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
啊,優雅的詩歌,偉大的孤獨!
北島
如果說江南文化是個獨特的氣場的話.那么在其中凝聚著當代漢語詩歌的巨大能量.蓄積待發。這本詩集就是證明。
胡志毅
“將進酒”,一作“惜空酒樽”,原是漢樂府曲調,其實就是“勸酒歌”。藝術是在夢境和醉境中誕生的,最高境界是“醉生夢死”:一種“生命的儀式”。我發現我這個研究戲劇的人,在這些詩歌精神里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江弱水
這里面的詩,會像三月三的曲水流觴,順著時光流水傳之久遠。
“三月三”說
柏樺
在猿王洞
橘樹下
“無任”的訓詁史
鋼之憶
補記:南京之鐵
抒情
長島
畫中游
暮晚
和她一道
天空在喃喃耳語
關于玫瑰
我夢見,我們在威尼斯
藍色書店
早晨醒來
一首詩
光照耀
陳東東
譯自亡國的詩歌皇帝
仿卞之琳未肖:距離的組織
退思園之鏡
題《題破山寺后禪院》
歸青田
多多
不對語言悲悼,炮聲是理解的開始
快,更快,叫
帶著你的橋——松手
影子
耳道
多么猛烈的號音
溺死者臉上的閃電
摘走一切首飾
輪上鞭子揮舞
今夜我們播種
鐘聲槍聲,槍聲鐘聲
扶桑
夜風呵
為淚塑像
春天讀薩福
漫步所思
讓我長成雪吧
雪
蜂蜜中的蜜蜂尸體
天空顏色的柔情
夜雨之詩
蜜蜂之歌
傅維
末世閱讀者
寫給女兒的詩
在長壽公園曬太陽
阿壩之行
春天之歌
春雷
音樂會
韓東
很多的報紙
有關大雁塔
你的手
跨過公路
三月到四月
潮濕
城墻上
棉田上的云朵
華燈初上
雨季
一聲巨響
愛情生活
韓雪
瑪麗花
旗人說河
流水
《鹿回頭》,或螺螄轉彎
怎樣養馬
藥罐
斷章
蓖麻姑娘
在蠟像館
賀中
西藏歌謠
想起日喀則的春天,想起喜馬拉雅
洗滌的火從雪上升騰
白晝漆黑的兒子說:一條蛇不能走多遠
殘頁
打牌
復活中的器官,你純凈的死亡
皇城
黑大春
三月三之獻.
支那,或支流之獻
江南之獻
MP4-1:人藏前的青海花兒
MP4-2:韓國寺悲咒
MP4-3:尼泊爾鄉謠
旅夜抒懷
握握對手的手握握撒手的手
夜黑黑II
蔣浩
游仙詩
……
藍藍
李笠
李少君
呂德安
默默
潘維
龐培
舒婷
樹才
宋琳
王敖
小海
楊鍵
葉輝
于堅
臧棣
張維
張棗
鄭單衣
朱朱
查看全部↓
這種“道法自然”是詩意的源泉。因此,也有人將江南稱為一種“詩性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具美學魅力的部分。
江南的山水安慰著倍受創傷的詩人們,他們將自然帶來的靈感轉化為詩句,又安慰著更多的人,所以,中國古代的“詩教”一說里,其實有類似宗教的含義。
中國詩人遵循大道,“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陶淵明),這種超然的態度,可以說就是中國人的世界觀,是“道法自然”的必然心得。
中國人就生活在自然中,自然也溶入人的世界里,自然與人間是和諧共處的,相互依存的,陶淵明說:“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他是既享受這生活,又享受這自然的,他也并不遠離人世,他就生活在“狗吠深巷中,雞嗚桑樹巔”之中。從來沒有把自然與人世對立隔絕起來。他最多厭煩“樊籠”,不喜拘束而已。
江南就是這種自然地生活、生活在自然里的典型。在江南,人和自然不是對立的,分離的,人和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人和自然是鄰居的關系,朋友的關系,甚至是一家人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安慰和溫暖的。李白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就是這意思。蘇東坡說“侶漁蝦而友糜鹿”,也是這意思。天人合一是這意思,“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實際上也是這個意思。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重湖疊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這些詩句,說的都是這個意思。