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理論聯系實際,過程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以ERP操作的各功能模塊為主線,闡述了ERP沙盤的實戰流程,步驟清晰,可操作性強。
本書從基本理論知識的介紹、沙盤模擬實戰的過程、工具的開發與使用、實驗過程與結果的分析評價方法等多個角度進行編寫,融合作者多年在ERP沙盤教學與競賽中積累的經驗和心得,集實用性和知識性于一體,有助于讀者全面理解和掌握ERP沙盤模擬的過程,并介紹了“創業之星”軟件的操作方法,最后還提供了運營手冊與實驗報告范本。
本書可作為本科和高職高專等各類開設ERP沙盤實訓課程的院校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比賽的工具書、指導書,以及各類社會培訓的輔導資料。
本書充分研究企業生產過程,深入分析了市場對ERP從業人員的技能需求,并在此基礎上由淺入深地設計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本書理論聯系實際,既有豐富的理論介紹,又有貼近實戰的沙盤演練,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娛樂性。本書的編者均具有多年從事ERP沙盤模擬教學的經驗及參與各類ERP沙盤閨中競賽的經歷,兼具很強的理論水平與豐富的實踐經驗。
本書的具體特色如下。
(1)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于一體,涉及整體戰略、產品研發、生產能力規劃與排程、物料需求計劃、資金需求規劃、市場與銷售、財務經濟指標分析等多個方面,讓學生在分析市場、制定戰略、組織生產、整體營銷和財務結算等一系列活動中體會企業經營運作的過程,并深刻理解ERP的管理思想,領悟科學的管理規律,提升管理能力。
(2)把模擬企業作為課程的主體,把企業運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抽象為市場與經營規則,由受訓者組成數個相互競爭的管理團隊,共同面對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參與到企業模擬運營的全過程當中。
(3)"創業之星"軟件的操作流程旨在幫助學生在虛擬商業社會中完成企業注冊創建、運營、管理等所有決策的過程,在實踐中學習創業,體驗創業,開展創業。通過實訓,可以有效地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
ERP沙盤模擬實驗是通過仿真模擬手段,把企業經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抽象為一系列的規則,由學生組成互相競爭的模擬企業,在分析市場、制定戰略、組織生產、整體營銷和財務結算等一系列活動中體會企業經營運作的全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市場環境,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ERP沙盤模擬實驗是一門典型的綜合性、實驗性課程,它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授課方式,具有很強的參與性、互動性、實戰性、競爭性、體驗性等特征。
本書充分研究企業生產過程,深入分析了市場對ERP從業人員的技能需求,并在此基礎上由淺入深地設計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本書理論聯系實際,既有豐富的理論介紹,又有貼近實戰的沙盤演練,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娛樂性。本書的編者均具有多年從事ERP沙盤模擬教學的經驗及參與各類ERP沙盤閨中競賽的經歷,兼具很強的理論水平與豐富的實踐經驗。
本書的具體特色如下。
(1)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于一體,涉及整體戰略、產品研發、生產能力規劃與排程、物料需求計劃、資金需求規劃、市場與銷售、財務經濟指標分析等多個方面,讓學生在分析市場、制定戰略、組織生產、整體營銷和財務結算等一系列活動中體會企業經營運作的過程,并深刻理解ERP的管理思想,領悟科學的管理規律,提升管理能力。
(2)把模擬企業作為課程的主體,把企業運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抽象為市場與經營規則,由受訓者組成數個相互競爭的管理團隊,共同面對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參與到企業模擬運營的全過程當中。
(3)"創業之星"軟件的操作流程旨在幫助學生在虛擬商業社會中完成企業注冊創建、運營、管理等所有決策的過程,在實踐中學習創業,體驗創業,開展創業。通過實訓,可以有效地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
本書由徐峰、陳豐照任主編,負責總纂、定稿;肖味味、李成任副主編;范以定、張宇、吳璟、朱瑤、陳文文任參編。具體分工如下:第1、2、3章由徐峰、范以定編寫;第4、5、6章由陳豐照、吳璟編寫;第7、8、9章由肖味味、張宇編寫;第10、11章由李成、朱瑤編寫;第12、13章由吳璟、陳文文編寫。
此外,本書獲得"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同時被指定為"江蘇高校品牌專業"教材,"財務管理、會計學、金融工程"等系列專用教材。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閱了其他與ERP沙盤模擬課程相關的教材,在此對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由于作者水平所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第1章 ERP沙盤的原理 1
1.1 沙盤的起源 1
1.2 企業管理概述 1
1.2.1 企業的概念 1
1.2.2 企業環境 2
1.2.3 企業組織七要素分析 3
1.2.4 企業管理決策 4
1.3 沙盤模擬經營決策 5
1.3.1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簡介 5
1.3.2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的理論
知識準備 6
1.3.3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課程的
特色 7
1.3.4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課程的
價值分析 8
1.4 ERP概述及理論的形成階段 10
1.4.1 ERP概述 10
1.4.2 ERP理論的形成階段 11
第2章 企業戰略管理 21
2.1 企業戰略的定義 21
2.2 企業戰略的特點 22
2.3 戰略管理的作用 23
2.4 戰略管理要素 24
2.5 戰略管理的過程 25
2.6 實用戰略管理分析工具 28
2.6.1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8
2.6.2 其他戰略管理分析工具 31
第3章 企業財務管理 35
3.1 財務管理理論 35
3.1.1 財務管理的特點 35
3.1.2 財務管理的內容 35
3.1.3 財務管理的目標 36
3.1.4 財務管理的價值觀念 37
3.2 籌資管理 37
3.2.1 籌資管理概述 37
3.2.2 借入資金的籌集 38
3.3 流動資產管理 40
3.3.1 現金管理 40
3.3.2 應收賬款 41
3.3.3 存貨管理 42
3.4 收入與利潤管理 42
3.4.1 收入管理 42
3.4.2 利潤管理 43
第4章 生產運作管理 44
4.1 生產運作管理概述 44
4.1.1 生產運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44
4.1.2 生產運作管理的內容 44
4.1.3 生產的分類 45
4.1.4 生產運作管理在企業
管理中的地位 46
4.2 新產品開發 47
4.2.1 新產品概述 47
4.2.2 新產品開發的策略 47
4.2.3 新產品開發的程序和內容 48
4.3 生產計劃 48
4.3.1 生產計劃概述 48
4.3.2 生產計劃的內容 50
4.3.3 生產能力計劃 50
4.4 供應鏈管理 51
4.4.1 供應鏈管理概述 51
4.4.2 采購管理 52
4.4.3 庫存管理 54
4.5 生產運作管理新模式 55
4.5.1 準時化生產方式 55
4.5.2 精益生產方式 57
第5章 市場營銷管理 59
5.1 市場營銷總論 59
5.1.1 市場的概念 59
5.1.2 市場營銷的概念 59
5.1.3 市場營銷的過程 59
5.2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61
5.2.1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概述 61
5.2.2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的
方法和步驟 62
5.3 營銷策略 64
5.3.1 產品策略 64
5.3.2 價格策略 65
5.3.3 營銷渠道策略 66
5.3.4 促銷策略 67
5.3.5 廣告策略 67
5.4 營銷戰略 68
5.4.1 目標營銷戰略 68
5.4.2 市場競爭戰略 71
第6章 競爭情報分析 73
6.1 競爭情報分析的基本概念 73
6.1.1 信息、知識和情報 73
6.1.2 競爭情報的概念 73
6.1.3 競爭情報的產生背景 74
6.1.4 競爭情報的研究對象 75
6.1.5 競爭情報的基本特征 76
6.1.6 競爭情報與相關概念的
比較 76
6.2 競爭情報的處理方法 78
6.2.1 競爭情報的收集方法 78
6.2.2 競爭情報的分析方法 79
6.2.3 企業競爭情報實施的一般
流程 81
6.3 競爭情報系統 81
6.3.1 競爭情報系統的概念 81
6.3.2 競爭情報系統的功能和
作用 82
第7章 模擬企業概況 84
7.1 模擬企業簡介 84
7.1.1 企業的財務狀況 84
7.1.2 企業的經營成果 85
7.2 企業管理機構設置與分工 86
7.3 選擇戰略 88
第8章 模擬競爭規則 89
8.1 企業經營的本質 89
8.1.1 企業生存 89
8.1.2 企業盈利 90
8.2 市場規則 90
8.2.1 市場開發與市場準入 90
8.2.2 銷售會議與訂單爭取 91
8.3 企業運營規則 93
8.3.1 廠房購買、出售與租賃 94
8.3.2 生產線購買、轉產與維修、
出售 94
8.3.3 產品生產 95
8.3.4 原材料采購 95
8.3.5 產品研發與國際認證體系 95
8.3.6 融資貸款與貼現 96
第9章 ERP物理沙盤實戰 98
9.1 初始狀態設定 98
9.1.1 流動資產52M 98
9.1.2 固定資產53M 99
9.1.3 負債41M 99
9.2 起始年 100
9.2.1 起始年的作用 100
9.2.2 企業運營流程 100
9.3 商業情報 105
9.3.1 讀懂市場預測 105
9.3.2 競爭對手分析 106
9.4 一年又是一年 106
9.4.1 計劃 106
9.4.2 內部流程及控制 107
9.4.3 反思與總結 109
第10章 ERP電子沙盤實戰 110
10.1 "創業者"電子沙盤介紹 110
10.2 電子沙盤與物理沙盤的關系 111
10.3 電子沙盤經營過程 112
10.3.1 學生端登錄系統 112
10.3.2 年初任務 114
10.3.3 每季度運行流程 116
10.3.4 當年結束 121
10.3.5 特殊運行任務 121
10.3.6 其他運行規則 123
10.4 賽后評分 124
第11章 Excel模型的開發和使用 126
11.1 Excel模型的概念及作用 126
11.2 生產部門模型的建立 126
11.3 財務部門模型的建立 128
11.4 Excel模型在沙盤中的實際運用 130
11.4.1 賽前模擬制定決策 130
11.4.2 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132
第12章 企業評價 133
12.1 市場占有率分析 133
12.1.1 廣告投入產出分析 133
12.1.2 市場占有率分析 134
12.2 透過財務看經營 135
12.2.1 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135
12.2.2 五力分析 136
12.2.3 成本結構變化分析 140
12.2.4 產品盈利分析 142
12.2.5 杜邦分析--挖掘影響
利潤原因的工具 143
12.2.6 資金周轉分析--籌集
資金的依據 145
12.2.7 資金使用效果分析--
資金利用的優劣評判 147
12.3 企業綜合評價 147
12.3.1 企業決勝 148
12.3.2 平衡計分卡 148
第13章 創業之星操作實踐 149
13.1 軟件安裝 149
13.2 進入軟件 151
13.3 注冊新用戶 151
13.4 經營決策 153
13.4.1 公司內部界面 153
13.4.2 選擇角色 154
13.4.3 經營第一步(產品設計) 155
13.4.4 經營第二步(產品研發) 155
13.4.5 經營第三步(原料采購) 156
13.4.6 經營第四步(廠房購置) 157
13.4.7 經營第五步(設備購置) 158
13.4.8 經營第六步(資質認證) 158
13.4.9 經營第七步(市場開發) 159
13.4.10 經營第八步(廣告宣傳) 160
13.4.11 經營第九步(招聘生產
工人) 160
13.4.12 經營第十步(招聘銷售
人員) 161
13.4.13 經營第十一步(簽訂勞動
合同) 162
13.4.14 經營第十二步
(生產制造) 163
13.4.15 經營第十三步
(產品報價) 165
13.4.16 經營第十四步
(訂單交付) 166
13.4.17 其他操作 166
13.5 數據查詢 171
13.5.1 研發部 171
13.5.2 生產部 172
13.5.3 市場部 174
13.5.4 銷售部 178
13.5.5 人力資源部 182
13.5.6 財務部 184
13.5.7 總經理 187
13.6 常見問題 201
13.6.1 登錄問題 201
13.6.2 注冊問題 202
附錄 203
參考文獻 241
第1章 ERP沙盤的原理
1.1 沙盤的起源
提到"沙盤",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戰爭年代的軍事作戰指揮沙盤。而"沙盤"一詞正是源于軍事學,即通過采用各種模型來模擬戰場的地形及武器裝備的部署情況,并結合戰略與戰術的變化進行推演。在軍事上,沙盤可以清晰地模擬出真實的地形地貌,擺脫了通過實兵演習的巨大成本和各因素的限制,在重大戰役中得到普遍的運用。
【知識鏈接】
應用沙盤研究作戰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以水銀為百川大海,相饑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秦在布置滅六國時,秦始皇親自堆制沙盤研究各國的地理形勢,在李斯的輔佐下,派大將王翦進行統一戰爭。后來,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時,還在墓中建造了一個大型的地形模型作為殉葬品。
因為沙盤的使用價值高,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在軍事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每次組織重大戰役,都預先在沙盤上予以模擬演練。后來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電腦模擬戰場情況的新技術,促使沙盤向自動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日常生活中,人們更常見的是房地產開發商銷售樓盤時的小區規劃布局沙盤,它可以為購房者清晰地模擬小區布局,不必讓購房者親臨現場,就能對其所關注的位置了然于胸,從而制定相關決策。
1.2 企業管理概述
1.2.1 企業的概念
什么是企業,國內外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表述。一般認為,企業是依法設立的以營利為目的、從事商品的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
通常,一個企業一般要具備以下要素。
(1) 擁有一定數量、一定技術水平的生產設備和資金。
(2) 具有開展一定生產規模和經營活動的場所。
(3) 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數量的生產者和管理者。
(4) 從事商品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
(5) 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具有法人地位。
(6) 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是獲取利潤。
【知識鏈接】
關于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財務管理"等課程中已有很多論述。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有這樣的論述:"......關于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市場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經濟力量創造的,而是由企業家創造的。企業家必須設法滿足顧客的需求,而在他們滿足顧客需求之前,顧客也需要感覺到這種需求。就像饑荒時渴求食物一樣,不能滿足的需求可能主宰了顧客的生活,在他清醒的每一刻,這種需求都盤旋在他的腦海中。但是,在企業家采取行動滿足這些需求之后,顧客才真的存在,市場也才真的誕生,否則之前的需求都只是理論上的需求。顧客可能根本沒有察覺到這樣的需求,也可能在企業家采取行動--通過廣告、推銷或發明新東西,創造需求之前,需求根本不存在。每次都是企業的行動創造了'顧客'。"(引自《管理的實踐》)
1.2.2 企業環境
企業所處的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1. 企業內部環境
企業內部環境是指企業內部的物質、文化環境的總和,包括企業資源、企業能力、企業文化等因素,也稱為企業內部條件,即組織內部的一種共享價值體系。
企業內部環境是有利于保證企業正常運行并實現企業利潤目標的內部條件與內部氛圍的總和,由企業家精神、企業物質基礎、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文化構成,四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企業內部環境分析可以從企業內部管理、市場營銷能力、企業財務和其他內部因素等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參見以后各章節。
2. 企業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是對企業績效起潛在影響的外部機構,可分為一般環境與具體環境。
一般環境包括組織外的一切,如經濟因素、政治條件、社會背景及技術因素,還包括能影響企業但聯系尚不清楚的條件,如技術的發展。企業管理者通常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具體環境上。具體環境是與企業直接相關的那部分環境,由對企業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的關鍵顧客或要素構成。具體環境對每一個企業而言是不同的,并隨著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具體環境要素主要包括供應商、顧客、競爭者、政府機構及公共壓力等。
企業外部環境的主要要素如下。
(1) 經濟環境。它包括利率、通脹率、可支配收入的變動等,是一般環境中能夠影響企業組織管理實踐的一些因素。
(2) 政治環境。它包括一個企業在其經營的所在國的總體穩定性及政府首腦對工商企業的作用所持的具體態度。
(3) 社會環境。管理層必須使其經營適應所在社會變化中的社會預期。管理必須是變化的,如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它們的內部政策都必須做相應的改變。
(4) 技術條件。當今生產技術日新月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最迅速的變化也許就是發生在技術領域中的。
(5) 供應商。除了原材料、設備的提供者之外,廣義的供應商還包括財政及勞動投入的供給者。管理層尋求以盡可能低的成本保證所需投入的持續穩定供應,因為很多投入存在著不確定性,所以管理層還必須盡最大努力來保證輸入流的持續穩定。
(6) 顧客。企業是為滿足顧客需要而存在的。顯然,對一個企業而言,顧客代表著潛在的不確定性,其需求偏好會改變他們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7) 競爭者。所有的企業,甚至是壟斷的企業,都有一個或更多個競爭者。任何企業的管理層都不能忽視自己的競爭者,否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8) 政府機構。政府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請自來的投資者,當企業盈利時,需要繳納稅收。此外,政府的政策導向也會給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帶來重大的影響。
(9) 社會公眾。社會公眾會對企業形成一定的壓力,除了對產品的需求等之外,在環境保護等方面,可能會對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1.2.3 企業組織七要素分析
企業組織七要素分析法是麥肯錫顧問公司研究中心設計的,它通過總結一些成功企業的共同特點,給出了企業組織七要素模型,又稱"7S"模型,如圖1-1所示。該模型指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全面地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包括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s)、風格(Style)、人員(Staff)、技能(Skills)、戰略(Strategy)、共同價值觀(Shared Values)。其中戰略、結構和制度被認為是企業成功的硬件,風格、人員、技能和共同價值觀被認為是企業成功經營的"軟件"。
圖1-1 麥肯錫"7S"模型
1.2.4 企業管理決策
巴納德最早在組織的研究中正式提出了決策的概念。"個人的行為從原則上可以分為有意識的、經過計算和思考的行為,以及無意識的、自動的、反應的、由現在或過去的內外情況產生的行為。一般來講,前面一類行為的先導過程,不管是什么過程,最后都可以歸結為'決策'。同時,與決策有關的顯然有兩點:要達到的目的和需采用的方法"([美]C.I.巴納德. 經理人員的職能[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西蒙則明確指出,決策的特征是"在任何時候,都存在著大量(實際)可能的備選方案,一個人可能選取其中任何一個方案,通過某種過程,這些大量的備選方案,被縮減為實際采用的一個方案了"([美]H.西蒙:《管理行為:管理組織決策過程的研究[M]. 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
1. 決策的概念
決策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提出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的各種可行方案,依據評定準則和標準,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進行分析、判斷并付諸實施的管理過程。
2. 決策的種類
依據各種不同的劃分標準,決策可以分為多種類型。
1) 戰略決策、管理決策與業務決策
戰略決策是指對涉及組織目標、戰略規劃的重大事項進行的決策活動,是對有關組織全局性的、長期性的,關系到組織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進行的決策,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特點。在沙盤模擬經營決策中,市場的開拓、新產品的研發、擴展生產能力等方面的決策屬于戰略決策。
管理決策是指對組織的人力、物力、信息、財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及對組織機構加以改變的決策。這種決策具有局部性、中期性與戰術性的特點,是管理中的主要決策。管理決策必須納入戰略決策的軌道,為組織實現戰略目標服務。在沙盤模擬經營決策中,資金分配、年度廣告投放等屬于管理決策。
業務決策是涉及組織中的一般管理,屬于處理日常業務的具體決策活動,具有煩瑣性、短期性與日常性的特點。在沙盤模擬經營決策中,材料的采購、生產線的安排等屬于業務決策。
2) 程序化決策與非程序化決策
程序化決策是指能夠運用常規的方法解決重復性問題以達到目標的決策。程序化決策使管理工作趨于簡化和便利,可降低管理成本,簡化決策過程,縮短決策時間,也使方案的執行較為容易。同時,由于程序化決策的特點,有利于使用計算機等一些輔助工具進行決策。
非程序化決策是指為解決偶然出現的、一次性或很少重復發生的問題做出的決策。當管理者面臨突發性的問題或新出現的問題時,并沒有經驗性、常規性的解決方法可循,而是需要一種應變式的反應。
此外,決策還可以根據其他標準進行分類,例如,根據能否預知未來的各種環境條件,可以將決策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等。
1.3 沙盤模擬經營決策
1.3.1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簡介
企業沙盤模擬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模擬的企業運營環境,參加學習的人員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由4~6人組成一個虛擬的公司。各家公司起點相同,面臨的外部環境相同,是同行業中的競爭對手。虛擬公司與其他公司(小組)展開激烈的競爭,在4~6年的模擬經營過程中,參與者做出各種決策,如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生產線投資、資金籌集等,推動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小組中的成員進行著不同的角色扮演,分別擔任總經理、財務總監、運營總監、營銷總監等,親身體驗一個企業運作的完整流程,親自操作企業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并協同工作,理解企業實際運作中各個部門的協同工作。
1.3.2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的理論知識準備
在企業沙盤模擬決策中,需要運用到的理論知識如下。
1. 戰略管理
成功的企業都有著明確的企業戰略,包括產品戰略、市場戰略、競爭戰略及財務管理戰略。戰略管理是企業確定使命,并在宏觀層次上充分考慮企業內外的人、財、物及信息等資源,根據企業內外環境設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并圍繞此目標設計階段性目標及各階段目標的執行與實現策略,同時依靠企業內外部力量將目標與策略付諸實施,以及確定戰略目標實現的動態管理控制過程。
沙盤模擬中的戰略管理,要求學生學會用戰略的眼光看待企業的業務和經營,保證業務與戰略的一致,在經營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取戰略性成功而非機會性成功。
2. 營銷管理
市場營銷是企業用價值不斷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營銷管理是在市場預測與調研的基礎上,識別客戶的需求或尚未滿足的需求,并通過產品研發、定價、促銷等手段,促進產品銷售,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管理活動。
沙盤模擬中,通過模擬幾年的市場競爭后,學生將學會如何分析市場、定位目標市場、制定營銷戰略,并有效實施銷售計劃,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3. 生產運作管理
生產動作管理是指對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系統進行設計、運作、評價和改進的管理活動。
沙盤模擬中的生產運作管理,包括采購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要求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使生產運作與戰略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的目標協同一致。
4.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經濟管理工作,涉及企業籌資、投資、經營活動、利潤分配等環節。
在沙盤模擬過程中,學生將清晰地掌握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學會預測現金需求,合理選擇籌資方式,并深刻理解現金流對企業的重要性。
5. 信息與情報管理
企業處于競爭的環境中,如果想發展自己并戰勝對手,必須學會對信息與情報的收集與分析。
值得說明的是,每一項獨立的決策可能都是容易做出的,然而當它們綜合在一起時,將產生許多不同的方案。因此,在沙盤模擬經營決策的操作中,每一家起點都完全相同的虛擬公司,經過幾年的運營之后,其結果可能是迥然不同的--有的公司發展壯大了,企業規模、市場占有率很高,同時實現了很高的盈利;有的公司可能只是慘淡維持,甚至不能堅持到最后就已經破產出局。
1.3.3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課程的特色
1. 以學生為主,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為實戰模擬,讓學生從沙盤模擬中深刻理解學習的知識,在模擬訓練中,能直觀地看見各部門間的運作和相互依賴的關系,深刻體驗企業競爭策略對各部門及整體經營結果的影響。無論經營模擬的結果是獲利還是破產,其親身經歷和實戰心得,都將大大提升學生自身的策略規劃和決策能力。企業沙盤模擬決策課程將理論知識和實戰模擬完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讓學生學會如何創造企業的競爭優勢,如何發展競爭策略,如何制訂制勝的經營計劃,更能使學生在課程中經歷數年的公司運作后,看見長期和短期決策后果,深刻體驗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建立成功的企業。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通過學習并運用管理技能,親自掌控模擬企業的經營決策。教師根據需要,可以進行必要的引導、適時的啟發,或者對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提出建議,并對核心問題進行解析。
2. 增強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
管理課程一般都以"案例+理論"為主,比較枯燥,而且很難把這些理論迅速掌握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但是,通過模擬沙盤進行培訓會增強娛樂性,使枯燥的課程變得生動有趣。通過游戲性的模擬可以激發參與者的競爭熱情,讓他們有學習的動機--獲勝。
通過分組討論、集中研討、角色扮演、情景演練、案例分析、教師點評等多種教學手段,將企業經營決策的理論和方法與實際模擬操作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游戲般的操作中感受到完整的決策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意識,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習的動機,并加深了對企業經營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理解與深度記憶,確保學習效果。
3. 體驗實戰,在參與中學習,在實戰中提升
沙盤模擬培訓方式是讓學生通過"做"來"學"。參與者以切實的方式體會深奧的商業思想--學生看到并觸摸到商業運作方式。體驗式學習使參與者學會收集信息并在將來應用于實踐。
學生分成具有相互競爭的模擬企業進行角色扮演,在親身實戰中學習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的管理能力和技能,從而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能力。
4. 完善知識體系,學會團隊合作
原來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科、專業為基礎的單一化教學模式,而沙盤模擬是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面展現,使學生能夠在戰略管理、營銷管理、生產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學習和感受,建立資源整合的理念,強化細節管理。
沙盤模擬是互動的。當參與者對游戲過程中產生的不同觀點進行分析時,需要不停地進行對話。除了學習商業規則和財務術語外,參與者還增強了自己的溝通技能,并學會了如何以團隊的方式工作。
1.3.4 企業沙盤模擬決策課程的價值分析
1. 完善管理學科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目前,管理學各專業學生的培養,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競爭意識的強化,市場對管理類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論聯系實際、工作適應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而傳統的教學環節(如認識實習等)又因為企業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等客觀因素,越來越難以達到實踐教學的效果。
因此,建立一個體系完備、模擬仿真的實驗教學體系越來越重要。沙盤模擬實驗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仿真實驗,引入到原有的實驗教學體系后,有效地解決了上述矛盾,完善了管理學科的實踐教學體系。管理學科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2所示。
圖1-2 管理學科實踐教學體系
在沙盤模擬實踐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上升過程,把自己親身經歷的寶貴經驗轉化為全面的理論模型,每一次基于現場的案例分析及基于數據分析的企業診斷,都會使學生達到磨煉其商業決策敏感度,提升決策能力及長期規劃能力的目的。
2. 拓展知識體系,提升管理技能
傳統教育劃分了多個專業方向,專業壁壘禁錮了學習者的發展空間和思維方式,而沙盤模擬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全方位的展現。通過學習,可以在以下方面受益。
(1) 提高決策能力,從整體上理解公司的經營機制及各種決策對公司經營產生的后果,培養經營者全局視野。
(2) 掌握制定決策的各種方法和技巧,提高經營決策能力。
(3) 理解市場導向基礎上的戰略管理,理解公司戰略如何有效地落實與執行。
(4) 理解外部信息的重要作用,提高利用信息進行預測和決策的能力。
(5) 認識各種決策與經營策略的市場效果,演練企業在不同發展聯合體的各種經營手法。
(6) 培養統觀全局和系統思考的能力,建立公司高管團隊的共識力,加強溝通技能。
(7) 培養控制企業風險的能力。
(8) 加強企業競爭情報的收集意識,強化市場競爭觀念。
(9) 學會使用各種分析工具,能夠診斷企業經營狀態。
(10) 建立精細化管理模式。
3.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樹立共贏理念。市場競爭是激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競爭并不意味著你死我活。尋求與合作伙伴之間的雙贏、共贏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道。這就要求在市場分析、競爭對手分析上做足文章,只有在競爭中尋求合作,企業才會有無限的發展機遇。
(2) 全局觀念與團隊合作。只有每一個角色都以企業總體最優為出發點,各司其職,相互協作,企業才能贏得競爭,實現目標。
(3) 個性與職業定位。在沙盤模擬過程中,有的公司積極進取、敢冒風險,有的公司穩扎穩打,還有的則不知所措。每個個體的特征都會顯現出來。雖然個性特點與勝任角色有一定的關聯度,但在現實中,更多的是需要大家"干一行,愛一行"。
(4) 感悟人生。在市場的殘酷競爭與企業經營的風險面前,是"輕言放棄"還是"堅持到底",這不僅是一個企業可能面臨的問題,更是需要在人生中不斷抉擇的問題。經營自己的人生與經營一個企業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4. 看得見,摸得著
剝開經營理念的復雜外表,直探經營本質。企業結構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擬沙盤上,將復雜、抽象的經營管理理論以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和學習,完整生動的視覺享受將極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程結束后,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更透,記憶更深。
5. 想得到,做得到
把平日工作中尚存疑問的決策帶到課程中印證,在幾天的課程中模擬幾年的企業全面經營管理。學生有充足的自由來嘗試企業經營的重大決策,并且能夠直接看到結果,在現實工作中他們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不會有這樣的體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