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上之、張秋杭主編的這本《漢語獨特性研究與探索》是由第二屆漢語獨特性理論與教學國際研討會的會議論文匯編而來。本書立足于漢語的獨特性,審視了當下國內(nèi)外漢語理論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實踐,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有利于漢語理論與教學的深入研究。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是字本位的理論與教學研究,包括字本位和詞本位的爭論、字本位的理論依據(jù)以及應用價值等問題的探討。內(nèi)容之二是對漢語獨特性現(xiàn)象的研究,包括漢字、時態(tài)、趨向補語等對外漢語教學難點和熱點問題的探討。本書有三個特色:一是兼收并蓄,鼓勵不同學術(shù)觀點的爭鳴;二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與對外漢語教學緊密結(jié)合;三是從語言類型學的視角,來審視漢語的語言特點,以期取得更有普遍意義的研究成果。
字與語素及其他
急需停止術(shù)語之爭注重探究實質(zhì)問題
柔性機制擬稿
析“字本位”論的認識錯誤
漢語的形式字
單層語法單位觀面臨的困難——Saussure語法單位觀剖析
漢字教與學的基本教學單位:“基本字”和“基本部件”
電腦識打和網(wǎng)絡動畫在對外漢字教學的應用
語言類型學視角下的漢語獨特性對教學語法的啟示
“Mandarin”一詞之我見
現(xiàn)代漢語的現(xiàn)代性及其教學
“以字釋詞法”在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天動說與地動說,字本位與詞本位
對日漢語教學中的“字本位”和“詞本位”
字詞兼顧分合并重
漢語形象化表意策略的表現(xiàn)方式
詞類標記承載的語言信息與學習詞典標記系統(tǒng)的改進
將軍字辭關系考
簡論為什么漢語中沒有發(fā)展出英語式的從屬句法?
初級留學生隨文識字的教學模式研究
“了”的習得順序研究綜述
從“P又,Q”因果復句看語法的傾向性及其教學策略
漢語關系從句的界定及范圍問題
雙向運動的離合詞
《漢語獨特性研究與探索》:
我把意義和語音規(guī)則包含到同一個實體類,并且將之表述為擴大,這種做法會讓某些人驚訝,認為這太奇怪了。但是,或許有點不可思議,我只是想指出語素必不可少的東西:不是它的意義,而只是能夠被我們所識別。語素是一個能連接到其本身以外的語言實體的語音串。重要的不是它的意義,而是它的任意性。這一點與Harris(1951)的觀點是接近的。
認為一個無義而有用的字應該是語法研究的對象,不單是筆者個人的主張。事實上,漢語語法研究在實踐早已經(jīng)脫離語義的束縛,在功能的道路上邁進了。
首先,傳統(tǒng)語法自身就認為,漢語的很多虛詞,如助詞、連詞都是僅有功能,沒有意義的。呂叔湘、朱德熙(1979:65—66)說:“實字的作用以它的本身為限,虛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以外。……對于實字,我們要辨別它的意義;對于虛字,我們要辨別它的用法。”
其次,漢語的無義詞并不僅限于虛詞。漢語中有一類動詞,只有句法功能而無實際意義,如:進行、加以、給予等。
朱德熙把這類動詞叫做“虛化動詞”。他(1982:10)說:這些動詞原來的詞匯意義已經(jīng)明顯地弱化了,因此在某些句子里把它們?nèi)サ舨⒉挥绊懺涞囊馑肌@钆R定(1990:105)則稱之為“形式動詞”,他說:形式動詞是指本身不具有實在意義而只能以動詞名詞化為賓語的動詞。
實際上這種意義虛化,功能保留的情況不限于這幾個形式動詞。如“打離婚、打赤膊”這里的“打”字也形式化了。再如“這個問題已經(jīng)得到解決”,“對敵人實施打擊”,“得到”和“實施”也都已經(jīng)意義虛化了。
如果我們對形式字也實行同樣的標準,不再以意義作為準人條件的話,那么就應該承認它的語法地位。
我們應該承認這樣一個事實:
現(xiàn)代漢語的單音單字,形式(包括音和形)和功能、意義三者并不同一。因此,意義并不是語言單位的必要條件。
呂叔湘(1962)說:最成問題也是最不成問題的是意義。如果像某些語法學家所說,一種動作或一種性質(zhì),當你把它當作一種抽象的事物看的時候,它就具有名詞的性質(zhì),那么,意義真是個最聽話,最不搗亂的乖孩子,可以請過一邊。
《馬氏文通》以來的漢語語法單位的研究是以意義為基礎展開的,語素、詞、短語都是“無形”的概念,因此就有拉扯不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