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一部影響中華文化長達數千年的經典。它由卦爻符號與卦辭、爻辭兩部分組成,構成一個整體。《周易》六十四卦,象意六十四類事物情況,提供人們行為舉事時作參考。《周易》作為一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必讀經典,是幾千年來國人的共識。
《周易的故事(1)》作者周山用順暢的語言、生動的事例深入淺出地為你講述“周易的故事”。
自從《周易》誕生之后,一直備受后人尊崇,成為主流文化中居于首位的經典之作,完整地流傳至今,歷三千年之久而彌新。《周易》六十四卦,象意六十四類事物情況,提供人們行為舉事時參考。
《周易的故事(1)》作者周山用有趣易懂的方式,面向大眾開講“周易的故事”。
前言
一、龍的故事(《乾》)
1.龍的傳說
2.潛龍勿用
3.或躍在淵
4.飛龍在天
二、牝馬的故事(《坤》)
1.牝馬之貞
2.直率、方正、寬容
3.無咎無譽,
4.不顯擺的黃裳
三、聚草屯糧的故事(《屯》)
1.“建侯”之夢
2.女子嫁人難
3.安危之間
4.“糧草”的使用
四、童蒙的故事(《蒙》)
1.“童蒙求我”
2.教不嚴,師之墮
3.“困蒙”不可取
4.“擊蒙”須謹慎
五、求雨的故事(《需》)
1.久旱盼甘霖
2.耐心等待“及時雨”
3.謹防“引狼入室”
4.下雨之后
六、打官司的故事(《訟》)
1.訴訟風險多
2.見好就收,無災無禍
3.心態平和,自動撤訴
4.輸贏無常
七、軍隊的故事(《師》)
1.匡扶正義
2.嚴明軍紀,賞罰公平
3.經驗和智慧的較量
4.戰爭之后
八、朋友的故事(《比》)
1.誠信交友
2.熱忱交友
3.謹慎交友
4.朋友要守信
九、積云成雨的故事(《小蓄》)
1.密云不雨
2.判斷方向
3.夫妻反目
4.下雨之后
十、踩老虎尾巴的故事(《履》)
1.履道含和
2.如何做人
3.履虎尾
4.如何處世
十一、茅草的故事(《泰》)
1.天地和,萬物生
2.拔茅茹,以其匯
3.有舍才有得
4.帝乙嫁妹
十二、苞桑的故事(《否》)
1.天地不交,萬物難生
2.守望相助
3.忍辱負重
4.系于苞桑
十三、郊野的故事(《同人》)
1.同人于野
2.同人于門
3.化敵為友
4.同人于郊
十四、大車的故事(《大有》)
1.全面的收獲
2.大車以載
3.位高不凌人
4.自天祐之
十五、謙謙君子的故事(《謙》)
1.高山甘居于地下
2.謙謙君子
3.居功不傲
4.謙虛與剛毅
《周易的故事(1)》:
牝馬即母馬,其性柔順。《乾》代表天道,《坤》代表地道;地道的屬性特征,就像牝馬那樣柔順,這是地道與天道的區別所在。像牝馬一般柔順的地道順從誰?當然是順從剛健的天道。為了進一步揭示“牝馬之貞”的內涵,周文王又接連用了兩個例子加以說明:第一個例子:“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古人有一說法,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
既然是臣的身份,選擇了追隨賢能君主這條道路,君子在前進過程中就應該自始至終保持跟隨和順從的心態與姿態,任何時候都不能有越位的念頭,更不能有越位的舉動。“先迷”,本來是跟隨在領袖后面做事情的人,如果不自量力,走到了領袖的前頭,必然會把握不住前進方向,成為一只迷途羔羊;如果有自知之明,心甘情愿地追隨在領袖后面,就會不斷地取得成績,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獲取應得的利益,這就是“后得”;有了“先迷,后得”這一自覺,便能一生有利無害。
周文王這一“先迷后得”的形象例說所揭示的合理性,既被歷史上諸多利令智昏者的悲慘下場所證明,也成就了歷史上無數受其影響的賢相良將。漢初丞相蕭何,自始至終追隨漢高祖劉邦,為了表示絕無越位之念,還將家族里所有的青壯男丁,全部送到戰爭第一線,幫助劉邦爭奪天下。劉邦也便放心地讓蕭何在后方招兵買馬、籌措糧草。取得政權之后,劉邦論功行賞,蕭何在經濟上封為萬戶侯,政治上授職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蕭何的忠貞品性,就是典型的“牝馬之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