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是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與“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并稱為“三大構成”,它們共同構筑了現代設計藝術的理論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三大構成”自日本經我國香港引入內地藝術設計領域及教育體系中,其嚴密的科學化、邏輯化觀念對繪畫加圖案式的傳統教育模式形成強烈的沖擊,給設計藝術領域帶來巨大變革,并迅速擴延到全國各個藝術設計院校。時至今日,構成教育已經歷了30余年的不斷發展,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理論體系。構成教育通過對造型要素的理論分析和嚴格的形式構成訓練,來培養、提高學生對形態構成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它具有高度理性活動的思維訓練,能夠為學生后續的形態設計打下堅實基礎。
“平面構成”作為藝術設計院校的基礎課程,涉及多種學科和專業領域。它使學生在大學一、二年級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擴大學生對藝術設計邊緣學科的認知和了解奠定基礎。因此,《高等院校藝術設計精品教程:平面構成(第2版)》力爭在培養、訓練學生對平面構成的邏輯規律和形式美構成的基礎上,通過對環境藝術、視覺傳達、工業產品、雕塑等專業領域中構成形式美的現代實體設計案例進行大量應用分析,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并使學生對平面構成在多學科設計范圍中的廣泛應用有足夠的認識,充分認識到平面構成作為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藝術設計精品教程:平面構成(第2版)》以平面構成的由來、確立、發展為序,通過對大量東西方傳統圖案的發展和形態美應用實例的點評分析,闡明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古就形成的構成形態美的規律。其目的是利用現代構成形態美的規律來鑒賞和保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符號,從而加強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資源,并將其轉化為現代構成設計語言的使命感,另外,從專業基礎的角度上講,“平面構成”可以很好地與“裝飾圖案”和“裝飾繪畫”等課程同時起到一定的相互關聯和過渡的作用。由于“平面構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書中選編了大量的優秀學生作業,希望這些富有創意和個性表現力的習作對讀者的學習有所幫助。
第一章 平面構成概述
第一節 構成與文明
一、中國傳統圖案的發展與構成
二、平面構成體系的確立
第二節 平面構成課程體系
一、平面構成的目的、特征
二、材料和工具的準備
三、計算機引入平面構成
綜合練習
第二章 平面構成的造型語言
第一節 認識視覺形態與造型要素
一、認識形態
二、認識視覺形態構成
三、認識視覺形態要素與造型要素
第二節 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
一、變化與統一
二、對稱與均衡
三、對比與調和
四、節奏與韻律
第三節 平面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實例
一、平面構成與裝飾設計
二、平面構成與視覺傳達設計
三、平面構成與環境景觀設計
四、平面構成與城市雕塑設計
五、平面構成與其他造型設計
綜合練習
第三章 平面構成的基本造型元素
第一節 點的基本形態及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點的基本形態
二、點的構成
三、點的表情
四、點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二節 線的基本形態及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線的基本形態
二、線的構成
三、線的表情
四、線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節 面的基本形態及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面的基本形態
二、面的構成
三、面在設計中的應用
綜合練習
第四章 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
第一節 重復構成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重復的概念
二、重復構成的形式
三、重復骨格的幾種變化形式
四、重復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二節 近似構成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近似的概念
二、近似構成的形式
三、近似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節 漸變構成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漸變構成的概念
二、漸變構成的形式
三、漸變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四節 發射構成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發射的概念
二、發射構成中的構成因素
三、發射構成的形式
四、發射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五節 變異構成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
一、變異的概念
二、變異構成的形式
三、變異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綜合練習
第五章 平面構成的特殊形式
第一節 分割構成
一、分割構成的概念
二、分割構成的形式
三、分割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二節 對比構成與結集構成
一、對比構成
二、結集構成
三、對比構成和結集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節 群化構成
一、群化構成的概念
二、群化構成的基本要領和構成形式
三、群化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四節 視知覺現象與空間構成
一、空間的概念
二、平面性幻覺空間的構成形式
三、曖昧性矛盾空間的構成形式
四、空間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第五節 肌理與材質的構成
一、肌理的概念
二、材料、肌理的豐富資源
三、常見的肌理制作方法
四、肌理與材質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
綜合練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