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全書共分16章,內容包括:緒論、水準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及直線定向、全站儀測量原理及使用、測量誤差的基本知識、小區域控制測量、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原理與方法、大比例尺數字化地形圖測繪、地形圖的應用、施工測量基本方法、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測量、線路工程測量、橋梁與隧道施工測量、水利工程測量、建(構)筑物變形監測。
本書內容力求理論聯系實際,將傳統測量技術與現代測繪科技相結合,增加了現代測繪技術如GPS技術和數字化測繪技術以及全站儀測量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類、水利工程類、交通工程類、農林類、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1章 緒論
1.1測繪學簡介
1.1.1概述
1.1.2測繪學的學科分類
1.1.3測繪學發展簡史與我國測繪事業的發展
1.1.4測繪學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1.1.5工程測量學的任務
1.2地面點位的確定
1.2.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2.2測量坐標系與地面點位的確定
1.3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的限度
1.3.1對水平距離的影響
1.3.2對高程的影響
1.3.3對水平角測量的影響
1.4測繪工作概述
第1章 緒論
1.1測繪學簡介
1.1.1概述
1.1.2測繪學的學科分類
1.1.3測繪學發展簡史與我國測繪事業的發展
1.1.4測繪學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1.1.5工程測量學的任務
1.2地面點位的確定
1.2.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2.2測量坐標系與地面點位的確定
1.3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的限度
1.3.1對水平距離的影響
1.3.2對高程的影響
1.3.3對水平角測量的影響
1.4測繪工作概述
1.4.1測繪的基本工作
1.4.2測繪的基本原則
1.5學習工程測量的目的和要求
1.6測量常用計量單位與換算
習題與思考題
第2章 水準測量
2.1水準測量原理
2.2水準測量儀器工具及使用
2.2.1微傾式水準儀的構造
2.2.2水準儀的使用
2.3水準測量的施測方法及計算
2.3.1水準測量的外業實施
2.3.2水準測量方法
2.3.3水準測量的內業成果計算
2.4水準測量的誤差來源及注意事項
2.4.1水準測量的誤差來源
2.4.2水準測量注意事項
2.5三、四等水準測量
2.5.1觀測程序
2.5.2測站的計算與校核
2.6微傾式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
2.6.1圓水準器軸平行儀器豎軸
2.6.2十字絲橫絲垂直與豎軸
2.6.3水準管軸平行于視準軸
2.7自動安平水準儀與精密水準儀
2.7.1自動安平水準儀
2.7.2精密水準儀和精密水準尺
2.8數字水準儀及使用
2.8.1數字水準儀的特點及工作原理
2.8.2數字水準儀的使用方法
習題與思考題
第3章 角度測量
3.1角度測量原理
3.1.1水平角測量原理
3.1.2豎直角測量原理
3.2光學經緯儀的結構及使用
3.2.1光學經緯儀構造
3.2.2讀數裝置及讀數方法
3.2.3光學經緯儀的使用
3.3水平角測量
3.3.1測回法
3.3.2方向觀測法
3.4豎直角測量
3.4.1豎盤構造
3.4.2豎直角觀測
3.4.3豎直角計算
3.4.4豎盤指標差的計算
3.4.5豎盤指標自動歸零補償器
3.5經緯儀的檢驗與校正
3.5.1經緯儀各軸線間應滿足的幾何關系
3.5.2經緯儀的檢驗和校正
3.6角度測量誤差分析及注意事項
3.6.1儀器誤差
3.6.2觀測誤差
3.6.3外界條件的影響
3.6.4角度測量的注意事項
3.7電子經緯儀及使用
3.7.1儀器各主要部件名稱
3.7.2蘇一光DJD型電子經緯儀的
使用
習題與參考題
第4章 距離測量及直線定向
4.1距離丈量
4.1.1丈量的工具
4.1.2鋼尺一般量距
4.1.3精密丈量
4.1.4量距誤差與注意事項
4.2視距測量
4.3電磁波測距儀及使用
4.3.1概述
4.3.2電磁波測距
4.4直線定向
4.4.1基本方向線
4.4.2子午線收斂角
4.4.3方位角
習題與思考題
第5章 全站儀測量原理及使用
5.1全站儀的概述
5.1.1全站儀的結構原理
5.1.2全站儀的構造特點及測量功能
5.2南方測繪NTS?660系列全站儀介紹
5.2.1南方測繪NTS?660系列全站儀主要特點
5.3NTS?660全站儀的基本操作與設置
5.4NTS?660全站儀的菜單操作
5.4.1角度測量
5.4.2距離測量
5.4.3坐標測量
5.4.4數據輸出
5.4.5通過軟鍵輸出數據(記錄)
5.4.6程序模式
5.5儀器使用的注意事項和養護
5.5.1使用注意事項
5.5.2儀器的養護
習題與思考題
第6章 測量誤差的基本知識
6.1測量誤差概述
6.1.1測量誤差的概念
6.1.2觀測條件
6.2測量誤差的種類
6.3偶然誤差的基本特性
6.4衡量觀測值精度的指標
6.4.1中誤差
6.4.2容許誤差
6.4.3相對誤差
6.5誤差傳播定律
6.5.1倍數函數
6.5.2和差函數
6.5.3線性函數
6.5.4一般函數
6.6等精度獨立觀測值的最可靠值及精度評定
6.6.1算術平均值及其中誤差
6.6.2等精度獨立觀測值中誤差的計算
6.7不等精度獨立觀測量的最可靠值與精度評定
6.7.1觀測值的權的概念
6.7.2加權平均值及其中誤差
習題與思考題
第7章 小區域控制測量
7.1控制測量概述
7.1.1平面控制測量
7.1.2高程控制測量
7.1.3控制測量的一般作業步驟
7.1.4平面控制點坐標計算基礎
7.2導線測量
7.2.1導線的布設形式
7.2.2導線外業測量工作
7.2.3導線測量的內業計算
7.3控制點加密
7.3.1測角前方交會
7.3.2測邊前方交會
7.4三角高程測量
7.4.1三角高程測量的原理
7.4.2三角高程測量的基本公式
7.4.3三角高程測量的計算
習題與思考題
第8章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原理與方法
8.1概述
8.2GPS的組成
8.2.1空間星座部分
8.2.2地面監控部分
8.2.3用戶設備部分
8.3GPS定位原理
8.3.1測距碼偽距定位
8.3.2載波相位定位
8.3.3實時差分定位
8.4GPS測量的基本方法
8.4.1GPS控制網設計
8.4.2GPS外業工作
8.4.3成果檢核與數據處理
8.5南方測繪靈銳S86T GPS?RTK操作
8.5.1儀器介紹
8.5.2儀器基本操作
習題與思考題
第9章 大比例尺數字化地形圖測繪
9.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
9.1.1地形圖的比例尺
9.1.2比例尺精度
9.1.3地形圖符號
9.1.4圖廓及圖廓外注記
9.1.5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方法
9.2大比例尺地形圖解析測繪方法
9.2.1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
9.2.2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工作
9.3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
9.3.1數據采集
9.3.2地形圖要素分類和代碼
9.3.3地形圖符號的自動繪制
9.3.4數字地形圖編輯和輸出
9.4地籍測量簡介
9.4.1地籍測量的任務和作用
9.4.2地籍測量平面控制測量
9.4.3地籍調查
9.4.4地籍圖測繪
9.4.5識讀地籍圖示例
習題與思考題
第10章 地形圖的應用
10.1地形圖識讀
10.1.1地形圖圖外注記識讀
10.1.2地物識讀
10.1.3地貌識讀
10.2地形圖應用的基本內容
10.2.1在圖上確定某點的坐標
10.2.2在圖上確定兩點間的水平距離
10.2.3在圖上確定某一直線的坐標方
位角
10.2.4在圖上確定任意一點的高程
10.2.5在圖上確定某一直線的坡度
10.3地形圖在工程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10.3.1繪制已知方向線的縱斷面圖及確定兩點間通視情況
10.3.2按規定坡度選定最短路線
10.3.3地形圖在平整場地中的應用
10.3.4面積的計算
10.4數字地形圖的應用
10.4.1數字地形圖概念
10.4.2數字地形圖的基本應用
10.5數字地形模型(DTM)與數字高程模型(DEM)
10.5.1概述
10.5.2DEM的表示法
10.5.3DEM的建立
10.6地理信息系統(GIS)簡介
10.6.1地理信息系統概念
10.6.2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
10.6.3地理信息系統功能
習題與思考題
第11章 施工測量基本方法
11.1施工測量概述
11.1.1施工測量的目的和內容
11.1.2施工測量的特點
11.1.3施工測量的原則
11.2施工測量的基本工作
11.2.1水平角的測設(放樣)
11.2.2水平距離的測設(放樣)
11.2.3高程的測設(放樣)
11.3已知水平線和已知坡度線的測設(放樣)
11.4點的平面位置的測設
11.4.1直角坐標法
11.4.2極坐標法
11.4.3角度交會
11.4.4距離交會法
11.4.5全站儀坐標法
11.4.6自由設站放樣法
11.4.7GPS(RTK)放樣法
習題與思考題
第12章 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測量
12.1建筑施工控制測量
12.1.1坐標系統及坐標換算
12.1.2建筑基線
12.1.3建筑方格網
12.1.4高程控制網
12.2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
12.2.1建筑物施工放樣的基本要求
12.2.2結構安裝測量的基本要求
12.2.3設備安裝測量的基本要求
12.3民用建筑施工測量
12.3.1建筑物的定位
12.3.2房屋基礎施工測量
12.3.3軸線投測與高程傳遞
12.4工業廠房施工測量
12.4.1廠房柱列軸線的測設
12.4.2廠房基礎施工測量
12.4.3廠房構件的安裝測量
12.5高層建筑施工測量
12.5.1高層建筑物的軸線投測
12.5.2高層建筑物的高程傳遞
12.6煙囪、水塔施工測量
12.6.1煙囪的定位、放線
12.6.2煙囪的基礎施工測量
12.6.3煙囪筒身施工測量
12.7竣工測量和竣工圖的編繪
12.7.1竣工測量
12.7.2竣工總平面圖的編繪
習題與思考題
第13章 線路工程測量
13.1線路工程測量概述
13.1.1線路工程測量的任務與內容
13.1.2線路工程測量的特點
13.2新建線路工程初測
13.2.1導線測量
13.2.2高程測量
13.2.3帶狀地形圖測繪
13.2.4線路定線
13.2.5初測提交的資料
13.3線路工程詳測
13.3.1交點和轉點的測設
13.3.2路線轉角的測定
13.3.3里程樁的設置
13.3.4圓曲線的測設
13.3.5緩和曲線的測設
13.3.6困難地段曲線測設
13.3.7復曲線的測設
13.3.8路線斷面測量
13.4道路施工測量
13.4.1道路中線的恢復
13.4.2路基邊樁的測設
13.5管道施工測量
13.5.1準備工作
13.5.2管道施工測量
13.5.3頂管施工測量
13.5.4管道竣工測量
習題與思考題
第14章 橋梁與隧道施工測量
14.1橋梁工程施工測量
14.1.1橋梁施工控制測量
14.1.2橋梁墩、臺中心測設
14.1.3橋梁施工測量
14.2隧道工程施工測量
14.2.1洞外平面控制測量
14.2.2洞外高程控制測量
14.2.3洞內控制測量
14.2.4豎井聯系測量
14.2.5隧道施工與竣工測量
習題與思考題
第15章 水利工程測量
15.1概述
15.1.1發展歷史
15.1.2水利工程測量工作內容
15.2渠道測量
15.2.1渠道的選線及中線測量
15.2.2渠道橫斷面測量
15.2.3渠道縱橫斷面圖繪制
15.2.4渠道施工放樣及驗收
15.3大壩施工測量
15.3.1土壩的控制測量
15.3.2混凝土壩的施工控制測量
15.3.3大壩清基開挖線的放樣
15.3.4大壩壩體的立模放樣
15.3.5混凝土澆筑高度的放樣
15.4水閘的施工放樣
15.4.1水閘主軸線的放樣
15.4.2閘底板的放樣
15.4.3閘墩的放樣
習題與思考題
第16章 建(構)筑物變形監測
16.1變形監測概述
16.1.1變形監測的定義及目的
16.1.2變形監測的特點
16.1.3變形監測點的布設
16.1.4變形監測的內容
16.1.5變形監測的類型
16.2垂直位移監測
16.2.1水準基點及沉降觀測點的布設
16.2.2沉降觀測的實施
16.2.3沉降觀測的成果整理
16.3水平位移監測
16.3.1水平位移監測點的布設
16.3.2水平位移監測的實施
16.3.3水平位移觀測的成果整理
16.4建(構)筑物傾斜觀測與裂縫觀測
16.4.1建(構)筑物傾斜觀測
16.4.2建(構)筑物裂縫觀測
16.5測繪新技術及其在建(構)筑物變形
監測中的應用
習題與思考題
部分習題與思考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