他不怕再一次被打倒。但是,許多干部沒有鄧小平這樣的膽量。
傅高義:我看1975年那本書,1975年10月毛批評鄧主持工作的一些做法。毛要鄧說“文化大革命”百分之七十是好的。但他就是不說。
程中原:做到這一點真是不容易。“文化大革命”中,一會兒是這樣的政策,一會兒是那樣的政策。今天你是正確的,明天又說你錯了。前一陣批倒批臭,過一陣又結合你。叫做翻燒餅。經過這樣反復的政治運動,大批干部嚇怕了,就怕犯錯誤,被打倒。
傅高義:所以他們只有服從領導的指示,是吧?
程中原:鄧小平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使這樣,人們也還是害怕犯錯誤。在重大歷史關頭,必須好好觀察形勢,才免得犯錯誤。
傅高義:1975年可以說是鄧小平第一次不服從毛,是嗎?
程中原:不,其實以前也有過不同意毛的做法。比如淮海戰役,毛開頭沒有同意打。鄧帽子一甩,下定決心打。后來毛同意了。要是一概服從,不發表不同意見,毛不會說有兩個“獨立王國”,肯定內部有些不聽指揮的事情發生,只是我們沒有具體研究這些問題。而1975年不愿意對“文化大革命”做決議,違背毛的意愿比較明顯。我們叫“軟抵抗”。
傅高義: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何論魏晉。這樣說表示鄧小平不接受毛的要求。毛知道鄧跟他不完全一致。不然他不會說一生作了兩件事情那番話。
程中原:鄧小平超越了不能否定“文化大革命”這個底線。
傅高義:毛知道鄧小平能干,鄧也不是赫魯曉夫,但是還是要給他一點壓力。小平喜歡和毛談話,但是后來小平不同意毛的關于肯定“文化大革命”的說法。
程中原:是的,毛要鄧小平對“文化大革命”作決定,這是毛對鄧抱有的最后希望。
夏杏珍:是毛對鄧的最后希望和試探。
程中原:1975年整頓前面一段,鄧小平感覺很好,毛很信任他。胡喬木和鄧力群向鄧小平匯報,江青在大寨講評《水滸》要害是宋江架空晁蓋,江青指的是鄧小平架空毛主席。鄧小平聽了說,是嗎,我要向毛主席匯報這個情況。毛聽后說江青:放屁,文不對題。據說,陳云問鄧小平:你對主席的脈把準沒有?鄧答:把準了。這是個傳說。被打倒前,鄧對毛有信心。跟毛遠新辯論時問毛遠新,我主持中央工作從1975年9號文件開始,你看我干得怎么樣,我都是按照主席的指示辦的。在此之前,他到毛那兒談過,毛對鄧主持整頓以來的工作還是肯定的。
傅高義: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陳云是政治局常委,黨中央副主席。12月25日任財經委員會主任。
程中原:1979年3月14日,中央決定國務院設立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云,副主任李先念。當天,他們聯名寫信給中央,提出要用兩三年進行調整。
傅高義:陳云和鄧小平的年齡差不多。政法工作是否陳云具體做?
程中原:1978年12月25日的政治局會議,確定陳云分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公安、檢察、法院、民政等中央政法部門工作。政法工作具體是彭真負責做。
傅高義:陳云的工作也包括平反工作吧?
程中原:對,三中全會前陳云就提出不少建議。
傅高義:除平反外,中紀委也管黨內犯錯誤的人?
程中原:是的。違紀違法,都管。陳云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是確立黨規黨法,包括制訂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這是黨章的補充。
解決中央人事問題,特別是交接班問題,陳云管得多。一項重要措施是成立中央書記處,集體接班。
傅高義:彭真也負責這項工作嗎?
程中原:彭真負責國家憲法的修改和法律的制訂,管整個國家。陳云負責黨內,在制訂黨規黨法、整頓黨風方面的貢獻很大。
傅高義:帶關鍵性的是經濟問題,人事問題和腐敗問題。這些都非常重要。在人事問題上,陳云和鄧小平作了大量的重要工作。交接班問題鄧小平跟陳云商量做吧?
程中原:這些重大問題他們兩個人作為核心人物肯定要商量。
傅高義:陳云關心的問題太復雜,比如腐敗等問題。鄧力群的基本看法如何?
程中原:對腐敗,鄧力群深惡痛絕,也很憂慮。
陳云對《廣東一些地區走私活動猖獗》一文有個批語,很嚴肅。說:“對嚴重的經濟犯罪分子,我主張要嚴辦幾個,判刑幾個,以至殺幾個罪大惡極的,并且登報,否則黨風無法整頓。”
高申鵬:1982年新華社有個內部資料。反映廣東沿海走私猖獗。陳云指出,嚴重的要殺頭。在陳云的批示上,鄧小平加了八個字:雷厲風行,抓住不放。1月11號,中央就向全國發出了打擊嚴重走私販私、貪污受賄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緊急通知。
傅高義:陳云講全國一盤棋。1984年對海南島汽車事件的處理,就是針對全國而來。經濟也是如此,從全國范圍著眼。
程中原:在歷史轉折時期,在確立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過程中,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陳云和鄧小平配合合作得很好,關系很密切。我寫過一篇題為《鄧陳合作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的文章,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