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15章,每章都是按實際教學的要求,圍繞一個主題,把AutoCAD 2014眾多的命令進行了分解,再以一個典型的機械應用實例為線索有機地串聯起來;既詳細介紹了各個命令有關選項、提示說明和操作步驟,又通過大量的“操作示例”給出了命令使用的方法;同時,根據編者們長期從事CAD教學和研究的體會,通過“注意”總結了許多關鍵點;主要內容包括AutoCAD 2014的入門知識、繪圖輔助工具、機械樣板圖的應用、動態塊的應用和三維建模以及在AutoCAD 2014中如何完成技術要求注寫、組合體尺寸標注和零件圖、裝配圖、視圖、剖視圖繪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與眾不同的是,本書每章都配有“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上機常見問題解答”和“操作經驗和技巧”。
本書所選實例內容豐富且緊密聯系機械工程實際,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另外,作圖步驟命令提示和插圖都非常詳盡,可操作性強;特別適合讀者自學和大、中專院校作為教材和參考書,同時也適合從事機械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參考之用。
為配合教學,編者還制作了為本書配套的電子教案,供任課教師選用。
1)科學性:根據教學大綱和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對學時和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2)操作性:以實例引導講解命令各選項功能的操作方法、步驟和技巧,命令行提示全程詳細解釋。
3)多樣性:突出操作方法的多樣性,激發讀者的興趣,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
4)實用性:每章都圍繞一個主題,把AutoCAD眾多的命令進行分解,并以一個典型的機械應用實例為線索將它們再有機的串聯起來,通過“上機操作實驗指導”詳細地講解完成該實例的操作方法和步驟。
5)獨特性:每章附有上機操作常見問題的解答和使用經驗與技巧,對AutoCAD的老用戶,也有啟迪作用。
6)針對性:配有針對性強的同步上機題,供學員課后上機練習和復習。
第1章 繪圖預備知識 1
1.1 啟動AutoCAD 2014的方法 1
1.2 AutoCAD 2014工作空間 1
1.3 AutoCAD 2014界面介紹 3
1.3.1 標題欄 3
1.3.2 菜單欄 4
1.3.3 菜單瀏覽器 5
1.3.4 工具欄 6
1.3.5 狀態行 8
1.3.6 命令行窗口 9
1.3.7 繪圖區 11
1.3.8 快速訪問工具欄 11
1.3.9 功能區 11
1.4 啟動命令的方法 12
1.4.1 命令行啟動命令 12
1.4.2 菜單啟動命令 13
1.4.3 功能區或工具欄啟動命令 13
1.4.4 重復執行命令 13
1.5 響應命令的方法 14
1.5.1 在繪圖區操作 14
1.5.2 在命令行操作 14
1.6 點輸入的方法 14
1.6.1 鼠標直接拾取點 14
1.6.2 鍵盤輸入點坐標 15
1.7 基本操作 16
1.7.1 直線的繪制 16
1.7.2 圖線的刪除 17
1.7.3 命令的放棄 17
1.7.4 命令的重做 18
1.7.5 命令的中止 18
1.8 圖形文件的管理 18
1.8.1 新建圖形文件 18
1.8.2 打開圖形文件 19
1.8.3 關閉圖形文件 20
1.8.4 保存圖形文件 21
1.8.5 改名另存圖形文件 21
1.8.6 圖形文件的密碼保護 22
1.9 退出AutoCAD 2014的方法 23
1.10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一 漏斗的繪制 23
1.11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24
1.12 操作經驗與技巧 26
1.13 上機題 27
第2章 繪圖入門 28
2.1 動態輸入 28
2.1.1 指針輸入 29
2.1.2 標注輸入 29
2.1.3 動態提示 30
2.2 對象捕捉 30
2.2.1 自動對象捕捉 31
2.2.2 臨時對象捕捉 32
2.3 圓的繪制 36
2.3.1 指定圓心和半徑畫圓 37
2.3.2 指定圓心和直徑畫圓 37
2.3.3 指定直徑兩端點畫圓 38
2.3.4 指定三點畫圓 38
2.3.5 指定兩個相切對象和半徑畫圓 39
2.3.6 指定三個相切對象畫圓 39
2.4 矩形的繪制 40
2.4.1 指定兩點畫矩形 40
2.4.2 繪制帶圓角的矩形 41
2.4.3 繪制帶倒角的矩形 41
2.4.4 指定面積繪制矩形 42
2.5 偏移對象 43
2.5.1 指定距離偏移對象 43
2.5.2 指定通過點偏移對象 44
2.6 修剪對象 45
2.6.1 普通方式修剪對象 46
2.6.2 延伸模式修剪對象 47
2.6.3 互剪方式修剪對象 47
2.7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二 墊圈的繪制 48
2.8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51
2.9 操作經驗與技巧 51
2.10 上機題 52
第3章 繪圖環境設置 53
3.1 圖層的應用 53
3.1.1 圖層的操作 53
3.1.2 圖層控制與對象特性 60
3.2 作圖狀態的設置 62
3.2.1 捕捉 62
3.2.2 柵格 64
3.2.3 正交 65
3.3 圖形界限的設置 67
3.4 自動追蹤功能 68
3.4.1 極軸追蹤 68
3.4.2 對象捕捉追蹤 71
3.4.3 參考點捕捉追蹤方式 73
3.4.4 自動追蹤設置 76
3.5 功能鍵一覽表 77
3.6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三 平面圖形的繪制 77
3.7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81
3.8 操作經驗與技巧 82
3.9 上機題 83
第4章 繪圖輔助工具 84
4.1 顯示控制 84
4.1.1 全部縮放 84
4.1.2 范圍縮放 85
4.1.3 對象縮放 86
4.1.4 窗口縮放 87
4.1.5 比例縮放 87
4.1.6 實時縮放 89
4.2 實時平移 89
4.3 選擇對象的方法 89
4.3.1 點選方式 90
4.3.2 窗口方式 90
4.3.3 窗交方式 90
4.3.4 欄選方式 91
4.3.5 全部方式 92
4.3.6 上一個方式 92
4.3.7 選擇類似對象 92
4.4 重生成圖形 93
4.5 對象特性編輯 93
4.6 快捷特性 94
4.7 特性匹配 95
4.8 分解對象 96
4.9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四 螺釘的繪制 97
4.10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99
4.11 操作經驗與技巧 100
4.12 上機題 101
第5章 簡單平面圖形繪制 103
5.1 圓環的繪制 103
5.2 正多邊形的繪制 104
5.2.1 內接于圓方式繪制正多邊形 104
5.2.2 外切于圓方式繪制正多邊形 105
5.2.3 邊長方式繪制正多邊形 105
5.3 橢圓和橢圓弧的繪制 106
5.3.1 指定兩端點和半軸長繪制橢圓 106
5.3.2 指定中心點、端點和半軸長繪制橢圓 107
5.3.3 指定兩端點和旋轉角繪制橢圓 107
5.3.4 繪制橢圓弧 108
5.4 陣列對象 109
5.4.1 矩形陣列對象 109
5.4.2 環形陣列對象 110
5.4.3 路徑陣列對象 111
5.5 延伸對象 112
5.5.1 普通方式延伸對象 112
5.5.2 延伸模式延伸對象 113
5.6 打斷對象 114
5.6.1 選擇打斷對象指定第二個打斷點 114
5.6.2 選擇打斷對象指定兩個打斷點 115
5.6.3 打斷對象于點 116
5.7 比例縮放對象 116
5.7.1 指定比例因子縮放對象 116
5.7.2 指定參照方式縮放對象 117
5.8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五 墊片的繪制 117
5.9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119
5.10 操作經驗與技巧 120
5.11 上機題 121
第6章 復雜平面圖形繪制 125
6.1 圓弧的繪制 125
6.1.1 指定三點畫圓弧 125
6.1.2 指定起點、圓心和端點畫圓弧 126
6.1.3 指定起點、圓心和角度畫圓弧 127
6.1.4 指定起點、圓心和弦長畫圓弧 127
6.1.5 指定起點、端點和半徑畫圓弧 127
6.1.6 指定起點、端點和方向畫圓弧 127
6.1.7 連續方式畫圓弧 128
6.2 倒圓角 129
6.2.1 修剪方式倒圓角 129
6.2.2 不修剪方式倒圓角 130
6.3 倒角 132
6.3.1 指定兩邊距離倒角 132
6.3.2 指定距離和角度倒角 133
6.4 復制對象 134
6.4.1 指定基點和第二點復制對象 134
6.4.2 指定位移復制對象 135
6.5 移動對象 136
6.6 鏡像復制對象 137
6.7 拉伸對象 138
6.8 拉長對象 139
6.8.1 指定增量拉長或縮短對象 139
6.8.2 動態拉長或縮短對象 140
6.8.3 指定百分數拉長或縮短對象 140
6.8.4 全部拉長或縮短對象 140
6.9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六 手柄的繪制 141
6.10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145
6.11 操作經驗與技巧 145
6.12 上機題 146
第7章 三視圖的繪制與參數化繪圖 150
7.1 構造線的繪制 150
7.1.1 繪制水平或垂直構造線 150
7.1.2 繪制二等分角的構造線 151
7.1.3 指定角度和通過點繪制構造線 153
7.2 旋轉對象 154
7.2.1 指定角度旋轉對象 154
7.2.2 參照方式旋轉對象 155
7.2.3 旋轉并復制對象 156
7.3 對齊對象 157
7.3.1 用一對點對齊兩對象 157
7.3.2 用兩對點對齊兩對象 158
7.4 夾點編輯功能 159
7.4.1 使用夾點拉伸對象 160
7.4.2 使用夾點功能進行其他編輯 161
7.5 繪制三視圖的方法 162
7.5.1 輔助線法 163
7.5.2 對象捕捉追蹤法 164
7.6 參數化繪圖 164
7.6.1 創建幾何約束 165
7.6.2 創建標注約束 173
7.6.3 約束的顯示 175
7.6.4 刪除約束 176
7.7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七 組合體三視圖的繪制 176
7.8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181
7.9 操作經驗與技巧 183
7.10 上機題 184
第8章 剖視圖的繪制 187
8.1 多段線的繪制 187
8.2 多段線的編輯 191
8.2.1 使用“編輯多段線”命令編輯多段線 191
8.2.2 使用多功能夾點編輯多段線 193
8.3 樣條曲線的繪制 194
8.3.1 “擬合”方式繪制樣條曲線 195
8.3.2 “控制點”方式繪制樣條曲線 196
8.4 修訂云線的繪制 197
8.5 創建圖案填充 198
8.5.1 定義填充圖案的外觀 199
8.5.2 指定填充方式 200
8.5.3 指定填充邊界 201
8.5.4 創建圖案填充邊緣 201
8.5.5 設置圖案填充的關聯性 202
8.5.6 圖案的特性匹配 202
8.5.7 機械圖樣中剖面線的繪制 202
8.6 圖案填充的編輯 206
8.6.1 利用“圖案填充編輯器”和“圖案填充編輯”對話框編輯 206
8.6.2 利用對象“特性”選項板編輯 207
8.6.3 編輯圖案填充范圍 209
8.6.4 利用圖案填充對象的控制夾點編輯圖案填充特性 210
8.6.5 利用“修剪”命令修剪填充圖案 211
8.7 剖視圖繪制的方法及步驟 211
8.8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八 剖視圖的繪制 212
8.9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215
8.10 操作經驗與技巧 216
8.11 上機題 217
第9章 工程文字的注寫 219
9.1 文字樣式的設置 219
9.2 文字的注寫 222
9.2.1 注寫單行文字 222
9.2.2 注寫多行文字 227
9.3 特殊字符的輸入 237
9.4 注釋性文字 238
9.4.1 創建注釋性文字樣式 238
9.4.2 創建注釋性文字 239
9.4.3 設置注釋性文字的注釋比例 240
9.4.4 注釋性文字的可見性 241
9.5 文字的編輯 242
9.5.1 利用“編輯文字”命令編輯文本 242
9.5.2 利用對象“特性”選項板編輯文本 242
9.6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九 注寫表格文字與技術要求 243
9.7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245
9.8 操作經驗與技巧 246
9.9 上機題 247
第10章 尺寸標注 249
10.1 尺寸標注的有關規定 249
10.1.1 尺寸標注的基本規則 249
10.1.2 尺寸的組成 249
10.2 機械尺寸樣式設置 250
10.2.1 新建尺寸樣式 251
10.2.2 設置機械尺寸樣式特性 252
10.2.3 設置機械尺寸樣式的子樣式 260
10.2.4 尺寸樣式的替代 262
10.3 尺寸的標注 263
10.3.1 線性標注與對齊標注 264
10.3.2 徑向標注 267
10.3.3 角度標注 268
10.3.4 基線標注 271
10.3.5 連續標注 272
10.3.6 弧長標注 273
10.3.7 折彎標注 274
10.3.8 多重引線標注 275
10.3.9 打斷標注 282
10.4 尺寸標注的編輯 283
10.4.1 編輯標注 283
10.4.2 編輯標注文本 284
10.4.3 編輯注釋對象 285
10.4.4 標注更新 285
10.4.5 翻轉箭頭 285
10.4.6 利用“標注”快捷菜單編輯尺寸標注 286
10.4.7 利用對象“特性”選項板編輯尺寸標注 286
10.4.8 尺寸的關聯性與尺寸標注的編輯 287
10.4.9 調整標注間距 289
10.4.10 折彎線型標注 290
10.5 尺寸公差的標注 291
10.5.1 標注尺寸公差 291
10.5.2 尺寸公差的對齊 294
10.6 幾何公差的標注 295
10.6.1 “公差”標注命令 295
10.6.2 標注“幾何公差”的方法 296
10.7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十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299
10.8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301
10.9 操作經驗與技巧 302
10.10 上機題 303
第11章 機械符號塊和標準件庫的創建 306
11.1 創建內部塊 306
11.2 插入圖塊 308
11.3 圖塊屬性 310
11.3.1 屬性定義 311
11.3.2 創建帶屬性的塊 312
11.3.3 修改屬性 313
11.4 塊的重新定義 317
11.5 動態塊 319
11.5.1 動態塊概述 319
11.5.2 動態塊的創建 319
11.6 工具選項板 328
11.6.1 基本組成及基本操作 328
11.6.2 創建工具選項板上的工具 330
11.7 設計中心概述 332
11.7.1 基本操作及基本環境 332
11.7.2 搜索功能的應用 335
11.7.3 在當前圖形中插入設計中心的內容 336
11.8 常用機械符號庫和機械標準件庫的創建和應用 337
11.8.1 設計中心管理和應用圖形符號庫 337
11.8.2 工具選項板管理和應用圖形符號庫 337
11.9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十一 創建基準符號 339
11.10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341
11.11 操作經驗與技巧 341
11.12 上機題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