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 第4版 配增值)/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的使用對象是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的學生,因此《生理學(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 第4版 配增值)/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的內容必須堅持以護理專業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將“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于教材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崗位勝任能力,構建凸顯護理學專業特色的專業知識體系,滲透護理學專業精神。第4版與第3版相比,教材內容作了適當更新,每章節插入了1~2個臨床案例,并在以往傳統紙質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字資源,實現了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的一體化。每章附有二維碼,掃描即可進入數字化教材閱讀。學生能夠隨時閱讀、記錄、測評以及互動學習內容。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要求“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根據國務院文件精神,2015年10月人民衛生出版社組織召開了全國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三屆五次會議,確定了新一輪本科教材的主編與副主編名單并召開主編人會議。根據這次會議精神,《生理學(第4版)》的編寫人員于2016年1月在長沙召開了編寫會議,著重討論了進一步貫徹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用性的問題,特別強調了教材的適用性。本教材的使用對象是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的學生,因此教材的內容必須堅持以護理專業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將“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于教材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崗位勝任能力,構建凸顯護理學專業特色的專業知識體系,滲透護理學專業精神。
第4版與第3版相比,教材內容作了適當更新,每章節插入了l~2個臨床案例,并在以往傳統紙質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字資源,實現了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的一體化。每章附有二維碼,掃描即可進入數字化教材閱讀。學生能夠隨時閱讀、記錄、測評以及互動學習內容。我們的數字資源在內容上一方面突出富媒體化的特點;另一方面力求形式服務于內容,突出滿足護理學人才培養需求的特點,如數字資源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某些疾病的健康護理指導和護理評估相關知識。在編寫過程中,編者們搜集、學習和閱讀了國內外大量的視頻、音頻、錄像、微課、圖片以及文本等多媒體素材,充分利用富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力求內容實現富媒體化,結構實現立體化,形式更加生動,更能夠滿足數字化教育改革的需求,以適應高等醫學教育事業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步伐。
在此次修訂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各參編院校的大力支持,以及生理學界同仁的關心和幫助,特別是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和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為本教材的編寫和定稿提供了許多幫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修訂,能使本教材更好地服務于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的教學。但限于水平等因素,缺點錯誤在所難免,歡迎廣大同仁及讀者繼續對本教材批評指正。
唐四元,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二級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導師,任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院長。留美學者;中華護理學會護理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護理學專業考試用書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南省護理學會護理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
主攻方向:社區慢性疾病的防護。以第1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200余篇,40余篇被國外SCI或EI期刊收錄;獲國家專利5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湖南省項目20余項;獲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獲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三等獎1項,獲湖南醫學科技三等獎3項,獲湖南省生理科學會學術論文一等獎4篇;獲國家精品課程3門;主編國家或部委規劃教材4部,參編多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生理學簡介
一、什么是生理學
二、生理學研究的三個水平
三、生理學研究的方法
第二節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陳代謝
二、興奮性
三、適應性
四、生物節律
五、生殖
第三節 人體與環境
一、人體與外環境
二、內環境與穩態
第四節 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三、自身調節
第五節 體內的控制系統
一、非自動控制系統
二、自動控制系統
三、前饋控制系統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細胞膜的結構和物質轉運功能
一、細胞膜的結構概述
二、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
第二節 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功能
一、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二、離子通道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三、酶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四、招募型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五、核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第三節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一、靜息電位及其產生機制
二、動作電位及其產生機制
三、局部電位及其特性
第四節 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一、骨骼肌的興奮和收縮機制
二、平滑肌的收縮功能
第三章 血液
第一節 概述
一、血液及其功能
二、血液學
三、血液系統疾病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血液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一、血液的組成
……
第四章 血液循環
第五章 呼吸
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
第七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第八章 尿液的生成與排出
第九章 感覺器官的功能
第十章 神經系統的功能
第十一章 內分泌
第十二章 生殖
第十三章 人體幾個重要階段的生理特征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