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闡述了市政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全書首先對市政學的基本概念進行闡述;其次,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城市管理中的主體,闡述在城市治理過程中城市政府的組織體系與作用機制,并相應地分析城市政府公共決策的過程;最后,講述城市政府對城市公共事務的管理政策與方法,涉及城市管理的各個方面,如城市規劃、城市土地管理、城市環境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基礎設施管理、城市社會管理和城市公共事業管理等。
王佃利北京大學博士,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城市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和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出版專著《城市治理中的利益主體行為機制研究》,主編《現代市政學》、《城市管理學》、《公共管理學概論》等教材多部,在《中國行政管理》、《國家行政學院學報》、《公共行政評論》、《文史哲》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張莉萍
北京大學博士,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管理、環境政策等。參著《市政公用事業改革與監管研究》、《城市行政管理體制變革:從管制到治理》等,主編和參編教材《現代市政學》、《城市管理學》等。
高原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管理、公共管理倫理等。
第1章 現代市政學導論
1.1何謂市政
1.2市政的發展
1.3市政學的研究價值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延伸閱讀
第2章 城市發展與城市化
2.1城市內涵與功能
2.2城市歷史演進與城市化
2.3我國的城市化發展戰略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閱讀材料
延伸閱讀
第3章 市政體系及運行
3.1城市政治理論
3.2市政體系與市政職能
3.3市政過程與公民參與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閱讀材料
延伸閱讀
第4章 市政體制
4.1市政體制概述
4.2國外市政體制概述
4.3我國的市政體制創新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閱讀材料
延伸閱讀
第5章 城市規劃管理
5.1城市規劃管理概述
5.2城市規劃的編制與實施管理
5.3我國城市規劃管理的發展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閱讀材料
延伸閱讀
第6章 城市土地與房產管理
6.1城市土地管理概述
6.2城市土地儲備、開發與經營
6.3城市房產管理概述
6.4城市住房保障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延伸閱讀
第7章 城市公共財政管理
7.1城市公共財政概述
7.2城市公共財政管理的內容
7.3城市公共財政管理體制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延伸閱讀
第8章 市政公用事業管理
8.1城市基礎設施與公用事業
8.2城市基礎設施管理
8.3市政公用事業管理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閱讀材料
延伸閱讀
第9章 城市交通管理
9.1城市交通管理概述
9.2城市公共交通運行
9.3城市交通問題與管理策略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延伸閱讀
第10章 城市環境管理
10.1城市環境管理概述
10.2城市環境污染及治理
10.3城市生活環境管理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閱讀材料
延伸閱讀
第11章 城市社會保障管理
11.1城市社會保障概述
11.2城市社會保障體系
11.3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延伸閱讀
第12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12.1城市社會治安管理
12.2城市災害管理
12.3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閱讀材料
延伸閱讀
第13章 城市公共事業管理
13.1城市公共事業管理體制
13.2公共事業管理現代化與改革路徑
13.3我國公共事業的部門管理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延伸閱讀
第14章 城市更新管理
14.1城市文化
14.2城市更新
14.3古城保護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延伸閱讀
第15章 管理城市未來
15.1城市蔓延與緊湊城市
15.2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城市
15.3信息化與智慧城市
15.4全球化與創新城市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在快速城市化時期,城市既以豐富多彩的財富充盈著市民的現代生活,有時又成為百弊叢生的淵藪挑戰著城市的社會秩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難以回避的問題仍舊是: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城市的美好,不僅在于物質的集聚,更在于文明的繁榮,在于它是一個更能彰顯人類主動性的場所。高效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提供,體現了城市生活的效率追求;有序的社會活動和政治秩序,體現了城市生活的和諧訴求。盡管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重塑現代城市面貌,但人始終是城市不可動搖的主體。人的參與、溝通、協商,是創造美好城市生活的關鍵所在。
現代治理理論的發展,促成了城市管理思想的重要變革。在經歷過新公共管理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的沖擊和嬗變之后,主張多元、協商參與的治理理論,成為重塑城市管理可回避的現實選擇。現代城市管理正在邁入一個以人為本的“治理時代”。當代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已經成為這個城市化時代的強音,我們相信:治理,讓城市更美好。
市政學作為一門學科,自20世紀20年代由留學生引入,歷經幾代學者的努力,其間雖有諸多波折,但是尋求城市美好生活的理念一直堅持至今,指引著市政學學科的發展。民國時期留學歸來的市政學先驅們將城市美好寄托于制度化、秩序化的城市自治體制;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市政學研究者則致力于實現市政學研究的本土化,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公共問題以實現城市善治。2011年,我國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表明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新的發展時代,在此背景下國家提出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市政學學科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本次修訂就是基于這些認識,一方面努力把握最新的理論呈現,總結市政發展的規律;一方面努力認知最新的政策動態,呈現現代市政的發展趨勢。
教材是學科范式的體現,這次教材修訂我們凸顯了市政學的學科發展新特點。一方面,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越來越明確;另一方面,不同學科在城市管理問題上交叉融合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基于此,我們在這次修訂過程中,在知識體系上盡力體現學科方式的特點,在現實問題應對上體現學科融合的趨勢。我們認為,市政學在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形成了以權力、制度、政策和城市問題為要素,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系統的研究框架。現代市政學以關注城市權力的分配結構為基礎,著重分析基于城市權力分配的政治體制設計和政府組織架構;以探討政治體制框架下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過程為重點,尋求城市中發展中公共議題及其解決的有效性,形成了“權力——制度——政策——問題”的研究體系。
在內容修訂方面,本次修訂在第三版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重新編寫了六章(城市的演進、市政體系及運行、城市公共財政管理、城市公共事業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管理城市未來);大篇幅修改了五章(市政體制、城市規劃管理、城市環境管理、城市社會保障管理、城市更新管理);在原有基礎上補充調整了四章(現代市政學導論、城市土地與房產管理、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此次修訂,寫作風格不變,主要是明確新的視角、增加新的內容,以反映編者對城市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新的認識和把握。
在形式調整上,根據教學過程中適應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擴展教師教學空間的要求,本次修訂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調整:在每章學習重點后添加“關鍵術語”,對本章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概念作出提綱挈領的歸納;對書中的“知識點”進行增添、刪除和補充;不再每章設置“閱讀材料”,而是根據內容以及材料的新穎性和典型性保留部分章節的閱讀材料;更新每章“延伸閱讀”的知識鏈接,保證推薦的閱讀材料的經典性、權威性、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