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診斷學》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本科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和日后從事醫學影像技術工作提供必須的臨床采用的各種影像設備的原理、應用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X線、CT、MRI、超聲和核醫學等設備及附屬設備(顯示器)的結構、功能、關鍵參數(購買參考);日常保養和常見故障排除。
高劍波,男,1963年7月出生于河南長葛。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兼任醫技學部主任、放射科主任,鄭州大學醫學影像專業負責人、影像學科學術帶頭人。擔任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放射學會腹部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普通放射裝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放射醫師協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任《中華放射學雜志》等國內外10余種學術期刊的常務編委、編委或審稿人。從事放射影像臨床、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31年,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中心短期訪問學習。共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0余篇。主編及參編醫學影像學專*和高校教材10余部。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2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9項。在消化系統腫瘤和肺部疾病的臨床影像學及其新技術研究方面頗有造詣。獲得河南省**專家、河南省**青年科技專家、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師、河南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師德標兵、河南省自主創新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以及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王濱,男,1963年3月出生于山東濰坊。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濱州醫學院院長。曾任濰坊醫學院副院長、分子影像學研究中心主任、附屬醫院影像中心主任等。山東省特色重點學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學科帶頭人,山東省**教學團隊負責人,山東省衛生系統杰出學科帶頭人,山東省高校首席專家。擔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分子影像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放射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分子影像學分會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任國內外15種學術期刊的主編、副主編、編委或審稿人。從事教學、科研、臨床和管理工作35年,2000~2002年曾在Hull大學Hull皇家醫院從事腫瘤影像學臨床研究。共發表學術論文39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0余篇。主編(譯)、參編*作、高校教材17部。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6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9項。在肝癌、前列腺癌影像學臨床與基礎研究、腦功能成像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1996年開展分子影像學研究,是我國分子影像學的開拓者之一。承擔和完成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等5項,獲山東省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研究生重新創新成果獎等7項。1998年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不同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特點與綜合應用對比
一、不同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特點
二、不同成像技術和檢查方法的比較
三、不同成像技術和檢查方法的綜合應用
第二節 影像診斷原則、步驟及閱讀方法
一、影像診斷原則
二、影像診斷步驟
第二章 中樞神經系統
第一節 檢查方法與要求
一、顱腦
(一)X線檢查
(二)CT檢查
(三)MRI檢查
二、脊髓
(一)X線檢查
(二)CT檢查
(三)MRJ檢查
第二節 基本病變的影像表現
一、顱腦
(一)X線表現
(二)CT表現
(三)MRI表現
二、脊髓
(一)X線表現
(二)CT表現
(三)MRI表現
第三節 常見疾病影像表現
一、顱內腫瘤
(一)星形細胞瘤
(二)少突膠質細胞腫瘤
(三)腦膜瘤
(四)垂體腺瘤
(五)聽神經瘤
(六)腦轉移瘤
二、腦血管疾病
(一)腦梗死
(二)腦出血
(三)蛛網膜下腔出血
(四)顱內動脈瘤
(五)腦動靜脈畸形
三、顱腦外傷
(一)顱骨骨折
(二)硬膜外血腫
(三)硬膜下血腫
(四)外傷性腦內血腫
(五)腦挫裂傷
四、顱內感染性病變
(一)腦膿腫
(二)結核性腦膜炎
(三)腦囊尾蚴病
(四)病毒性腦炎
五、脫髓鞘疾病
(一)脫髓鞘疾病的定義和分類
(二)多發性硬化
六、先天性顱腦畸形
(一)先天性顱腦畸形的分類
(二)胼胝體發育不全
(三)先天性腦積水
(四)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
(五)先天性第四腦室中孔和側孔閉鎖
(六)腦灰質異位
(七)腦膜膨出和腦膜腦膨出
七、脊髓與椎管內疾病
(一)脊髓內腫瘤
(二)髓外硬膜下腫瘤
(三)椎管內血管畸形
(四)脊髓空洞癥
(五)脊髓損傷
第三章 頭頸部
一、眼與眼眶
一、檢查方法與要求
(一)X線檢查
(二)CT檢查
……
第四章 呼吸系統
第五章 循環系統
第六章 消化系統
第七章 泌尿系統及腎上腺、腹膜后間隙
第八章 生殖系統及乳腺
第九章 骨肌系統
第十章 兒科影像診斷
第十一章 介入放射學
推薦閱讀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