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藝術概論(修訂版)》特點:首先,根據舞蹈藝術的特點,在整體編章結構上,作了一些整合,不再設編,以章為順序。
其次,為了使每章的內容更加清晰,以取得更佳的閱讀和學習效果,在各章前,增添了“本章要義”,提綱挈領地概述本章的主要內容;各章后,除保留了原來的“概念小結”外,還增添了“思考題”和“參閱舞蹈舞劇作品(錄像帶或光盤)要目”。(我們在授課時,為了使學員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更加形象地了解講授的內容,結合各章內容中所列舉的作品,選播放一些錄像給大家看,邊放邊講。這種形象的教學法,符合舞蹈理論教學的特點,很受學員的歡迎。)
第三,為了適應舞蹈藝術的形象性特征,增加可讀性,盡量做到圖文并茂,結合各章所論述的內容,增加了較多的舞蹈和舞劇作品的劇照。
第四,附錄中,節錄了英、美、法、日等國家出版的“百科全書”對“舞蹈”的解釋,讀者可對比參照,以增添我們歷來所倡導的學習和研究舞蹈理論必須加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最近我們根據20多年來講授這門課程的經驗寫了一篇“講授《舞蹈藝術概論》的點滴經驗”的文章《貫徹科學精神把握發展規律》也收入附錄中,以作為講授此門課程的師友們參考。
隆蔭培,滿族,1932年11月生。北京人。舞蹈理論家、編輯家、研究員。1949年畢業于華北大學文藝學院。曾任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編輯,文化部藝術局 隆蔭培,滿族,1932年11月生。北京人。舞蹈理論家、編輯家、研究員。1949年畢業于華北大學文藝學院。曾任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編輯,文化部藝術局音樂舞蹈處干部,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理論研究室主任、《舞蹈藝術》副主編,研究生部舞蹈系班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離休。為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學會副會長,中國舞蹈家協會第五屆理事、舞蹈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舞蹈美學學會理事,中國社會舞蹈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藝術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湖南吉首大學客座教授等。 1949年參加了《人民勝利萬歲>大歌舞的演出,1950年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第一部大型舞劇《和平鴿》的演出。1954年起從事舞蹈理論和編輯工作,先后參與創辦了《舞蹈學習資料》、《舞蹈叢刊》、《舞蹈》,《群眾舞蹈》、《舞蹈藝術》等多種舞蹈期刊,編輯了各種舞蹈書刊130多冊,約1800余萬字。為《中國大百科全書 音樂舞蹈卷》(任編委、舞蹈理論分支主編).《中國舞蹈詞典》(任編委、舞蹈理論分支主編。本詞典于1995年獲首屆辭書獎三等獎 )、《美學辭典》、《美學百科全書》、《文藝賞析辭典》、《中國藝術百科辭典》等九種辭書撰寫舞蹈詞目487條,約22萬字。與人合作出版舞蹈專著有《舞蹈概論》、《舞蹈藝術概論》(獲1997年度第十一屆華東地區優秀文藝圖書二等獎)、《中國舞劇史綱》、《人體律動的詩篇——舞蹈》、《20世紀中國舞蹈》、《舞蹈知識手冊》、《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中國舞蹈名作賞析》、《舞蹈知識100問》、《北京志 文化藝術卷 舞蹈志》等,另發表舞蹈理論、評論文章300多篇,共約225萬字(其中論文《從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現代走向談她的復興發展》獲中國藝術研究院1997年第四屆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賈作光舞蹈創作的理論意義》獲北京市文聯2001年文藝評論獎優秀獎)。在教學工作中,除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舞蹈碩士研究生講課外,還應邀為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藝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及吉林,河北、湖南等九個省、市的14個藝術院校講授了舞蹈理論、舞蹈美學、世界和中國舞蹈舞劇作品鑒賞和中國當代舞蹈發展史等課程。個人簡歷和主要業績先后被收入《中國少數民族藝術詞典》(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近現代中國少數民族英名錄》(華夏出版社1994年出版)、《中國舞蹈詞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年出版)、《當代中華舞壇名家傳略》(中國攝影出版社1995年出版)、《中華人物辭海 當代文化卷》(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級專家名錄》(中國藝術研究院院慶50周年籌委會2001年編印),和《世界名人錄》(美國世界人物出版社2000年出版) 等。 徐爾充,1932年10月生,湖北武漢人。舞蹈理論家、編輯家、研究員。1949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文藝新聞大隊。曾任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政治部文工團、西南軍區戰斗文工團、解放軍總政歌舞團舞蹈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舞蹈》編輯部編輯J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理論研究室研究員、《舞蹈藝術》副主編、碩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離休。為中國舞蹈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舞蹈研究會常務理事。 1949年開始舞蹈藝術實踐,1958年起開始專業從事舞蹈理論研究和編輯工作,參與了《舞蹈》、《群眾舞蹈》、《舞蹈藝術》等多種舞蹈期刊和圖書的策劃、創辦和編撰工作。為《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舞蹈理論分支副主編、《中國舞蹈詞典》主編。(本詞典于1995年獲首屆辭書獎三等獎)、大型辭書《中國藝術百科辭典》舞蹈分卷主編、《北京志‘文化藝術卷’舞蹈志》主編,《當代中華舞壇名家傳略》副主編,《美學百科全書》、《文藝賞析辭典》舞蹈類詞目負責人,為以上辭書撰寫了大量舞蹈詞目。與人合作出版舞蹈專著有《舞蹈概論》、《舞蹈藝術概論》(獲1997年度第十一屆華東地區優秀文藝圖書二等獎)、《中國舞劇史綱》、《人體律動的詩篇——舞蹈》、《舞蹈知識手冊》、《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中國舞蹈名作賞析》等。曾發表舞蹈理論、評論文章200多篇。在教學工作中,除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舞蹈碩士研究生講課外,還應邀為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解放軍藝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及吉林、黑龍江、山東、天津、云南等省、市的藝術院校講授了舞蹈藝術概論、舞蹈美學、中國當代舞蹈發展史等課程。
新版前言
初版序言——為了舞蹈藝術的明天
導論——做一個全面發展的舞者
第一章 舞蹈的本質和審美特征
第一節 舞蹈的藝術本質
第二節 舞蹈的社會生活審美本質
第三節 對舞蹈本質內涵的釋義
第四節 舞蹈的審美特征
第二章 舞蹈的藝術特性
第一節 舞蹈形象是直觀的動態性的形象
第二節 舞蹈藝術的內在本質屬性是抒情性
第三節 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
新版前言
初版序言——為了舞蹈藝術的明天
導論——做一個全面發展的舞者
第一章 舞蹈的本質和審美特征
第一節 舞蹈的藝術本質
第二節 舞蹈的社會生活審美本質
第三節 對舞蹈本質內涵的釋義
第四節 舞蹈的審美特征
第二章 舞蹈的藝術特性
第一節 舞蹈形象是直觀的動態性的形象
第二節 舞蹈藝術的內在本質屬性是抒情性
第三節 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
第三章 舞蹈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舞蹈因其對人類具有多種積極作用而得以存在和發展
第二節 舞蹈在古代社會的功能
第三節 舞蹈在現代社會的功能
第四節 舞蹈的社會作用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舞蹈功能的充分
實現需以審美為中介
第四章 舞蹈的種類
第一節 舞蹈內容的發展導致不同舞蹈品種的產生
第二節 舞蹈分類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節 生活舞蹈
第四節 藝術舞蹈
第五章 舞蹈的起源
第一節 舞蹈是從哪里來的
第二節 人怎樣創造了舞蹈
第六章 舞蹈的發展
第一節 舞蹈發展的歷史規律
第二節 舞蹈發展的外部因素
第三節 舞蹈發展的內部因素
第七章 舞蹈作品與社會生活
第一節 社會生活是舞蹈創作的源泉
第二節 舞蹈作品是舞蹈家創造性勞動的結晶
第三節 舞蹈藝術反映和表現生活的美學原則
第八章 舞蹈作品的內容和形式
第一節 題材和主題
第二節 人物和情節
第三節 環境和氛圍
第四節 結構和布局
第五節 動作和語言
第六節 舞蹈作品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第九章 舞蹈美的構成和形態
第一節 舞蹈作品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第二節 舞蹈作品的審美類別
第十章 舞蹈思維和舞蹈形象創造
第一節 舞蹈形象和舞蹈思維
第二節 舞蹈形象的審美特征_
第十一章 舞蹈作品的意境創造
第一節 境界說是中國傳統文藝美學的重要理論
第二節 舞蹈藝術也應當研究意境創造
第三節 舞蹈意境的結構層次
第四節 舞蹈意境的審美特征和意境創造的途徑
第十二章 舞蹈的形式結構
第一節 舞蹈形式的感知結構
第二節 舞蹈形式的結構過程
第十三章 舞蹈語言
第一節 人體動作
第二節 舞蹈動作
第三節 舞蹈語言
第十四章 舞蹈構圖
第一節 構圖的一般規律
……
第十五章 舞蹈創作的審美規范
第十六章 舞蹈表演的審美規范
第十七章 舞蹈交流
第十八章 舞蹈傳播
第十九章 舞蹈美感
第二十章 舞蹈欣賞
第二十一章 舞蹈評論
第二十二章 新中國舞蹈藝術50年啟示錄
第二十三章 沿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創建和發展中國舞蹈學
附錄一:英、美、法、日等國“百科全書”對“舞蹈”的解釋
附錄二:學習《舞蹈藝術概論》參考書目
附錄三:貫徹科學精神 把握發展規律
新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