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鐘為誰而鳴》是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國青年羅伯特喬丹志愿參加西班牙政府軍,在敵后搞爆破活動。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擊隊聯系,完成炸橋任務。在紛飛的戰火中,他與被敵人糟蹋過的小姑娘瑪麗亞墮入愛河,藉此抹平了瑪麗亞心靈的創傷。在三天的時間里,羅伯特歷經愛情與職責的沖突和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不斷升華。在炸橋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自己卻被炮彈炸斷了大腿,獨自留下阻擊敵人,最終為西班牙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喪鐘為誰而鳴》以其深沉的人道主義力量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是海明威篇幅最長的一部小說,但全書情節局限于三天之內(1937年5月底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到星期二上午),寫得緊湊非凡。海明威發揮他獨特的敘事藝術,以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及豐富多彩的對白,一氣呵成地把這故事講到底,是部異常精彩的小說。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小說”中既有“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太陽照常升起》,反法西斯作品《喪鐘為誰而鳴》,塑造了不朽的“硬漢”形象并因此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也有出版六十年后才得到評家賞識的《春潮》,這些作品每一部都稱得上經典,反映了海明威在小說創作上的藝術風格和杰出成就,是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一份寶貴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