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講授攝影畫面創作的內部構成問題,其中包括構圖藝術規律、畫面構成元素處理、拍攝角度運用、色彩處理、光線處理、運動攝影等主要內容。本書是在第二版的基礎上修訂而來的,延續了原書的質量水準。作者保留了前一版的框架體系和大部分文字內容,主要增加和替換了一些案例解析,比如更新了一些學生作品;在體例上作了一些簡單的優化。并且作者在自己的每一幅作品后添加了照片拍攝的技術數據,不僅增加了教材的直觀性,更為學生的學習實踐提供了參考模擬的范本。
第一章 攝影構圖的概念及其創作規律
第一節 攝影構圖的概念
第二節 構圖的一般規律
第三節 評價畫面優劣的標準
第四節 邊框與畫幅
第二章 攝影構圖諸元素及其處理
第一節 主體
第二節 陪體
第三節 前景
第四節 背景
第五節 空白
第一節 角度的意義
第二節 拍攝方向
第三節 拍攝高度
第四節 拍攝距離與畫面景別
第一章 攝影構圖的概念及其創作規律
第一節 攝影構圖的概念
第二節 構圖的一般規律
第三節 評價畫面優劣的標準
第四節 邊框與畫幅
第二章 攝影構圖諸元素及其處理
第一節 主體
第二節 陪體
第三節 前景
第四節 背景
第五節 空白
第三章 拍攝角度
第一節 角度的意義
第二節 拍攝方向
第三節 拍攝高度
第四節 拍攝距離與畫面景別
第五節 影視攝影角度處理
第四章 畫面造型任務
第一節 空間感(透視感)
第二節 立體感
第三節 質感
第五章 線條、形狀、影調
第一節 線條
第二節 形狀
第三節 影調
第六章 色彩
第一節 色彩學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 影響畫面色彩的因素
第三節 色彩的處理
第七章 光線
第一節 光線的意義
第二節 不同方向光線的特點及應用
第三節 室外自然光的特點及應用
第四節 室外直射光
第五節 室外散射光
第六節 室內自然光
第七節 反光板的使用與效果
第八節 人工光照明基本知識
第八章 運動
第一節 圖片攝影的動感表現
第二節 影視運動攝影
第九章 影視特性與攝影構圖
第一節 影視空間與攝影構圖
第二節 影視時間與攝影構圖
第三節 聲音處理與攝影構圖
第四節 畫面剪輯與攝影構圖
第五節 場面調度與攝影構圖
參考文獻
后記
天光時間拍攝夜景,首先要注意選擇拍攝地點和拍攝方向。拍攝地點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環境特點,選擇周圍環境亮度較高的景物或物體,如高樓大廈的玻璃幕墻、霓虹燈、路牌燈箱、噴水池、河流、湖泊等。如果遇到雨雪天氣,潔白的積雪可以顯現原本黑暗的屋頂,地面的反光可以照射到各個黑暗的角落,地面的積水還可以產生明顯的倒影,這樣可以避免地面景物漆黑一片,單調死板。許多優秀的夜景作品,地面上都是有層次的,利用地面反光或倒影進行畫面構圖,可以收到理想效果。注意拍攝方向的選擇,目的在于讓天空與地面盡量有區別,使兩者不混為一體。在日出前拍攝,鏡頭應盡量對著日出方向;在日落后拍攝,鏡頭應盡量向著日落方向。
其次,要注意畫面局部高亮度點的配置與處理。夜景畫面一般要注意有較大面積的暗部,而且暗部有一定的層次,但更要注意畫面局部高亮度點的配置與處理。高亮度點的形成主要依據生活中可以模擬、再現的較亮的路燈、建筑物的照明燈、車燈等特定光源效果。這些高亮度點的配置與處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主體創造一個真實可信的夜景氛同。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的時問拍攝夜景,用人的眼睛來觀察,周圍環境與景物還有一定的亮度和層次,這樣就很容易使人迷惑,忽視景物與環境的高亮度點的配置與處理,結果會使拍攝出的畫面亮暗間距太小,缺少反差,亮的不亮而暗的不暗,沒有吸引觀眾視線的地方,這樣很容易失去夜景的真實氣氛。所以,在這個時間拍攝夜景,要盡量拉大畫面的亮暗間距,突出、加強局部高亮度點的照明。在夜景畫面中,最亮的部分不應是天空,而應是照明燈及照明燈所能照射的某個局部,這些局部(主體所在部位和主體活動區域)要同周圍環境及景物形成一定的反差,使畫面形成亮暗對比。
再次,要注意現有環境光和人工增加光源的配合。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以環境光為主要光源,利用人工加光照明需要強調、修飾的部分。在使用人工光時,要注意不能破壞整體光線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