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醫學微生物概述、細菌的形態與結構、細菌的生理與遺傳變異、醫學免疫學概述、免疫系統、抗原、免疫球蛋白、補體系統、免疫應答、抗感染免疫、超敏反應、免疫學應用、病原性細菌、病毒、醫學寄生蟲等。
本教材文字簡練清晰,通俗易懂,內容深入淺出,既注重理論性,又注重實用性。每章都有學習目標、小結,并設有一定量的練習題,便于學生練習和復習,且較同類教材的形式和數量多。書后還附有練習題答案,便于學生自測。
本書可作為三年制、五年制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口腔、護理、藥學、醫學影像技術等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醫學類專業的培訓教材。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1
第一節微生物的概念及種類1
一、微生物的概念1
二、微生物的種類與分布1
第二節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2
第三節醫學微生物學的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2
練習題3
第二章細菌概述5
第一節細菌的形態與結構5
一、細菌的大小和形態5
二、細菌的結構6
三、細菌的形態檢查法12
第二節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13
一、細菌的生長繁殖13
二、細菌的變異16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1
第一節微生物的概念及種類1
一、微生物的概念1
二、微生物的種類與分布1
第二節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2
第三節醫學微生物學的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2
練習題3
第二章細菌概述5
第一節細菌的形態與結構5
一、細菌的大小和形態5
二、細菌的結構6
三、細菌的形態檢查法12
第二節細菌的生長繁殖與變異13
一、細菌的生長繁殖13
二、細菌的變異16
第三節細菌的分布與消毒滅菌18
一、細菌的分布18
二、消毒滅菌19
第四節細菌的致病性與感染22
一、細菌的致病性22
二、細菌感染的來源與類型25
三、醫院內感染26
練習題27
第三章免疫學基礎30
第一節概述30
一、免疫的概念30
二、免疫的功能30
第二節抗原31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31
二、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條件32
三、抗原的特異性與交叉反應33
四、抗原的分類33
五、醫學上重要的抗原34
第三節免疫球蛋白36
一、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36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結構37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39
四、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與功能39
五、人工制備抗體的類型41
第四節補體系統42
一、補體系統的組成與性質42
二、補體系統的激活與調節42
三、補體系統的生物學作用45
第五節免疫系統47
一、免疫器官47
二、免疫細胞48
三、細胞因子50
第六節免疫應答52
一、概述52
二、體液免疫應答53
三、細胞免疫應答55
第七節抗感染免疫58
一、非特異性抗感染免疫58
二、適應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60
練習題61
第四章臨床免疫66
第一節超敏反應66
一、Ⅰ型超敏反應66
二、Ⅱ型超敏反應69
三、Ⅲ型超敏反應71
四、Ⅳ型超敏反應74
五、四種類型超敏反應的比較75
第二節免疫學診斷76
一、體液免疫檢測法76
二、細胞免疫檢測法79
第三節免疫學防治80
一、免疫預防80
二、免疫治療82
練習題83
第五章常見病原菌86
第一節化膿性球菌86
一、葡萄球菌屬86
二、鏈球菌屬88
三、肺炎鏈球菌90
四、奈瑟菌屬91
第二節腸道桿菌93
一、埃希菌屬94
二、志賀菌屬95
三、沙門菌屬96
四、變形桿菌屬97
第三節螺形菌97
一、霍亂弧菌97
二、副溶血性弧菌99
三、空腸彎曲菌99
四、幽門螺桿菌100
第四節厭氧性細菌101
一、破傷風梭菌101
二、產氣莢膜梭菌102
三、肉毒梭菌103
四、無芽孢厭氧菌104
第五節分枝桿菌屬105
一、結核分枝桿菌105
二、麻風分枝桿菌108
第六節動物源性細菌109
一、布魯菌屬109
二、鼠疫耶爾森菌110
三、炭疽芽孢桿菌111
第七節其他致病菌113
一、白喉棒狀桿菌113
二、流感嗜血桿菌114
三、百日咳鮑特菌115
四、銅綠假單胞菌116
五、嗜肺軍團菌117
練習題119
第六章病毒概述124
第一節病毒的基本性狀124
一、病毒的大小與形態124
二、病毒的結構與化學組成124
三、病毒的復制125
四、病毒的干擾現象127
五、病毒的遺傳與變異127
六、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128
第二節病毒的致病性128
一、病毒感染的途徑與類型128
二、病毒的致病機制130
第三節病毒感染的檢查和防治原則133
一、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133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135
練習題137
第七章常見病毒139
第一節呼吸道病毒139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139
二、麻疹病毒141
三、腮腺炎病毒141
四、風疹病毒142
五、冠狀病毒142
第二節腸道病毒144
一、脊髓灰質炎病毒144
二、柯薩奇病毒與?刹《145
三、輪狀病毒145
第三節肝炎病毒146
一、甲型肝炎病毒146
二、乙型肝炎病毒147
三、丙型肝炎病毒149
四、其他肝炎病毒149
第四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50
一、生物學特性150
二、臨床意義151
三、防治原則151
第五節其他病毒152
一、皰疹病毒152
二、蟲媒病毒154
三、出血熱病毒155
四、狂犬病病毒157
五、人類乳頭瘤病毒158
練習題158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161
第一節支原體161
一、生物學特性161
二、致病性162
三、與細菌L型的區別162
第二節衣原體162
一、生物學特性163
二、致病性163
三、防治原則164
第三節立克次體164
一、生物學特性164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164
三、防治原則165
第四節螺旋體165
一、鉤端螺旋體166
二、梅毒螺旋體167
三、疏螺旋體168
第五節放線菌169
第六節真菌170
一、概述170
二、常見病原性真菌172
練習題174
第九章人體寄生蟲學概述176
第一節寄生現象與生活史176
一、寄生現象、寄生蟲、宿主176
二、寄生蟲的生活史177
第二節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177
一、寄生蟲對宿主的致病作用178
二、宿主對寄生蟲的作用178
第三節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原則179
一、寄生蟲病流行179
二、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179
練習題180
第十章醫學蠕蟲181
第一節線蟲181
一、似蚓蛔線蟲181
二、鉤蟲184
三、蠕形住腸線蟲186
四、毛首鞭形線蟲188
五、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189
六、旋毛形線蟲191
第二節吸蟲194
一、華支睪吸蟲194
二、布氏姜片蟲196
三、衛氏并殖吸蟲197
四、日本裂體吸蟲199
第三節絳蟲202
一、概述202
二、鏈狀帶絳蟲203
三、肥胖帶絳蟲205
練習題207
第十一章原蟲209
第一節溶組織內阿米巴209
一、形態209
二、生活史209
三、致病性210
四、實驗診斷211
五、流行211
六、防治原則211
第二節瘧原蟲212
一、形態與生活史212
二、致病性214
三、實驗診斷215
四、流行215
五、防治原則215
第三節陰道毛滴蟲216
一、形態216
二、生活史216
三、致病性217
四、實驗診斷217
五、流行217
六、防治原則217
第四節其他原蟲218
一、杜氏利什曼原蟲218
二、藍氏賈第鞭毛蟲219
練習題221
第十二章醫學節肢動物224
第一節概述224
第二節常見醫學節肢動物225
一、醫學節肢動物的主要類群225
二、醫學節肢動物對人體的危害226
三、病媒節肢動物的判斷227
四、醫學節肢動物的防治228
練習題229
第十三章實驗指導231
實驗一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特殊結構觀察231
實驗二細菌的形態學檢查232
實驗三細菌的人工培養233
實驗四細菌的分布、消毒與滅菌235
實驗五免疫學基礎實驗237
實驗六病原性球菌239
實驗七腸道桿菌239
實驗八結核病人痰標本涂片及抗酸染色240
實驗九病毒與其他病原微生物241
實驗十醫學線蟲242
實驗十一醫學吸蟲、絳蟲、原蟲和醫學節肢動物243
參考答案246
第一章246
第二章246
第三章246
第四章247
第五章247
第六章248
第七章248
第八章248
第九章249
第十章249
第十一章249
第十二章250
參考文獻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