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籌備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而編輯的史學文論集。此前已出版九輯,社會反響良好。內容偏重學術研究的思想性、經世性與公共性,關注歷史學對價值、秩序與發展的正向導引,關注歷史學對知識群體與精英階層的影響力;偏重中國史、外國史,或古代史、當代史等不同專業中彼此互為興趣的話題。原創、轉載、集成并舉。
《中國歷史評論 第十輯》:
21世紀,非洲的大學教育一直被作為是非洲國家的人才儲備庫而廣受稱贊,它為非洲國家領導階層提供了訓練有素、見多識廣、求學好問、明辨是非的人才。‘據資料顯示,非洲的大學培養出的畢業生具備了必要的人際關系、批判性思維和專門的技能,能參與到國家和國際的決策以及問題的解決中去。由于人們期望大學教育能繼續在基于全球化經濟的新知識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性接受大學教育不僅是一項基本權利,而且不可或缺,這是因為非洲一半以上的人力資源是由女性構成的,應當給予她們接受大學教育的平等機會。應當注意的是,非洲的教育體系是金字塔式的,從基礎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不斷縮減。更為重要的是,撒哈拉以南地區教育的性別差距加重了高等教育男女不平等的缺陷。近幾十年來,國家組織和國際組織都對女性接受大學教育的狀況表示了擔憂。本研究從歷史的維度上去探討進一步推進共話非洲教育進步之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