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信息時代的人才需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已經成為高等學校基礎課程的一部分,成為繼高等數學及大學英語之后的又一個基礎平臺。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多數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從傳統的精英型轉向了大眾型,應用型人才成為主要的培養目標,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普及也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作為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及公共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應該圍繞著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及學生知識基礎的改變而調整自己的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方法。
基于以上原因,為了滿足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要求,我們根據201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在本書第1版的基礎上編寫了本書。
本書以應用型人才應該具備的信息素養,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為核心,注重實際應用方法與能力的培養,促進計算思維能力的養成;同時,考慮高校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實際需要,在內容上滿足一級考試的基本要求。
全書共分為12章。
第1章,初識計算機與互聯網。介紹了什么是計算機,計算機的基本組成、特點與分類,計算機的主要應用領域及發展,并介紹了計算機的初步操作,包括用戶界面的概念及圖形化用戶界面的組成,訪問Web及使用電子郵件的基本方法,最后,對計算思維、計算機文化和道德等概念進行了討論。
第2章,認識計算機系統。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的硬件組成與性能參數、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與編碼,各種進位制之間的互相轉換,計算機軟件的組成、類型及版權,程序與程序設計的概念、程序設計語言,還簡單討論了數據庫等基本概念。
第3章,使用Windows。介紹圖形化用戶界面的有關內容,主要包括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發展和分類,并以Windows 7為例,介紹了操作系統的安裝與啟動,文件與文件系統的概念,Windows 7中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磁盤的分區、格式化、碎片整理及磁盤檢查等操作,以及通過控制面板配置并優化計算機的方法,還簡單介紹了Linux、Mac OS、Android等常用的操作系統。
第4章,文字處理。介紹了文字處理的一般過程,通過案例介紹了Word 2010的使用方法,包括文檔的建立與編輯、格式與樣式設置,文檔的審閱、插入對象、表格處理、文檔輸出等,還簡單介紹了WPS的使用。
第5章,電子表格。介紹了電子表格的基本功能和概念,通過案例介紹了Excel 2010的使用方法,包括工作簿文件的建立、數據錄入、格式設置、公式與函數、圖表的應用、數據的操縱、打印與輸出等。
第6章,演示文稿。介紹了演示文稿有關概念和基本原則,并以PowerPoint 2010為基礎,通過案例介紹了演示文稿的建立與編輯、主題與模板、動作與動畫設置、放映和輸出等。
第7章,多媒體技術。介紹了與多媒體技術相關的各種基本概念與基本處理方法,介紹了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
第8章,計算機網絡。描述了網絡的定義、功能及分類,對網絡拓撲、協議等概念進行了討論,介紹了局域網和無線局域網有關概念、組建和接入,介紹了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接入方法,并討論了常見網絡故障及解決方法。
第9章,使用Internet。介紹了WWW的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常用Internet服務,如何在Web上發布信息,并介紹了使用Dreamweaver進行站點設計、網頁設計、制作與發布的基本方法。
第10章,數據(信息)安全。對常見的信息安全問題進行了歸納并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討論了安全解決方案的基本內容,對數據備份及病毒預防等內容做了比較詳細的說明。
第11章,常用工具軟件。介紹了常用工具軟件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方法。
第12章,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的新發展,介紹了互聯網+時代的計算機新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
為了方便學生的學習,我們制作了與本書配套的省級MOOCs示范課程,課程網站為www.ahmooc.cn,讀者可免費訪問。此外,我們還配套編寫了《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指導》,以及與本書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演示文稿,如果有這方面的需要,請與我們聯系。
本書的編寫人員來自臺灣和安徽高校,均為長期從事計算機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及專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較高的研究水平。本書的主要特點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有基本的理論的介紹,又注重具體的操作技術。二是突出基本方法與促進思考的結合,例如,圖形化用戶界面是Windows及其應用程序的基礎,我們在不同的章節中,都將其作為重點進行討論。在各章中均有思考題、問題和例題,促進讀者思考和學習。三是將最新的技術進展引進到了教材中,特別是在網絡、Internet和計算機技術新進展章節中,緊密結合了目前的技術狀況及應用實際。四是方便教與學,由教材、MOOCs課程平臺、實驗指導三部分組成了系統的立體化教材。
本書及其配套的實驗指導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也適合于成人高校、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使用,也可供計算機培訓或自學使用。
本書由郭經華主編并負責第1章、第7章的編寫。于春燕為副主編,并負責第3章、第6章和第9章的編寫。張志勇負責第2章、第10章和第12章的編寫。第4章、第5章由徐志紅編寫。第8章由趙生慧編寫。第12章由黃曉梅編寫。郭經華和于春燕負責全書的統稿,此外,季振忠、秦御庭、戴支祥、谷勝偉、祁輝、郭守超等同志也為本書的編寫做了大量工作。
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專家及同行的指導與幫助,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員工為本書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一并表示我們誠摯的謝意!
限于編者水平,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懇請廣大師生及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