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與文獻學、文獻的載體、文獻的形成與流布、文獻的收藏與散佚、文獻的版本、文獻的校勘等。
王序
自序
第一章 文獻與文獻學
一、"文獻"釋義
二、文獻學研究的范圍
三、為什么要學習文獻學
第二章 文獻的載體
一、甲骨
二、金
(一)禮器
(二)樂器 王序
自序
第一章 文獻與文獻學
一、"文獻"釋義
二、文獻學研究的范圍
三、為什么要學習文獻學
第二章 文獻的載體
一、甲骨
二、金
(一)禮器
(二)樂器
(三)兵器
(四)農器
(五)度量衡
(六)錢幣
(七)符璽
(八)日用器
三、石
(一)碣
(二)摩崖
(三)碑
四、竹木
五、帛
六、莎草紙
七、羊皮紙
八、貝葉
九、紙
(一)造紙術的發明
(二)紙質文獻的裝潢形制
1?卷子
2?經折裝
3?蝴蝶裝
4?包背裝
5?線裝
第三章 文獻的形成與流布
一、文獻的形成
(一)著
(二)述
(三)編
(四)譯
1?佛典翻譯
2?學術翻譯
3?文學翻譯
二、文獻的流布
(一)講唱
(二)鐫刻
(三)抄寫
(四)印刷
(五)攝影
第四章 文獻的收藏與散佚
一、歷代官府藏書及其散佚
(一)歷代官府文獻收藏概況
(二)歷代文獻的大量散佚
1?秦始皇焚書
2?西漢末年戰亂
3?東漢末年戰亂
4?西晉末年惠懷之亂
5?侯景之亂與梁元帝焚書
6?隋末唐初
7?安史之亂
8?黃巢起義
9?靖康之難
10?李自成起義
11?乾隆禁毀
12?嘉慶宮火
13?太平天國起義
14?英法聯軍縱火圓明園
15?庚子事變
16?日本侵華戰爭
17?"文化大革命"
二、歷代私家藏書之興替
(一)周秦私家藏書概況
(二)漢魏晉南北朝的私人藏書
(三)唐宋私家藏書
(四)元明私家藏書
(五)清代著名藏書家(上)
(六)清代著名藏書家(下)
(七)近代著名藏書家
第五章 文獻的版本
一、"版本"釋義
二、版本類型
(一)寫本
1?手稿本
2?清稿本
3?抄稿本
4?影鈔本
5?抄本
(二)刻本
(三)套印本
(四)饾版與拱花印本
(五)活字本
(六)石印本
(七)珂羅版印本
(八)批校本、題跋本
三、"善本"的界義
(一)善本的兩層含義
(二)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四、版本鑒定
(一)明確撰寫年代
(二)細讀前后序跋
(三)驗牌記
(四)查避諱
(五)考刻工
(六)核校閱人時代
(七)看字體
(八)看版式
(九)看紙張
(十)看裝潢
(十一)查藏印
(十二)類比法
(十三)查著錄
(十四)求旁證
(十五)對書影
第六章 文獻的校勘
一、文獻訛誤的類型及校勘的目的
(一)文獻錯訛的類型
1?訛
2?脫
3?衍
4?倒
5?錯亂
(二)校勘的目的
二、校勘應具備什么條件
(一)主觀條件
(二)廣求異本
(三)廣求相關資料
(四)精研所校之書
三、校書的主要方法
(一)對校法
(二)他校法
(三)本校法
(四)綜合考證法
四、校勘成果的處理及校勘記的寫法
五、校書的態度:多聞闕疑
第七章 文獻目錄
一、"目錄"的產生及其含義
二、古籍分類
三、目錄的主要內容
(一)書名
1?古書命名的方式
(1)以通稱為書名
(2)摘取書中一二字為書名
(3)以姓名為書名
(4)以朝代命名
(5)以時間命名
(6)以地點命名
(7)隱括內容為名
2?同書異名與異書同名
(1)同書異名
(2)異書同名
(二)篇卷
(三)撰人及朝代
1?關于撰人的朝代
2?關于撰人
(四)版本
(五)提要
(六)大小序
四、目錄的類型
(一)公藏目錄
(二)私藏目錄
(三)史志目錄
(四)專科目錄
1?經學目錄
2?小學目錄
3?史部目錄
4?子部目錄
5?集部目錄
(五)特種目錄
1?舉要目錄
2?叢書目錄
3?知見目錄
4?經眼目錄
5?禁毀目錄
6?版本圖錄
7?辨偽目錄
8?其他
第八章 文獻的輯佚與辨偽
一、輯佚
(一)古書亡佚之多及其原因
(二)前人輯佚的成績
(三)輯佚的方法
二、辨偽
(一)什么叫"偽書"
(二)作偽的動機
1?傳道
2?射利
3?炫名
4?爭勝
5?逃禁
6?避嫌
(三)作偽的主要手段
1?作者假托他人
2?后人改題著者
3?割去序跋
4?偽撰序跋
5?沿襲舊名而作新書
6?節采某書更易新名
7?綴合群書造為新編
8?變亂舊例以充新編
9?自著自注
10?書以篆籀而充古本
11?以假攙真竄亂舊帙
(四)我國辨偽的歷史
(五)辨識偽書的方法
1?從授受源流上辨偽
2?從被依托的人辨偽
3?從首先傳出該書的人辨偽
4?從該書與作者行事的矛盾辨偽
5?據當世人的揭發辨偽
6?從文體上辨偽
7?從文章風格辨偽
8?從特殊語詞的起源辨偽
9?從聲韻系統和時代的矛盾辨偽
10?從因襲上辨偽
11?從稱引上辨偽
12?從佚文上辨偽
13?從史實的先后辨偽
14?從稱謂上辨偽
15?從制度上辨偽
16?從地理沿革上辨偽
17?從本書與作者的思想觀點矛盾辨偽
18?從被依托者的學術水平與本書矛盾辨偽
19?從被依托者的學術專長與本書矛盾辨偽
20?從學術思想發展史的倒置辨偽
(六)偽書的價值
1?偽書的史料價值
2?偽書的文學價值
3?偽書的語言價值
4?偽書的思想價值
5?偽書的其他價值
附:明刊《福壽全書》辨偽
第九章 類書與叢書
一、類書
(一)何謂類書
(二)類書的起源
(三)類書的功用
1?查找史料
2?查找辭藻
3?校勘、考訂古書
4?輯佚
(四)類書舉要
二、叢書
(一)什么叫叢書
(二)叢書的起源與功用
(三)叢書舉要
第十章 地方志與家譜
一、地方志
(一)地方志的產生
(二)歷代地方志的數量
(三)地方志的種類
1?總志
2?省志
3?府志
4?州志
5?廳志
6?縣志
7?鄉鎮志
8?都邑志
9?衛所志
10?邊關志
11?土司志
12?鹽井志
13?專志
(四)地方志的用途
1?政治作用
2?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資料
3?文學創作與研究的資料
4?歷史資料的淵藪
二、家譜
(一)家譜的起源與發展
(二)家譜的內容
1?世系
2?世系錄
3?譜序
4?恩榮錄
5?譜例
6?像贊
7?圖
8?傳志
9?誦芬錄
10?懿行錄
11?宗規家訓
12?文獻
13?志
14?修譜人員
15?陳設圖
16?領譜字號
(三)家譜的價值和存佚情況
1?家譜的價值
(1)人物傳記資料
(2)詩文資料
(3)人口學的重要資料
(4)移民史資料
(5)研究宗族制度的史料
2?家譜的存佚情況
第十一章 總集與別集
一、總集
(一)?288?
(二)全集舉要
二、別集
(一)別集的起源
(二)別集的內容
(三)別集的文獻價值
第十二章 出土文獻概述(上)
一、甲骨文文獻
(一)甲骨文的發現
(二)甲骨文的發掘及出土數量
1?亂掘時期
2?科學發掘時期
(三)甲骨文資料的結集與考釋
(四)甲骨文的文獻價值
1?語言文字價值
2?殷商史研究價值
二、金文文獻
(一)金文的出土
(二)金文文獻的匯集及考釋
(三)金文文獻的學術價值
1?語言文字資料
2?釋讀及考訂傳世文獻的佐證
3?古史資料
第十三章 出土文獻概述(下)
三、簡帛文獻
(一)近世出土簡帛文獻概況
1?曾侯乙墓竹簡
2?戰國楚簡(湖北)
3?戰國楚簡(湖南)
4?戰國楚簡(河南)
5?云夢秦簡
6?江陵秦簡
7?馬王堆漢墓帛書
8?阜陽漢簡
9?銀雀山漢簡
10?江陵漢墓簡牘
11?武威漢簡
12?居延漢簡
13?敦煌漢簡
14?定州漢簡
15?大通漢簡
16?尹灣漢墓簡牘
17?樓蘭、尼雅漢晉木簡
18?長沙三國吳簡
(二)簡帛文獻的價值
1?佚籍復出
2?考校釋讀傳世古籍
3?歷史資料寶庫
4?文字學資料
5?書籍制度史實物
四、石刻文獻
(一)石刻文獻要籍
(二)石刻文獻的價值
1?史料價值
2?文學價值
3?文字學和書法價值
4?經學和宗教史料
五、其他出土文獻
(一)盟書
(二)璽印
(三)磚瓦文字
(四)紙質出土文獻
第十四章 敦煌文獻概述
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經洞
(一)敦煌
(二)敦煌石窟
(三)莫高窟
(四)藏經洞
二、敦煌石室的發現及文獻的流散
(一)敦煌石室的發現
(二)藏經洞封閉時間和原因的推測
(三)敦煌遺書的流散
三、敦煌文獻的目錄
四、敦煌文獻的匯編整理與刊行
五、敦煌文獻的內容及價值
(一)宗教文獻
(二)儒家經籍
(三)語言資料
(四)史籍地志
(五)子部圖書
(六)考古與藝術
(七)文學作品
(八)科技史料
修訂本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