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開始愛好收藏、鑒賞古董,以傳承文化、陶冶情操。
《紙帳銅瓶室文叢:小富則集而藏》從海上文化名人、收藏大家鄭逸梅先生所撰寫的收藏隨筆中,精選了約40多篇文章,共分集癖、集幣、集札、藏書和補遺六個部分。這些收藏大家的收藏心得,雖然撰寫于幾十年前,但對今天的收藏愛好者仍然有啟迪和幫助。
著名文史作家鄭逸梅先生鄭逸梅是真正的“八卦大師”,為報紙副刊寫了一輩子的隨筆,趣聞,字數超過1000萬字,人稱“補白大王”。
《紙帳銅瓶室文叢:小富則集而藏》收藏隨筆集,精選了約四十多篇文章,共分集癖、集幣、集藏、集札、藏書和補遺六個部分。
壹 集癖
我的集藏癖
畫幅
書法
印拓
扇筵
竹刻與墨錠
硯與石
貳 集幣
稀幣與銅瓷玉石
我集藏的各國鑄幣
集藏外國紙鈔
我集藏的各國紙鈔
我集藏的日本錢幣
我集藏的英國紀念幣
我集藏的雜幣
我集藏的美國紀念幣
紙鈔與防偽
叁 集藏
我與郵票
我的主題郵集
集藏書畫郵票
我集藏的日本郵品
我集藏的賀年片
我集藏的明信片
我集藏的煙標
我集藏的香煙畫片
我集藏的紀念章
集藏“磁卡”
集藏汽車
肆 集札
書札
名人書札一束
幾通小說家的書札
應當向馮玉祥致謝
箋紙
柬帖
名片和照片
伍 藏書
書冊
書冊續
中國藏書家考略
藏書家潘景鄭
藏書票
望書興嘆
陸 補遺
補遺之一
補遺之二
補遺之三
《紙帳銅瓶室文叢:小富則集而藏》:
對聯約有百副左右,如沈尹默的叔岳丈褚禮堂,和小刀會劉麗川有戚誼的徐渭仁。劉失敗,凡藏徐氏之書,都付諸一炬,那么這聯也就物稀為貴了。又著《從古堂款識學考釋》的徐同柏及其子士燕,又和陳天嬰、姚壽祁等結剡社,砥礪學藝的馮君木,又鄧散木從之學篆刻的趙古泥,又著《履園叢話》的錢梅溪,又著名海內的鐵琴銅劍樓主人瞿良士,又擅作甲骨文的孫滄叟,又曾隨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諸國的沈逋梅,又鐵線篆家許松如,又自稱印傭、主持西泠印社的王福庵,又陳石遺的《近代詩抄》名列卷首的祁雋藻,又梁山舟門人陳蓮訂,又以黨肅順被黜的陳孚恩,又弘一法師李叔同,又創辦《時報》的狄平子,又孫中山秘書田桐,又譚延閩之弟澤闿,又版本目錄家莫友芝,又張得天女夫孔繼涑,又主持《新聞報》筆政數十年的嚴獨鶴,又隨黎庶昌游日本、搜集書冊、輯刊《古逸叢書》的楊守敬,又巢經巢主鄭子尹,又任伯年子任堇叔,又舊王孫溥心畬,又梅影書屋主吳湖帆,又著《南巡秘記》的許指嚴,又伊秉綬后人伊立勛,又發《清儀閣題跋》負重名的張廷濟,又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的兒子馬太龍,又現尚健在的王個簃、徐孝穆等,又民國時代稱段執政的段祺瑞一聯,那就不知是否手跡了。
經過浩劫,有此對聯,僅剩一條,抱失偶之嘆的,有魯琪光、楊度、沈彭年、錢南園、俞白壺、杜就田、鄭叔進、朱彝尊、沈信卿、易培基、李準、張人杰、袁克定、白蕉、趙眠云、程潛等,殘缺不全,多么可惜啊!除對聯外,有屏條二堂:一為汪柳門、樊增祥、汪詒書、吳士鑒四人所書;一為吳郁生、陳其采、劉未林、鄭垂四人所書。鄭垂初不知為何許人,字跡酷類鄭海藏,后才考得鄭垂乃海藏之子。我在九華堂購得屏條,展堂款,原來是胡漢民家散出的,四條都是陳姓人書,有陳散原、陳蒼虬、陳寶琛、陳石遺,經抄家后,只留散原、寶琛二條了。又有吳訥士所書四條,訥士名本善,為吳湖帆的父親。又徐枕亞所書四條,今缺首尾,成為無款無名的殘幅。狀元所書的小幅,有繆彤、徐郙、彭定求。翰林則有沈淇泉、查聲山、李盛鐸、寶瑞臣、屠琴塢、秦曾璐、胡炳益、陳廷慶、張祥河。較早的,有明代的李應楨、王漁洋之兄王士祿,但為殘頁。又靈鶼閣主江標。自沉于吳門梅村橋下的喬大壯。昆山擅雞穎的余天遂,哭庵易順鼎,和紀曉嵐同修四庫全書的陸錫熊,舉世皆稱和事佬的李鴻章,俞振飛父親俞粟廬,編刊《全清詞》的葉恭綽,江南老畫師偶或作書的吳觀岱,吳祿貞秘書駱亮公,包安吳論書列其行書為逸品的巴慰祖,沈三白從之學畫的袁沛,藏姜白石玉壺冰琴、自號壺冰道人的陸增,創辦《神州日報》載沈佩貞《醒春居趣事》、致沈氏率領娘子軍搗報館的汪瘦岑,劾廣東科場搶替、聲震于時的吳光奎,甌北裔孫趙椿年,佛學大家歐陽漸,張夕庵子張深,著《清代科舉考試實錄》的商衍鎏,自號后樂笑翁的張丹斧,畫蘭名手顧南雅,旗人鐵保,作《治家格言》的朱柏廬,參權貴榮祿、剛毅、李蓮英被禍入獄的沈北山,這是獄中所書慷慨激昂的詩幅,鄭大鶴的橫幅,錄《遲紅詞》十四闋,負才使氣的秦宥橫,他自榜門聯云:“四壁圖書生葬我,千秋孤寄冷看人。”其狂可知,他尤自矜書法,我這一幅,當然也在他自矜之列了。姜殿揚楷書錄《梅花賦》,更屬我紙帳銅瓶室長物。又特大的尺幅乃趙執性錄柳宗元文數篇,他號秋谷,著有《談龍集》、《聲調譜》、《田園集》、《飴山文集》,書法僅其余事。又日本人頭山滿的草書,他和宮崎寅藏齊名,與孫中山友善。陸丹林曾有《黑龍會及其首領頭山滿》一文,載《逸經》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